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注:想要免費得到文中的眾測評測產(chǎn)品么?就來什么值得買消費眾測頻道,新人中選幾率高!你問眾測報告?最低標準僅需300字+5張圖片!
外箱
▼ 這次眾測品,直接從DJI深圳總部發(fā)出的,所以沒有常見的'值到了'黃色貼紙,害的我還跟太太解釋了好半天,這真不是我花錢買的,是SMZDM眾測中的。
▼ DJI 原箱在這牛皮紙箱里面,外層有透明保護膜塑封,減少未銷售前可能潮濕帶來的不良影響。 先檢測一下外面的封條是否有破損,如果沒有就直接開箱了。
▼ 這次Mavic Air共3款顏色,黑白紅,在箱子的頂部,密封條兼具顏色告知功能。箱子外殼上都是白色作為“模特”展示。
▼ 每架DJI無人機都有獨立的SN號碼,后續(xù)激活無人機、國內(nèi)無人機實名注冊、購買DJI care服務(wù)、定位找回無人機時,這個編號都是唯一性的。
▼ 打開蓋子,第一層是一個硬殼包。Mavic Air 很貼心的提供了一個飛機保護殼,這個保護殼對于飛機主體的保護很好,利用率很高,不需要你再花錢購買了,給消費者節(jié)省了第一筆開銷。
▼ 想把飛機下邊的這個紙質(zhì)配件盒(把它命名為配件盒1)拿出來,未果。于是改從底部這里拆。遙控器和配件盒2,在底部位置。第一眼,這個遙控器是Mavic Pro的簡化版,顯示屏沒有了,其他看起來一樣,詳細介紹&差別會在下文對比中說明,包括Air遙控器的改良設(shè)計部分。這里不得不提第二筆給消費者省錢的地方,提供了遙控器。在Spark主打的市場,為了節(jié)省成本,從而降低最終售價,標配版里面是不含遙控器的。
拿出底層的遙控器和配件盒2后,從上面拿不出來的那個配件盒1就很容易拿出來了。不得不說,這次DJI的這樣包裝為了減少體積,在盒子設(shè)計方面有失以往的水準。文章總結(jié)部分,看到同事在我推薦下,買的全能版,才明白原因。
▼ 全家福,該有的都有了,想要更多的(額外掏錢吧),這的確很DJI。放心吧,100%自用的消費者,一定會掏錢買DJI配件的。
配件盒1
▼ 先來看一下最難拿出來的配件盒1
▼ 說明書一整套、DJI care 介紹卡一張(推薦新飛手還是買一份吧,無人機激活后48小時內(nèi)購買)、備用槳葉2對(對我來說用處不大,我飛到現(xiàn)在,只更換過1對inspire的槳葉,精靈系列、Mavic系列都還是第一副槳葉)、槳葉保護罩1套。這里跟各位值友分享一下有關(guān)槳葉的選擇,為了安全飛行務(wù)必使用原廠槳葉!見過身邊的新飛友,覺得原廠的沒那么好看或者想要更多個性化,購買了第三方的槳葉,比如帶LED燈的、彩色的……。槳葉看起來沒有什么技術(shù)含量,其實每片槳葉的偏轉(zhuǎn)角度、長度尺寸、平衡性,與電機的搭配都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為了飛行安全,請務(wù)必使用原廠槳葉。
Mavic Air 竟然在標準版中配置槳葉保護罩,這個東西非常適合新飛手練習時使用(無論實際功效還是給新手心理上帶來的安慰),或者不得不在室內(nèi)飛行時使用。精靈系列&Mavic Pro上使用的槳葉保護罩是需要額外購買的,Mavic Pro的槳葉保護罩,重量重、體積大、價格貴、需要更換配套的槳葉,還會減少飛機續(xù)航力。在Air的標配版里就免費提供保護罩,為消費者節(jié)省的第三筆開銷。
▼ 槳葉保護罩由4片塑料材質(zhì)組成,每片上都刻有位置的標識,左前(LF)、右前(RF)、左后(LR)、右后(RR)
▼ 同一側(cè)的(比如左邊)前后2片保護罩,通過卡口固定在一起
配件盒2
▼ 看完配件盒1,再來看配件盒2。配件盒在外層,提供了配件的標識
▼ 配件盒2全家福
▼ 充電器,支持100~240V電壓輸入,國內(nèi)&國外可以直接使用。這款變壓器,由深圳航嘉(Huntkey)代工,質(zhì)量不錯的。
