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個人獨行,突然發(fā)現(xiàn)這么個好地方,人少安靜……
清乾隆時纂成的金澤志書載:“金澤四面巨浸,內(nèi)多支河,橋梁尤多于他鎮(zhèn),古稱四十二虹橋。”但根據(jù)有關(guān)資料及當?shù)乩先嘶貞?,只能查?8座古橋,由于年久失修,毀壞嚴重。金澤是一個以橋聞名的古鎮(zhèn),向有“江南第一橋鄉(xiāng)”之稱,橋多水多是它的特色。在下塘街一帶有一段相距350米的河道,河道上并列的五座古橋,竟然跨越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所以有“四朝古橋一線牽”的說法。
萬安橋(宋橋):又名萬安亭橋,建于宋代景定(1260-1264)年間,弧形單孔石拱,坡度平緩,拱跨大,曾有“水天一碧”的奇景。
普濟橋(宋橋):由紫石砌成,俗稱紫石橋,建于公元1267年,橋頂圈板石上鐫有“咸淳三年”四個字,為上海最古老的拱形石橋。
迎祥橋(元橋):金澤鎮(zhèn)南端,6柱5孔,橋面由磚塊砌成,橋身極薄,如長虹臥江,金澤古八景之一的“迎祥夜月”即指此。
放生橋(明橋):明代崇禎年間重修,因橋頭有總管廟,又名總管橋。橋型古樸典雅,拱桿堅固,為市鎮(zhèn)至東岳廟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