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魚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強的一種魚,它的“致命一刺”被描述為給予人類最疼的刺痛。石頭魚貌不驚人,身長只有30厘米左右,喜歡躲在海底或巖礁下,將自己偽裝成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如果有人不留意踩著了它,它就會毫不客氣地立刻反擊,向外發(fā)射出致命劇毒,它的脊背上那12至14根像針一樣銳利的背刺會輕而易舉地穿透鞋底刺入腳掌,使人很快中毒并一直處于劇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矛尾魚是一種有著4億年歷史的“古董魚類”,曾一度以為總鰭魚已經(jīng)全面滅絕,但于1938年漁民捕魚時竟發(fā)現(xiàn)了活體,后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后被稱為“活化石”。主要分布在在200米以下的深海區(qū)域。矛尾魚長度可達2米,重量高達90公斤。
這種魚屬于金眼鯛目,樣子看起來深具威脅性,它們的大牙也給了它“尖牙”這個名字,而可怕的外表則讓它得到“食人魔魚”這樣恐怖的英文名字。尖牙棲息在大洋中特別深的地方,盡管它們最常棲息的地方是500-2000米,但深到5000米處的深淵帶中部都是它們恐怖的家,此處的水壓大得可怕,而溫度又接近冰點。
帝王蟹又名皇帝蟹、石蟹或巖蟹,即石蟹科的甲殼類,它們主要分布在寒冷的海域。因其體型巨大而得名,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譽。由于它們的體型巨大及肉質(zhì)美味,很多物種都被廣泛捕捉來作為食物,當中最為普遍的是堪察加擬石蟹。
琵琶魚即鮟鱇。俗稱結(jié)巴魚、哈蟆魚、海哈蟆、琵琶魚等,一般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水域。我國有黃鮟鱇和黑鮟鱇兩種,黃鮟鱇分布于黃渤海及東海北部,黑鮟鱇多見于東海和南海。鮟鱇魚的體前半部平扁呈圓盤形,尾部柱形,一般體長40~60厘米、體重300~800克
藍圈八爪魚(BlueRingOctopus)又名藍環(huán)章魚。與箱形水母是兩種最毒的海洋生物。藍圈八爪魚個性害羞,喜愛躲藏在石下,晚上才出來活動和覓食。其大小僅有巴掌大(身長僅15厘米)。
香鯨又稱巨抹香鯨、卡切拉特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它們在所有鯨類中潛得最深、最久,因此號稱為動物王國中的“潛水冠軍”
這種巨型烏賊生活在漆黑一片的太平洋深海區(qū),人們對它知之甚少。曾有傳說,稱這種烏賊會“坐”在海底,將觸角伸向海面,襲擊船只。傳說終歸是傳說,事實上,這種生物的體型也的確不小,它能長到18米長,重達900公斤。
虎鯨(學名:Orcinus orca)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9噸左右,頭部略圓,具有不明顯的喙;背鰭高而直立,彎曲長達1米;身體黑、白兩色。兩翼骨遠隔開。顳窩大。下頜骨相對較短。在上、下頜每齒列有10~12枚圓錐形的齒。
龍魚這種深海魚雖體型不大,只有15公分,卻有著鋒利的巨齒,是深海中兇猛的捕食者,它身體兩側(cè)還有發(fā)光器,以此來誘惑獵物,等獵物靠近后就用利齒一口咬住。龍魚是一類古老的大型淡水魚,早在距今3億多年以前的遠古石炭紀時就已經(jīng)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