▼ 對比了一下電池充電接口,確認了Air 的充電器無法給Pro的電池使用,反過來也一樣。這就意味著之前Mavic Pro的充電管家等配件,也無法在Air上使用了。
▼ 除此之外,還提供了2個USB標準輸出??梢越o遙控器充電外,還能給其他USB設(shè)備充電。2個USB口,最大支持5V2A的輸出。
▼ 2根不同類型的遙控器連接線,用于遙控器連接手機使用的。1根是標準Micro-USB to 方頭Micro-USB,另1根是USB Type-C to 方頭Micro-USB。如果你是iPhone手機,不用擔心,你的Lightning遙控器連接線默認已經(jīng)安裝在遙控器上了。
▼ 全家福里右下角,2個大小不一的塑料框是遙控器束線滑塊,卡在遙控器連接線上,這樣可以在遙控器握把的卡槽里滑動。
▼ 考慮到可拆卸設(shè)計,那么小的搖桿容易丟失,所以DJI這次額外提供了一副,作為備用。遙控為金屬材質(zhì),在上端的地方,用海綿進行了包覆,這樣用雙指法操控時,減少手汗或者天冷帶來的不適。頂端依舊是凹凸刻紋,就是操作接觸面比Pro的要小一圈,就是這一圈,使手感下降了一些。由于Mavic系列遙控器的尺寸限制,搖桿無法像精靈或者悟系列那樣,有高低調(diào)節(jié)功能。
▼ USB 轉(zhuǎn)接頭,公頭為Micro-USB,母頭為USB Type-C
▼ 一根USB 3.0 to Type-C的數(shù)據(jù)線,如果你打算使用Type-C 接口的Pad作為顯示設(shè)備時,就用得著USB數(shù)據(jù)線了。同時,這根數(shù)據(jù)線也是連接電腦和無人機是要用到的,比如快速讀取TF卡&機內(nèi)內(nèi)置8G存儲里的照片&視頻。
遙控器
▼ 遙控器的正面&反面。正面左上角有個“H” 符號的按鍵,是一鍵返航。當你實在無力自行操控返航時,按下這個鍵,通常情況下新手會用比較多的。說起一鍵返航又是一大篇內(nèi)容可以講,我還是在以后的帖子里慢慢介紹吧。右上角是電源鍵,按一下,在Mavic Air標識下方用4顆LED燈來顯示當前電量。短按一下,再長按2秒以上,即可開啟/關(guān)閉遙控器。在紅色“暫?!狈柊存I上面,還有一個指示燈,沒有連接飛機時,指示燈為紅色,連接后變成綠色。畢竟缺失顯示屏,很多基本信息只能通過其他方式來體現(xiàn)了。切記,開機時先打開遙控器電源,后開無人機電源。關(guān)機時,先關(guān)無人機電源,后關(guān)遙控器。不然容易發(fā)生意外,比如無人機在與遙控器斷開后,系統(tǒng)會認為遙控丟失,促發(fā)執(zhí)行自動返航等命令。
▼ Mavic Air的天線設(shè)計,與Pro如出一轍。只需要3步,就能打開。第一步,向前拉出天線(注意看天線的設(shè)計,左右2個折疊時,是上下疊在一起的,并有固定卡口。第二步,拉直天線,并各自旋轉(zhuǎn)90°。第三步,把天線豎起來,完成。Mavic 遙控天線屬于全向天線,對于方向上沒有過高的要求,但缺點也就是在傳輸距離上,不如平板天線。
▼ 讓我通過與Pro 遙控器的對比,來介紹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吧。上面的是Pro的,下面的是Air的。1、Pro有顯示屏,Air沒有。2、Air 在正面有Sport按鍵(這個功能的開啟和使用,我會在室外飛行部分介紹),而Pro上,這個按鍵是設(shè)計在遙控器右邊側(cè)面的。3、Pro上的5維按鍵變成了FN按鍵。4、遙控器背面Pro上的2個自定義按鍵,也被取消了。5、Pro手柄上,右手食指這里的快速參數(shù)調(diào)節(jié)波輪改成了按鍵。6、還有一點,重量上Air明顯比Pro的要輕。Mavic Air內(nèi)置2970mAh鋰電池。
▼ 遙控器主體為黑色磨砂效果,握把部分由橡膠材質(zhì)包覆,手感依然很棒,Logo 霸氣十足。Mavic Air 遙控器采用2.4G + 5G 作為工作頻率,在FCC法規(guī)下,最遠遙控距離為4KM(比Pro的7KM近了不少)。Mavic Air 的圖傳為增強版WIFI,與Pro 不一樣。對于我來說,已經(jīng)很少拉距超過2KM了,所以對我的影響不是很大。
