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臨過期的食品,拯救了我的飲食自由

多少次你在貨架前流連忘返,最后拿起的依舊是最便宜的那款。/ Pexels
在怎么努力都干癟的腰包面前,臨期食品就是通向人們理想“小資”生活的體面而隱蔽的隧道。

都市社畜的一天,往往要經(jīng)歷三個“刺激戰(zhàn)場”。

其一是擠到懸空的上下班通勤路,其二是你甩鍋我接鍋的辦公室,這其三呢,就是超市里的臨期促銷食品區(qū)了。

別不信,超市里到點打折的生鮮、買一送二的進口零食、“十蚊均一”(十元一件)的價格,可是許多人踩點下班的最大動力。

未及超市大門,已聞人聲鼎沸。只見剛接了孫子孫女放學的老人家,一邊往娃嘴里塞試吃食品,一邊往購物車里猛丟生鮮瓜果;

臉上還帶著一絲青澀的學生黨、小白領(lǐng),胸有成竹地在目標商品間穿梭,不多時,購物籃已滿滿當當;

妝容精致的中年女子,耳邊是正在通話中的手機,眼睛卻仍不停地在貨架上來回掃視……

搶臨期食品,是個技術(shù)活。/ Pexels

搶購臨期食品,講求的是對食物腐壞速度與自身食量的快速精準預(yù)估。不當機立斷的人,不配在這場戰(zhàn)役中擁有姓名。而撿個大便宜的喜悅感,足以沖刷掉一整天的勞累與憋屈。

看看,原價150元的進口牛奶賣30元一箱,原價70元的日本麥片50元兩袋,歐洲進口的紅酒半價出售……再摸摸自己的錢包,你真的不動心嗎?

進口商品好不容易放下了它唯一的缺點——貴,囊中羞澀的吃貨們又豈有不買之理?就算只剩幾天就過期,只要吃得夠快,食物變質(zhì)的速度就跟不上我。

聽聽,多會過日子。

1

臨期食品,“小資”生活的新出口

所謂臨期食品,就是距離保質(zhì)期限只剩幾天到幾十天的食品。有些商家為了減輕庫存壓力,會以原價的20%-50%將其出售。

這一設(shè)定,很容易勾起國人歷史基因中有關(guān)“吃不飽”“吃不起”的悲傷記憶,以至于一不小心就陷入沖鋒陷陣的狀態(tài)。

臨期食品的江湖,主要分三大幫派。

這第一派,便是號稱“不賣隔夜菜”的各大連鎖農(nóng)貿(mào)超市。這類“社區(qū)生鮮”,比菜市場干凈,比大型超市靈活,不出小區(qū)就能買到菜,單是距離上就讓人無法拒絕。

更優(yōu)秀的是,它們還熱愛打折。每晚7點開始打9折,隔半小時打低一折。如果到11點半還沒賣完,全場剩余商品免費派送。

這簡直是省錢人士的福音。于是乎,每到折扣時間的前5分鐘,小店就會迎來一個人流小高峰。時間還沒到,收銀臺處已經(jīng)排起了一串菜籃子隊。而菜籃子的主人們,卻仍在店內(nèi)游走,積極尋找更多折扣商品,等待高光時刻降臨。

有時,收銀員還會溫馨提醒想提前買單的顧客:“再等等,能省不少呢。”/ Pexels

不愛做菜?沒關(guān)系,看看另一派——臨期進口零食超市。

200多元的法國紅酒,在這里只售38元;近百元的馬來速溶咖啡,50元有找;25元的比利時巧克力,10元能買3條……

對于愛嘗鮮的年輕人來說,稀奇的牌子已有極大的誘惑力,再加上令人發(fā)指的折扣,如果再不買,既對不起自己的胃,也對不起久無素材可發(fā)的朋友圈。

在淘臨期食品這件事上,年輕人格外精明。一旦發(fā)現(xiàn)臨期食品吃起來與新鮮食品的口感風味并無二致,就很難止住買買買的癮。


在臨期進口食品中淘寶,年輕人樂此不疲。/ unsplash

當然了,身為一代都市社畜,深陷996無法自拔也在所難免。要是連逛超市排隊的時間都沒有,不妨請最后一派——電商平臺,救你于水火。

79元24瓶的巴黎水,原價59元現(xiàn)價6.9元的網(wǎng)紅威化餅干,26元900克的高價奶粉……動動手指送貨到家,有了進口食品的貢獻,過勞肥都比以往更理直氣壯。

“物有所值”“產(chǎn)品雖然臨期,但口感還可以”“買了很多次,相信賣家”,諸如此類的評價在相關(guān)產(chǎn)品的購買頁下源源不絕。

當代年輕人固然文藝,但絕不會像《重慶森林》中的金城武一樣,為了一個不回頭的愛人狂買過期罐頭。好吃、便宜、不壞肚子,才是他們選擇臨期食品的大前提。

吃完這么多過期罐頭,不拉肚子也會撐到胃痛吧。/《重慶森林》

在怎么努力都干癟的腰包面前,臨期食品就是通向人們理想“小資”生活的體面而隱蔽的隧道。

折價臨期食品的出現(xiàn),將他們從生活的窘迫中解救出來,甚至讓他們可以心安理得地說:“不是我選擇了下沉市場,而是下沉市場找到了我?!?/p>

2

臨期食品能不能吃,成了一門玄學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每個東西上面都有一個日子。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但是就算快過期了,還是有人會買,還吃得特開心,也不見他們鬧肚子。

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保質(zhì)期限到底有什么意義?”

