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婚姻生活的半糖主義有這樣的評述: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兩個人婚后并不完全生活在一起,而是過著“五加二”的生活——五個工作日各自單過,周末兩天才與“另一半”聚首。在非團聚日子里,他們會利用這個資訊發(fā)達時代的各種通訊方式(如手機、互聯(lián)網等)聯(lián)絡,偶爾也會像戀人約會般地一起吃飯看電影,但隨后他們又像朋友般友好告別各自散去。如果在不該見面的日子里,一方要到另一方的住處去,還必須“提前預約”。他們篤信距離產生美、小別勝新婚。“半糖夫妻”就是指周末才在一起住的夫妻,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婚內分居。受到工作壓力或者生活習慣的影響的夫妻常常會選擇這種生活方式。
這種婚姻生活表面上是解決了一些志趣不同,或者有些問題的夫妻的生活上的矛盾在問題,使夫妻生活簡約化了。但是我覺得這是一種規(guī)避矛盾的方式,是將真正意義上的夫妻生活形式化了,對于人類發(fā)展上的夫妻家庭上的社會意義是一個很大的撼動。這個撼動并非是有著進步意義的撼動,而是將一個似乎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先進婚姻方式引進婚姻生活。其實是錯了,因為如果人們都去享受這種逃避家庭責任的半糖主義婚姻生活,那么人類的生息繁衍,人類的源于家庭責任的社會責任的形成誰來保證?沒有了家庭傳承的責任感,社會責任感也不能很好的創(chuàng)建,社會如何發(fā)展?從個人角度說,你敢保證你的愛人在那五天都是不被誘惑嗎?他或者她真的那么專注你嗎?如真的那么專注你還搞這個半糖主義干嗎?這難道不是自欺欺人嗎?
人們在懷疑家庭婚姻形式的時候,往往把過多的自私放到里面去考量,忘記了一個社會的責任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去將社會責任納入我們的個人生活,那么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又要回到原始的個體生活的怪圈子里面去呢?沒有了社會的人類還會有你需要的繁華嗎?
人們的自私必須是建立在服從社會整體利益上的自私,不能變?yōu)槲ɡ菆D,如果大家都是如此,豈不是天下大亂了。不要去將一切都怪罪于別人怎么樣,一定要看看自己是如何再去說別人的不足。
真正的半糖主義是這樣的:半糖主義代表的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太苦的日子會使人沮喪失望;過甜的日子容易讓人不識甜為何物,不懂珍惜,也許生命的最佳狀態(tài)就是不回避煩惱與苦難,并學會給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無間體味生命的香甜,領悟甘苦參半的人生真諦。
半糖主義不是讓你將社會的結構肢解,而是讓你有一個正確的生活意識和信心,學會有意義的生活。我不知道為什么有的人總是將什么都編出一套有利于自己的“主義”來,似乎新潮,其實是最大的落伍。
等全世界的夫妻都玩起“半糖”了,結不結婚還有什么區(qū)別呢?豈不是會變的男女無家,父子、母女不認,夫妻都是古漢語的“生僻”了?這個世界里太流行“獨立”的詞匯,于是所有人都覺得依賴一個人是件挺可恥的事兒,即便是夫妻。“半糖”是種風潮,是風潮就有落伍的一天,唯有持久的感情,永恒而經典,那種感情就叫做依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