▼ 左手食指位置,上邊是快速攝像按鍵,下邊的云臺俯仰控制波輪。Air上,把金屬波輪改成了黑色的非金屬材質(zhì)。對云臺的俯仰控制角度為-90°至0°(默認設(shè)置),-90°至 +17°(擴展)。
▼ 右手食指這里,上面是拍照快速按鍵,下方在Pro是參數(shù)快調(diào)波輪,在Air上改成了自定義按鍵。我通常喜歡設(shè)置為鏡頭回中/向下。
▼ 把遙控器下半部分握把打開,這里用來固定手機。最大寬度為160mm,厚度在6.5~8.5mm之間,iPhone plus是我平時用的最多的手機。
▼ 你想嘗試Mini iPad?看看尺寸就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 怎么辦?自行購買第三方配件吧
▼ 裝上去后,差不多就是這樣,由于我要拍照,沒有辦法把iPad給豎起來。
▼ 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上面幾張圖都沒有搖桿,Air 在Pro的基礎(chǔ)上,把搖桿設(shè)計成可拆卸功能。而且巧妙的利用握把這里的空間,把搖桿“藏”在這里。不得不佩服DJI設(shè)計師的創(chuàng)意!
▼ 采用螺旋式固定設(shè)計,裝上遙桿。這樣看像不像一只螃蟹?搖桿是突出的2只眼睛,左右2個握把就是2只大蟹鉗。握把(手握的部分)采用橡膠包覆,增加摩擦力,使用時不易滑落。握把夾手機的尺寸比Pro略有改進,使用薄的手機殼也可以帶套使用(同樣的手機殼,Pro的遙控器則不行,無法夾持)
▼ 生產(chǎn)工藝非常不錯,搖桿裝上后,如果你不知道的話,根本就無法想到竟然這個還能拆下來
▼ 遙控器側(cè)面,即是遙控器連接線插口,又是遙控器充電的輸入口。使用標準Micro-USB數(shù)據(jù)線就能給它充電。通常情況下,遙控器充滿一次電,可以連續(xù)使用6節(jié)電池以上的起降。一般人連續(xù)飛4節(jié)電池已經(jīng)是極限了,所以遙控器的電量不用擔心會成為外出航拍時的短板。
▼ 對于已經(jīng)購買Pro的用戶而言,為了對遙控器保護,搖桿保護配件肯定會買一個的。Air遙控器尺寸與Pro相同,所以這個配件通用。這樣,就不用每次都把搖桿拆下來塞到折疊握把里的凹槽了。
飛行器
▼ 開箱的時候已經(jīng)提及DJI在標準版里也非常厚道地提供主機保護殼的事情了,外殼做工不錯,且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這樣對于無人機主體的保護是非常有效的,特別是外出,與其他物品放在一起的時候。WIFI 連接SSID 和密碼,用貼紙在保護殼外面也貼了一張,這只是多個提示之一。
▼ 主機+保護殼的重量,我相信這是日常飛友帶出去時,最關(guān)心的重量563g。
▼ 如果說想要爽飛,那么遙控器肯定會帶上,重量提升到841g。
▼ 拉開拉鏈,拉鏈頭僅1個,如果設(shè)置2個就更好了,雪域白的主機就“躺在”里面。不同于Pro的折疊槳葉,Air采用了直槳設(shè)計,參數(shù)為:5.3*3.2 inch,從槳葉尺寸上比Pro的折疊槳要短不少。
▼ 細節(jié)之處體現(xiàn)設(shè)計優(yōu)勢!飛行器機頭位置的機臂折疊后,收納在飛機的上方,DJI設(shè)計師在設(shè)計時就一定考慮到槳葉固定的問題(在Pro上,前面的槳葉會隨意甩動,給整理飛機時帶來不便,需要額外購買一個槳葉固定器來解決),所以當結(jié)尾的機臂槳葉折疊后,機尾腳墊的位置正好卡在機頭的槳葉里,這樣機頭(上方)的槳葉,就不能轉(zhuǎn)動了。
▼ 與Mavic Air 搭配的槳葉,是一款全新的碳纖維槳葉,型號是:5332S。精靈系列的時代碳纖維槳葉是作為升級配件,需要消費者自行額外購買的,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了標配。
