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始前,我想先說一件關于我兒子的小事。
小伙子今年三歲,每晚都需要喝一杯牛奶。多數(shù)時候,他會自己主動去拿一盒牛奶打開來喝。那天晚上,他一直在看書。于是我自作主張地幫他拿了一盒牛奶打開。
這下可惹了一個馬蜂窩——“媽媽!我要自己開我要自己開?。 毙』锪ⅠR頓足哭喊起來,是很生氣那種。一把搶過我手里的牛奶,重重地扔在桌上。然后跑過去重新拿了一盒牛奶打開,自顧自地喝起來。
好吧,他一系列動作太過流暢,以至于我還沒反應過來,白色的牛奶就已經(jīng)在桌上蔓延開來,順勢滴到了地板上。
說實話,那一瞬間我是有一點生氣和煩躁的,只想快快地給這個小惡魔洗澡,把他放倒睡覺,我才能好好休息一下(帶過孩子的媽媽或許都能體會孩子睡著那瞬間的雀躍)。但現(xiàn)在我還要收拾屋子了。
當然,我最終并沒有責怪孩子,因為我知道他正處于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我安靜地等他喝完奶,然后建議他和我一起把桌子和地板擦干凈,然后開開心心地洗澡睡覺。
嬰兒叛逆期
我想嬰兒叛逆期的理論很多家長都會有所了解。孩子從嬰兒到成人,一般都會經(jīng)歷三個叛逆期:
■ 2~3歲時,第一個叛逆期;
■ 6~7歲左右,第二個叛逆期;
■ 青春期叛逆期。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第一個叛逆期會覺得更棘手。因為前不久還乖乖聽話的孩子,怎么突然這么“混不吝”了。
一言不合就大發(fā)脾氣,大喊大叫,把「不,不要,不行」經(jīng)常掛在嘴邊;只要醒著就會在家里攪得天翻地覆,樣樣都想碰一碰,事事都要自己來;拒絕大人的幫助,但自己一旦做不好,又沮喪得大哭……
很多父母會覺得頭痛萬分,耐著性子,好言好語勸慰,孩子仿佛什么都聽不進去;重則耐心耗盡,便打罵孩子。希望孩子趕緊回到從前那個乖巧聽話的樣子,不要給大人惹麻煩。
其實,當孩子有這些表現(xiàn)時,父母首先應該感到高興:孩子長大了!只是他進入了叛逆期而已。這個年齡的孩子,大多會顛覆過去的乖巧和順從,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意識。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才會出現(xiàn)很多與過去不同的行為。
就比如我家兒子,明明之前都是非常樂意粘著我,讓我代勞拿牛奶、穿脫衣服,也會按時洗漱睡覺,現(xiàn)在一概Say NO!NO!NO!
下面講五點,父母要牢記
在需要知道怎么做之前,家長或許更應該先了解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叛逆。
3歲時孩子從嬰兒到幼兒的過渡期,尤其是滿了三歲的孩子,開始進入幼兒園,踏出了步入社會的第一步。他的世界突然打開了,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化。于是,他們迫切需要在父母面前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想法,以獲得父母的認同和肯定。
然而,認知能力、語言能力還不足以支撐他們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于是只能頻繁地對父母大喊“不”!
同樣,踏出家門的孩子,會覺得無所不能,寧愿自己跌跌撞撞地完成某件事情,也要拒絕父母的幫助。
所以,在孩子出現(xiàn)叛逆的時候,說教、恐嚇,甚至打罵都無濟于事,反而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那么家長需要怎么做,才能幫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呢?
1、接納、共情
回想一下自己的叛逆期吧,你是不是也特別煩父母總是在耳邊嘮叨,特別煩父母打擾你做事情。那么孩子也是一樣的。接納孩子反常的行為,理解他們對你說“不”的心情。
2、給孩子有限的選擇
孩子對大人說“不”和拒絕大人幫助的背后,其實是因為他們需要權力的動機。那么父母就適當?shù)亟o他們一定的權利。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
你今晚想喝牛奶,還是酸奶?
你是想在這里洗腳,還是臥室洗?
你是想在小區(qū)玩,還是到廣場玩?
給孩子一定的權利,通常都會贏得孩子的合作。
特別提醒一些家長,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但當孩子做出選擇后,又反過來說這樣不好,我們還是干啥干啥吧。
表面上看,這是為孩子好,但實際上,其本質(zhì)仍然是家長對孩子的控制,不愿意給孩子足夠的選擇權。對孩子來說,這樣打擊太大了。
3、讓孩子自己體會后果
孩子的想法和想象力,總是天馬行空。只要在安全范圍內(nèi),父母們就放手,陪著他們?nèi)プ霭伞?/p>
比如,炎熱的夏季孩子要穿羽絨服,那就穿吧。等到他熱得受不了的時候,自己就會把衣服脫下來。
就像我家兒子,明明沒有下雨,非要喊著下雨了下雨了,然后打著雨傘,穿著雨靴出去,感覺特別得意。這些我都由著他:只要你愿意,你自己選擇。但是當他出去后,發(fā)現(xiàn)只有他一個人這么做的時候,自己就會把雨傘收起來。
4、鼓勵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在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不要忙著阻攔他們,這時候父母只需要安安靜靜地等待孩子平和下來。然后,可以嘗試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孩子明白什么是生氣,什么是難過,什么是開心。當他們生氣時,要說出“我生氣了”,而不是用武力或言語攻擊來表達。
想成為懂孩子的父母?
想幫助孩子疏解情緒?
聽邱波老師的《有趣的兒童情緒管理課》
原價¥500
現(xiàn)僅售129元
會員免費聽 掃碼了解
5、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交流
或許你跟孩子講一百遍不刷牙的壞處,他也未必見得能理解。但如果你告訴他,佩奇(或者任何他喜歡的人物吧)睡覺前已經(jīng)刷好牙了呦,今晚你要不要和佩奇一起刷牙?他多半會興高采烈地配合你,因為他要向“心儀對象”看齊。
這就是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交流。很多父母習慣用大人的口吻和孩子交流,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改換故事書或者動畫片里的語言,孩子會更加容易接受。
孩子的叛逆期,不是洪水猛獸,只是在告訴我們的父母,孩子長大了。作為父母,需要去吸取新的養(yǎng)分,給予孩子有利的引導和支持,幫助孩子平穩(wěn)度過非常時期,還能實現(xiàn)自我成長和進步。
投稿作者:夏天
本文系投稿,僅代表投稿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媽咪學園立場
歡迎投稿或轉(zhuǎn)載合作,投稿/轉(zhuǎn)載信箱:mmxy@ishugui.com,并注明“投稿”或“轉(zhuǎn)載”字樣。
專業(yè)課程:
? 寶寶粘人背后全是心理學!中科院心理學媽咪開講「嬰兒依戀」 原價99元首周早鳥價僅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