對臨期食品不感冒甚至敬而遠之的人,見到瘋狂搶購者,內(nèi)心或許也帶著這樣的疑惑。

薛定諤的保質(zhì)期?/ Pexels

這就要提到食品保質(zhì)期標準的制定了。在我國,會嚴格按照《食品衛(wèi)生法》和食品標準規(guī)定,利用食品保質(zhì)期試驗機等設(shè)備,在恒溫恒濕恒壓的環(huán)境下進行加速試驗,以此來檢測食品的保質(zhì)期。

而相關(guān)規(guī)定也明確指出,“保質(zhì)期是指在標簽上規(guī)定的條件下保證食品質(zhì)量的日期,超過保質(zhì)期限的食品仍然可能是可以食用的”。

在日本,包裝食品外部會同時貼上“賞味期限”“消費期限”兩個日期標簽,前者是指最佳食用時間,在此之前食物能最大程度保持原有的風味,后者則類似于我們所說的保質(zhì)期。

而在英語國家,也有“Best if Uesd By”“Best Before”等類似賞味期限的標簽供消費者參考。如果是追求最佳體驗的吃貨,可以據(jù)此來選購。

對于精致吃貨而言,說好的賞味期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行。/ unsplash

但說到底,保質(zhì)期只是理想狀態(tài)下的預(yù)測,并不能完全反映食物的真實狀態(tài)。如果保存運輸中出現(xiàn)高溫、高壓等情況,食物就有可能在保質(zhì)期來臨之前先行變質(zhì)。

與此成鮮明對比的,是某些放上幾年都不“過期”的食品。此前曾有媒體曝出,無良商家在臨期月餅中添加過量防腐劑、保鮮劑,再將包裝翻新,照樣高價賣出。

更有簡單粗暴者,省略翻新過程,直接涂改保質(zhì)期。這樣的食品,即便“未到保質(zhì)期”,吃下肚也對人體無益。

相比包裝上的保質(zhì)期,食品包裝是否出現(xiàn)膨脹變形的“胖聽”現(xiàn)象,食物自身是否變味變色發(fā)霉,才是更加靠譜的食品健康度檢驗標準。

為了更加直觀地反映食物的新鮮度,各國研究出了不同類型的高科技標簽。有利用包裝內(nèi)空氣含量來改變標簽觸感的;有利用食品溫度來調(diào)整標簽顏色的;還有直接用瓶蓋檢測成分變化,過期即上傳警報到APP的……相當簡單易懂。

誰能告訴我,變質(zhì)的肉應(yīng)該對應(yīng)哪個漏斗?/ div.bg

在沒有智能標簽的情況下,該如何判斷食物是否臨期呢?2012年,北京市工商局隨之向外界公布了'食品保質(zhì)期臨界'的6級標準:

標注保質(zhì)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比如罐頭、糖果、餅干等);

標注保質(zhì)期超過6個月不足1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無菌包裝的牛奶果汁之類);

標注保質(zhì)期超過90天不足半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裝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飯之類);

標注保質(zhì)期超過30天不足9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滅菌包裝的肉食品,鮮雞蛋等);

標注保質(zhì)期超過16天不足3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一些點心等);

標注保質(zhì)期少于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飲料、主食品、未滅菌熟食、未滅菌盒裝豆制品等)。

也就是說,一些還剩幾個月就當做臨期食品打折拋售的商品,只要保存得當,其風味和品質(zhì)幾乎是不受影響的。一聽臨期就跳腳的人,可以歇歇了。

連吃臨期食品的膽量都沒有,生活未免太枯燥無味。/ unsplash

3

“臨期食品經(jīng)濟”,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

可惜,只要有資本的存在,就必然會有食物浪費。哈佛大學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聯(lián)合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大約13億噸食物因品相不佳、臨期等原因,被顧客、商家所拋棄。

“不要給我啊!”一旦出現(xiàn)超市大量丟棄臨期食品的新聞,大多數(shù)人第一反應(yīng)都是如此。但處理臨期食品,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人力、時間和資源。找供應(yīng)商、運輸、處理、跟進……哪哪都要花錢。