▼ 主機與遙控器的第一次合影,從對比的圖片來看,折疊后的飛行器真的很小,與遙控器的尺寸相當,以后“他們”將會是一輩子的好基友了。其實,飛行器與遙控器可以隨意配對鏈接,所以萬一遙控器損壞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要更換遙控器,也不用擔心。但是Mavic Air無法像Mavic Pro那樣,它不支持雙控模式。
▼ Mavic Air 雪域白。這次的一體式云臺&鏡頭保護蓋,是我覺得另一個在Pro基礎(chǔ)上加以改進的設(shè)計。Pro 對于鏡頭保護和云臺保護,有2個部件,而Air則做成一體化,在對云臺&相機提供必要保護的前提下,讓安裝、拆卸變得更簡單,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使用,效率上(安裝和拆卸)提升非常明顯。
▼ 把它翻過來。機底雙目鏡頭與光流感定位與Pro的配置一樣,只不過位置重新調(diào)整了一下,畢竟Air 的底部是電池安裝區(qū)域。在下文的對比圖里,能清楚的看到區(qū)別。
▼ 打開折疊機臂,第一步按照提示,把機臂向后45°打開。平面圖&俯視圖效果。
▼ 第二步,把機頭位置的機臂向前平移。Air 這款無人機的軸距僅為:213mm(Spark為170mm,Pro為335mm),比250穿越機還短了一點點。
▼ 第三步,把前機臂上的支撐腳架掰直。無人機的天線就“隱藏”在這些腳架里。Air與Pro一樣的地方,正前方有雙目視覺傳感器,可以主動實現(xiàn)主動避障功能(Sport模式下,或者晚上光線不好情況下,智能避障功能無效)。多軸無人機的電機位置都是向外傾斜而不是垂直的。
理論上這部分應(yīng)該做成GIF動圖展示,會比圖片效果好但是機臂有彈簧的設(shè)計,無法一張一張照片或者用視頻拍攝方式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這部分缺失。不過你按照機臂上的貼紙指示,能看明白如何操作。
▼ 折疊全部打開后,就可以把一體式保護罩給取下來。安裝&拆卸非常方便,與Pro相比,可以節(jié)省1半以上的時間。
▼ 45° 曬照。3軸云臺與Pro上的配置一樣,能減少抖動帶來的“廢片”,Air 無法通過旋轉(zhuǎn)云臺從而實現(xiàn)豎排,而是通過軟件算法,拍3張照片合成豎拍效果。Air 的云臺位置處于飛機機頭內(nèi)部,相較于Pro 完全暴露在外面,Air 可以減少在空中受風的影響帶來的抖動。
▼ 在Mavic Air上,傳感器依然使用的是1/2.3英寸CMOS,有效像素1200萬,作為普通用戶而言,只能說僅是夠用而已,想要更好的畫質(zhì)、夜景效果等,顯然不是這款A(yù)ir可以實現(xiàn)的。鏡頭的視角為85°,等效焦距:24mm,光圈:f/2.8(Pro視角為78.8°,等效焦距28mm,光圈f/2.2),對焦點:0.5 m 至無窮遠。不過Air竟然取消了手動對焦的選項(Pro上有),難道只是因為怕影響了Pro的銷量?ISO范圍——視頻:100-1600(自動) & 100-1600(手動),照片:100-1600(自動) & 100-3200(手動),電子快門: 8 - 1/8000s。視頻拍攝方面,Air 提供了100Mbps 碼流錄制 4K/30fps視頻。在1080P下,最大可以設(shè)置為120fps(Pro上為96fps,因為這是我拍攝視頻最常用的參數(shù)),你喜歡玩后期的,那么盡量選擇這個參數(shù)吧,后期可以把120fps降低,從而實現(xiàn)慢動作視頻的效果。
▼ Mavic Air這次使用的電機我在已經(jīng)公布的資料里無法找到參數(shù),從外觀上看,比Pro的小。官方數(shù)據(jù)提供的相關(guān)信息是,Air的最高時速68.4km/h,Pro為65km/h,這個得益于Air更輕的重量。
