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牛的故事
都說牛的脾氣倔,一根筋。小時候到田裡跟著一位農(nóng)民伯伯趕牛耕田玩,他邊扶梨邊和我吹牛:別看它這會在我手裡挺聽話的,等到中午給它餵食的時候,如果牛脖子上纏個繩子 ,它吃不到外圍的草,就會一直往前吃,有繩子綁著也不管,不懂得回頭,最後能把自己給勒死。我很好奇,就想試試,可是磨了半天他也沒同意收工後將耕牛卸下來讓我玩。
犟牛犟牛,說的是它不柔、不會拐彎。其實牛身上還真有一處特柔軟的地方——尾巴,經(jīng)常甩來甩去,驅趕蚊蠅,按中醫(yī)的思維,但凡活動頻繁的部位,氣血就通暢,所以牛尾巴的肉質及味道最是鮮美。
每當季節(jié)末尾,要換季之前,我們都可以適當關注一下脾,中醫(yī)認為牛尾性味甘平入脾胃。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對牛的評價也很高:
「牛肉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的作用。牛髓具有補中,填精補髓的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壽。牛髓能潤肺補腎,治理骨折,擦損傷痛,有很奇妙的效果?!?/span>
牛尾正好兼具牛肉和牛髓的功效,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因其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膠原蛋白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而視其為健康營養(yǎng)食品。在西餐廳的菜譜上經(jīng)常會見到以牛尾為主的經(jīng)典菜餚:牛尾濃湯、紅酒燴牛尾等,說明老外也喜歡它。
今天我們就來道硬菜——紅燒牛尾解解饞,順帶補益一下身體的氣血。
準備
主料
牛尾
一斤
胡蘿蔔
一根
洋蔥
一顆
配料
乾辣椒、桂皮、草果、香葉、生薑、大蔥、蒜若干
調(diào)料
蠔油、老抽、鹽、冰糖、料酒、醋
步驟
1/7
將切段的牛尾沖洗乾淨,瀝水,加入少量料酒、蔥薑末進行按摩揉搓,醃制半小時左右——祛腥碼味
2/7
醃制好的牛尾用少量麵粉裹上一層——保證燒制時不易變形且鎖住鮮味及營養(yǎng)成分
3/8
平底鍋放少許油煎牛尾,待焦黃出香即可盛出備用——煎制的目的是給牛尾初步上色同時增香
4/8
將胡蘿蔔削去皮,和洋蔥一起均切成滾刀塊
5/8
熱鍋涼油,煸香蔥薑末,投進胡蘿蔔和洋蔥,再放八角、桂皮、香葉、乾辣椒等一起炒香
6/8
倒入煎好的牛尾,一次性加足開水,用蠔油、老抽、冰糖、鹽進行調(diào)味和著色
7/8
保持小火微沸的狀態(tài)熬制牛尾,大約一個半小時,一道咸鮮醇厚、葷素搭配的紅燴牛尾湯就燉好了——大冬天的這樣一鍋燴菜端上桌就挺受歡迎
8/8
將煮熟的牛尾撈出,另起一鍋,少許油,放一些蔥末煸香,倒入牛尾進行翻炒,舀兩勺燉制的牛尾原湯入鍋一起用大火進行收汁,待牛尾快乾時沿鍋邊潑少許香醋、再撒一撮蒜末即可裝盤。
這道菜色澤油潤,肉爛汁濃,鮮香醇厚,用燒熱的砂鍋一裝,立馬有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感覺。從現(xiàn)在一直到立春,特別適宜您全家享用或宴請賓客。
tips
1.燉制過程中加入一個成熟多汁的西紅柿,可以豐富一下略帶酸甜的口感,同時有效縮短牛尾軟爛的時間;
2.如果不嫌繁瑣,加道工序更過癮——將煎過的牛尾用冰糖和綿白糖炒糖色,這樣燒制後的牛尾色澤會更為紅亮,口感潤中帶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