如果直接折價售賣,還有可能會影響品牌形象。因此,越是以奢侈、格調(diào)著稱的商家,越不愿意干這檔子吃力不討好的活。

“倒牛奶經(jīng)濟學”,至今依舊猖獗。

WWF發(fā)布的2018年《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2015 年中國城市餐飲每年食物浪費總量約為1700-1800萬噸,相當于河北省同年糧食產(chǎn)量(3363.8萬噸)的一半。

如此驚人的數(shù)字,固然令人扼腕嘆息,但若是沒有相關(guān)機構(gòu)的推進,怕也是只能停留在口頭上的呼吁。

美國知名有機食品超市Trade Joe's的總裁Doug Rauch,因震驚于自家超市40%的食品浪費率與全球1/9的“挨餓”人口,開了一家低價銷售臨期、品相不佳食品的超市Daily Table,讓貧困人士也有機會吃到昂貴的黑莓。

當然,這事兒的前提是人家“不差錢”,擔得起每月5萬美元的虧損。

創(chuàng)始人稱,再開一家店,虧損說不定能減半。/ Daily Table

更多時候,國外的臨期食物銷售,還得仰賴公益、慈善機構(gòu)的努力。

在英國的Food Waste Supermarket,人們可以不付錢,直接通過勞動來換取食物。德國的“救濟餐桌”,則將超市的臨期食品發(fā)到需要者的手中,只收取不高于1歐元的費用。

相比之下,日本的羅森開創(chuàng)的“食品循環(huán)鏈”,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內(nèi)部消化。食品下架后進行堆肥處理,再將有機肥分給與之合作的農(nóng)戶,最終種出新的農(nóng)產(chǎn)品,送到羅森售賣。

在我國,民間早已有臨期進口食品銷售的成熟產(chǎn)業(yè)鏈。在上海,阿姨爺叔最愛逛的就是新海食品商城、柯姆茲進口食品超市這一類折扣零食店。

會過日子的上海老人,得以拿啤酒洗頭、用牛奶而非奶精沖咖啡、把巧克力當保健品吃、以黃油代替食用油炒菜,都是托了臨期進口商品的福。而消費這些商品的理由,竟多是為了“好吃”“健康”。

有趣的是,在他們眼中,即便是臨期的進口食品,也比本就平價的國產(chǎn)食品更美味。

“進口迷信”,在我國人民群眾中依然受用。/ Pexels

由于臨期商品的特殊性,許多專營臨期進口食品的商家,采取的都是薄利多銷的模式。某些電商平臺商家為了沖銷量,有時也會出動臨期食品來撐場面。消費者的搶購,就是他們心中最期待的畫面。

如今的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之一。2018年,進口食品規(guī)模已超過700億美元。未來的中國市場,還大有文章可作。

喜好新奇事物的年輕群體,熱衷于嘗試進口食品,卻苦于其價格高企,不能隨心所欲享用。臨期食品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一矛盾,嗅覺靈敏的商家們不會錯過這個風口。

只是,臨期食品的銷售,還有許多需要監(jiān)管與規(guī)范的地方。

比如,臨期食品是否會與山寨食品相混淆?“不支持無理由退貨”“破損不賠償”等條款是否合理?如何處置只標“特價”不注明“臨期”的行為?一旦消費者出現(xiàn)食品安全問題,商家有沒有必要擔責?臨期食品到什么時候不允許繼續(xù)售賣?……

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件有利于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為市場創(chuàng)造出更多選擇的好事。說不定臨期食品就能在潛移默化中,成為我們都市焦慮癥的一味止痛藥。

面對臨期食品,年輕人難得可以松一口氣。/ Pexels

參考文獻:

How Daily Table Sells Healthy Food To The Poor At Junk Food Prices,Susan Adams,2017-04-36,F(xiàn)orbes Trep Talks

2018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

有效日期與食品安全,各國效期標示方式,臺美檢驗科技

臨期食品質(zhì)量安全風險表征、成因與控制對策,張蓓,2019-08-22,中國食品安全網(wǎng)

臨期食品背后的千億產(chǎn)業(yè):開超市、做電商、搞慈善,還可以海淘,陳玉,2019-07-20,35斗

“臨期食品”提出消費新話題,2019-07-09,人民日報

我們對進口食品的認知,被這些阿姨爺叔顛覆了,李斤欠斤欠,2019-05-18,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臨期食品借道網(wǎng)絡(luò)“促銷”電商平臺治理面臨大考,陶力,秦元舜,2018-08-28,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作者 | 許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消費降級,一個千億級新市場待挖掘
「盒馬鮮生」銷毀過期食品惹爭議,食物過期了到底能不能吃?
超市的食品到保質(zhì)期賣不完是怎么處理的
反對浪費:法國超市必須將無法出售的食品捐贈出去
超市超市員工清理過期食品 引大媽瘋搶有人現(xiàn)場食用
過期食品只能丟掉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