▼ 在Pro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后智能避障,給安全飛行提供了多一層的保障。有時候,為了拍一些場景,會讓無人機倒飛的方式拍攝。以前我在倒飛時要么飛行前多花點時間規(guī)劃飛行路線,要么請朋友幫忙查看?,F(xiàn)在有了這個功能,真的是太棒了。后智能避障中間的是機尾燈,同時也兼做對頻按鈕,長按3秒,可以與遙控器進行對頻。
▼ Pro把TF卡槽、USB連接口設(shè)置在飛行器的側(cè)面,而Air則把這2個位置移到機尾的位置。
▼ 機身上設(shè)置了很多金屬散熱孔幫助飛行器散熱,這些散熱孔開孔精準,金屬用料也比較考究。
▼ 電池采用LiPo 3S,11.55V,容量為2375 mAh。電池安裝位置在機身下方,通過2側(cè)的卡口來鎖定電池。電池沒安裝好,2側(cè)會有橙色貼紙露出來作為提示。一個小小的設(shè)計,就能減少電池安裝虛位的問題。
▼ 安裝槳葉保護罩
▼ 雖然不像Mavic Pro那樣全封閉的,但這個是免費的,且重量增加也不多,更不需要更換專用槳葉
▼ 槳葉保護罩安裝后的全貌
與Pro的對比
▼ 保護殼的對比,Mavic Pro明顯大啊
▼ 從左到右iPhone 6s / Mavic Air / Mavic Pro
▼ 高度差
▼ 底部的對比
▼ Pro 折疊的第一步是從機頭開始的,而Air 是機尾開始的
▼ 完全打開
▼ 電池的差距
激活
▼ 為了方便記錄,我沒用手機,使用iPad作為連接設(shè)備,短按一下接著長按遙控器開關(guān),打開遙控器。然后打開折疊,取下云臺鏡頭保護罩,短按一下緊跟長按飛行器上電池的電源鍵。遙控器連接上飛機后,指示燈會從紅色變成綠色。
Tips,使用USB口作為視頻輸出口時,需要把遙控器左側(cè)的數(shù)據(jù)連接線給拔出來。左側(cè)數(shù)據(jù)口的優(yōu)先級高于USB口,目前DJI還未開放雙口同時支持連接的功能。
▼ 開機后,飛機機頭燈和機尾燈都會開始閃爍。
▼ 連接完成后,打開DJI Go4,根據(jù)指引就能完成首次激活的動作
▼ 出現(xiàn)固件升級的提示,建議還是升級比較好。雖然有時保持老版本的固件可以使用,但APP也記得不要更新,不然可能會出現(xiàn)APP不支持老版本固件(遙控器&飛行器)從而導致使用失敗的問題。
▼ 點擊升級固件
▼ 固件下載中
▼ 升級成功,會提示需要重新啟動飛行器
▼ 第一次使用會激活飛機
▼ 你只能同意全部要求,不然就無法激活
▼ 每架飛行器都能命名,這個后期可以在APP里進行更改
▼ 對于新手而言,就選默認的美國手吧(老飛手,按照你的個人習慣選擇)
▼ 顯示參數(shù)單元,也保持默認好了
▼ 新手模式,對于新手熟悉自己的飛機,有比較大的幫助,它會對飛機的飛行距離、高度、速度等都有嚴格的限制。而已經(jīng)有DJI飛行經(jīng)驗的飛手,則可以把默認開啟的新手模式關(guān)閉,不然很多功能/參數(shù)都用不了。
▼ 建議提前在DJI官網(wǎng)上注冊你的個人賬號,在你的賬號里會有你激活過的所有DJI產(chǎn)品信息,還有必須綁定手機。
▼ DJI care的介紹,也出現(xiàn)在首次激活里,再次提醒必須在激活飛機48小時里購買,對于有這方面需求的飛友。
▼ 點擊購買后,會跳轉(zhuǎn)到DJI 官網(wǎng),不同DJI產(chǎn)品,價格各不相同,Mavic Air的價格為499元/年。強烈推薦新飛手購買。飛機炸機、落水……一些列意外或者非意外造成的飛機損壞(只要飛機尸體在),都可以換新。但并不是每次都是免費的,還有其他條款,具體內(nèi)容,請參加DJI Care對于你DJI產(chǎn)品的說明。如果你購買了DJI care,但飛機連尸體也沒有了,且被證明是人為導致的,則DJI care是不予賠付的,最多給予8折購買券用于再次購買同款產(chǎn)品。所以,萬一飛機落水了,怎么樣都要想辦法把它給撈出來哦。
▼ 完成DJI care后,對于新手,可以點擊飛行學院進行模擬操作練習,來學習遙控器的使用。
▼ 每次打開DJI Go4,都會出現(xiàn)各種提示(比如某個時間段,在什么區(qū)域因為什么事情,會臨時禁飛等),當然,還會有限飛區(qū)、禁飛區(qū)的更新。
▼ 更新2次后,就算完成全部的激活工作了。
按照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要求,需要完成無人機實名登記工作,并把收到的2維碼打印出來貼在飛機上。申請過程,可以參考我之前發(fā)過的原創(chuàng)。
https://uas.caac.gov.cn/login
飛行航拍介紹
常規(guī)室外飛行&APP常用設(shè)置
大部分室外飛行,這里有幾個要點務(wù)必注意一下,包括之前已有其他無人機使用經(jīng)驗的飛友。
1、起飛前,務(wù)必在APP里,把存儲的地點改成TF卡(默認是機內(nèi)存儲)。
▼ 務(wù)必把存儲位置改成TF卡
2、對于已有飛行經(jīng)驗的飛手來說,記得關(guān)閉新手模式。
▼ 第一次飛行可以按照你的航拍需要設(shè)置高度&距離限制,
3、實時畫面&GPS模式,可以隨時點擊進行切換
▼ 實時畫面模式,對于GPS少于6顆衛(wèi)星的,起飛高度只有3米(待超過6顆后,可以正常飛行)
▼ 點擊上圖左下角的GPS信息位置就會與實時位置切換。GPS地圖的用處很大,新手可以借此了解當前飛機所在位置,老手可以清楚的知道飛行軌跡是否是航拍需要的路線。
4、智能避障功能按需開啟,避障功能Air比Pro更豐富,除了硬件以外(多了后避障),軟件方面也增加了很多新功能,這得益于內(nèi)置芯片的加強。
5、遙控器上2個自定義鍵,在APP里可以設(shè)置
▼ Air 把參數(shù)調(diào)節(jié)滾輪用自定義按鍵給替代了,對于用慣了Pro和精靈系列遙控器的人來說,剛開始有點不適應(yīng)。
6、對于電池如果發(fā)現(xiàn)有時會莫名其妙掉電,或者電量消耗過快,可以到APP里看一下電池狀況
▼ 主要看一下3節(jié)鋰電池(上文介紹過Air的鋰電池是Lipo 3S電池),電壓是否都處于差不多(正負超過0.2V就可能有問題了,不推薦繼續(xù)使用)。低電量警報,對于新手而言,使用默認30%這個值就好。
▼ 當電池剩余電量30%時,APP上會跳出警報,此時無人機會自動返航,以確保飛行安全。
7、視頻、照片參數(shù)設(shè)置完,基本就可以起飛了。
▼ 固定光圈不可調(diào)??梢允謩诱{(diào)節(jié)的參數(shù)只有ISO、快門速度
室外飛行前,盡量選擇開闊無人的地方,連接好遙控器、手機(并打開DJI GO4)、開啟遙控器電源,然后再開啟飛行器電源,待GPS信號超過6顆衛(wèi)星,遙控器語音發(fā)出“起飛點已刷新,可以起飛”,顯示屏左上角綠色底紋的可以起飛時,遙控器搖桿內(nèi)八字打桿,槳葉啟動并保持穩(wěn)定狀態(tài)后,就可以起飛了。
軸距短、槳葉小,所以起飛時的噪音比精靈系列、Mavic Pro都要響一些,但是上升過程中比較飛行器穩(wěn)定性保持的不錯(上升打滿桿),從手機顯示屏上看,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晃動,這點比我預(yù)計的情況要好不少。
▼ 由于初學者可能對操控還不太熟悉,所以建議先飛到固定點,然后在飛機靜止狀態(tài)拍照片、視頻、延時攝影(可以利用APP自帶的定時拍攝+后期制作來實現(xiàn))。拍了差不多2分鐘,合成的延時攝影(受限于張大媽上GIF尺寸,所以清晰度不佳,電腦上原圖的效果很好),抖動方面有一些,這個可以通過后期電腦制作,去除抖動從而獲得較好的效果的。
需要使用運動模式的,先在DJI Go4 里面,把“允許切換飛行模式”功能打開,然后在遙控器上波動Sport鍵可以開啟運動模式。提示一下,遇到強風情況,逆風飛行時,建議打開運動模式。如果還是無法正常飛行,走Z字型返航。運動模式會比正常模式消耗更多電力。
▼ 在DJI GO 4里面,點擊“編輯器”,在圖庫里就能看到你剛才拍的照片&視頻等。如果飛機仍處于連接狀態(tài),可以下載原圖到你的手機上。如果此時飛機已經(jīng)處于關(guān)機狀態(tài),那么下載的只是縮略圖。這對于有快速分享需求的飛友來說,是非常方便的。你下載過的,會在圖片上出現(xiàn)“原片”的字樣。
▼ 今天同一地點,測試時隨便拍的幾張照片。
室內(nèi)飛行(無GPS)
▼ 找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上面有遮擋,無GPS信號)用來測試。
▼ 非GPS模式下飛行,氣壓計可以正常工作(所以可以正常顯示高度)。但距離無法正常顯示。
Mavic Air起飛后,懸停穩(wěn)定性不錯,往前直飛,飛到底后,前進桿回中,飛機立即停下,與精靈2系列的姿態(tài)模式要好太多太多,沒有發(fā)生飄移(包括慣性飄移)的問題。原地轉(zhuǎn)向,指向性與遙控桿的操作完全匹配。往回飛時,膽子大了一些直接,前進加速比去程加速了不少。操控手感上,與GPS下差不多。提示一下,無GPS室內(nèi)飛行對亮度和地面的紋路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亮度不夠,或者地面為純色大理石,會影響室內(nèi)定位系統(tǒng)的準確性。提示2,對于在空間狹小的室內(nèi)飛行,務(wù)必裝上槳葉保護罩,并且最好有專人查看周圍情況。
智能飛行
智能跟隨
▼ 按下DJI GO4上,左側(cè)遙控器標識的按鈕,就會彈出來智能模式界面,選擇智能跟隨
▼ 進到智能跟隨后,會出現(xiàn)3種模式:跟隨/平行/鎖定
▼ 用手指在屏幕上框出你要跟隨的物體,可以是物體(如車)
▼ 可以是人
▼ 鎖定模式
POI興趣點環(huán)繞&DJI GO4 視頻編輯簡介
POI興趣點環(huán)繞飛行拍攝,是常用的功能之一,也是新手進階必須要學會的一個功能。從簡單來說,它的出現(xiàn),讓原本需要長時間練習才能學會的平滑“刷鍋”飛行變成幾分鐘就能掌握。從復(fù)雜來說,它的出現(xiàn),可以讓原本需要2人(飛手+云臺手)配合才能拍攝的一些鏡頭,現(xiàn)在只需要1個人就能完成,而且很容易就能學會。
▼ 在點擊智能模式中POI后,使飛機飛到被攝物體正上方懸停,按下設(shè)置興趣點
▼ 為了飛行安全,興趣點環(huán)繞一般要求高度在8米以上才能使用。第一步設(shè)置環(huán)繞半徑,右桿(美國手)向上或者向下操控飛機移動,設(shè)置要環(huán)繞的半徑。這里特別注意一下機頭的位置,你可以機頭對準被攝物體,也可以機尾對準被攝物體(下面的視頻時,機頭對準被攝物體),拍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 設(shè)定半徑后,點下立刻執(zhí)行
▼ 飛機可以圍繞你旋轉(zhuǎn)。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zhuǎn),飛行速度,都可以在這里手動調(diào)節(jié)。根據(jù)半徑、飛行速度,會給你一個環(huán)繞一圈時間的預(yù)估值
▼ 等飛行速度穩(wěn)定下來,就可以拍攝了
▼ DJI Go4 這個APP里,還提供簡單、方便、實用的視頻剪輯軟件。只需要隨手點點,就能完成有趣的視頻編輯。可以是一段視頻、幾段視頻拼接在一起,配上封面、背景音樂、簡單調(diào)色,就能發(fā)布了?;蛘吒纱嚯S機拼接,讓APP自動給你生成視頻,讓分享來的更簡單些。如果不下載原圖(視頻),那么視頻的素材就是APP里自動保存的圖片&視頻,尺寸較小,不過在朋友圈、微博上分享,分辨率足夠了。
三腳架模式
需要用到長時間曝光攝影或者希望保持不動拍攝視頻時,打開智能模式中的三腳架模式,對穩(wěn)定性會有一定的提升。除了遙控器的感度會調(diào)低(打桿的靈敏度下降),其他控制系統(tǒng)的反應(yīng)度會提升,最大程度保持飛機的穩(wěn)定性。
一鍵短片
大多數(shù)新入手的飛友,想要拍出一段漂亮的航拍視頻,并在朋友圈獲得點贊,但苦于無法快速摸到門路。DJI GO4里的“一鍵短片”的出現(xiàn),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復(fù)雜的飛行、拍攝,全部自動完成,你所做的只需要觀察好周圍的情況,確認沒有障礙物后,點擊智能模式里的一鍵短片,讓飛機幫你搞定。
一鍵短片——漸遠
▼ 騎著電動滑板車來到家附近的江邊,今天江邊的風特別大,可惜忘帶風速儀了,不然正好可以檢測一下在大風下Air的表現(xiàn)。
▼ 風大時,APP上都會出現(xiàn)安全飛行的提示。在Air沒到手之前,習慣性思維下認為Air這樣尺寸軸距的無人機,受風的影響會比較明顯,而實際體驗卻是,比想象中的穩(wěn)定性好的多。尺寸上、重量上都不需要電機負擔過多,所以穩(wěn)定性方面還不錯。
▼ 跑到橋當中,這里非機動車和車輛分離設(shè)計,所以步行道上基本上沒人。之前選擇的時漸遠模式。
▼ 環(huán)繞模式、螺旋模式、彗星模式、小行星模式,需要更多的空間,而橋上顯然不符合這些條件,只能選擇沖天模式了。
一鍵短片——環(huán)繞模式
▼ 點擊選擇環(huán)繞模式,與POI的不同點是,一鍵短片會自動飛行、拍攝、并停止、然后視頻合成,而POI可調(diào)節(jié)的地方更多,可玩性更強
▼ 一鍵短片里,只能選擇順時針或者逆時針,選完后,點擊左側(cè)菜單欄環(huán)繞模式按鈕,倒計時并開始拍攝
▼ 拍攝過程中,有進度百分比的提示
▼ 完成拍攝后,自動加速合成為10S時長的視頻文件
一鍵短片——螺旋模式
▼ 螺旋模式與環(huán)繞模式類似,區(qū)別在于螺旋模式的環(huán)繞的半徑一邊拍攝,一邊增加,達到螺旋型的效果。
▼ 所有一鍵短片模式拍完,都會有響應(yīng)的提示,飛機懸停在起飛點
一鍵短片——小行星
小行星模式,把飛機懸停好,選擇小行星模式,然后選取拍攝物體后,點擊開始。飛機緩慢離你漸遠,然后跟著一個刷鍋到底最高點,以視頻拍攝的方式。完成后,飛機最短的距離飛回起飛點,視頻同時完成處理(加速+倒放),合成為10S的視頻(方便快速分享的時間)。
▼ 要分享的尺寸又超了
一鍵短片里選擇彗星模式,然后開始拍攝。幾個地方要特別注意,彗星模式屬于環(huán)繞模式的一種變形,第一從圓形變成橢圓形(向你的測后方),第二,有高度上的變化。所以,要特別留意拍攝地點的環(huán)境。這般彗星模式用于海邊、山頂?shù)蕊L景秀麗的地方,能拍出大片既視感。使用一鍵短片直接分享可以壓縮到10S,而直接原片下載則是26S。如果你想手動控制拍出這樣的效果,比較難,至少以我現(xiàn)在的水平(大約500節(jié)電池以上起降)來說,我只能控制飛機飛出差不多的弧度(包括橢圓和高度,鏡頭俯仰也基本可以達到),但是鏡頭順滑度不夠,主體會偏離聚焦點。只能說,科技提升能力,總有一天飛手吃飯的飯碗有可能徹底被APP算法所代替。
全景模式照片拍攝
Mavic Air 提供了3種全景模式照片拍攝方式,球星、180°、豎拍。
▼ 晚上起飛,由于光線不佳,APP上就會不斷出現(xiàn)避障失效的提示,務(wù)必注意飛行安全
▼ 起飛前,先切換到拍照模式,然后點擊設(shè)置,點擊照相
▼ 在拍照模式下,選擇全景,就會出現(xiàn)3種模式了。
球型
球星,是DJI 利用多角度多次拍攝,把拍攝的25張照片進行自動合成后,加上補天算法(補天的意思就是,由于鏡頭無法上揚,所以天空的照片不是實景拍攝出來,而是通過軟件自己算出來的)形成的一張全景照片,合成照片尺寸為8192*4096(3200w像素哦),大小為10.9M。
▼ 放上來還是參考一下吧,不過由于smzdm平臺圖片尺寸限制,只能修改尺寸了。
▼ 飛到你需要拍攝的高度和位置懸停,按下全景拍攝后,飛機就自動開始拍攝(所以,選擇一個風小的日子比較重要,特別是夜景拍攝需要更長曝光時間的時候),APP里原來拍攝按鈕會以百分比進度來提示當前進度。
▼ 拍攝、合成一氣呵成。完成后,APP上也會出現(xiàn)提示。這個時候就能在編輯器里看到你的而照片了,想要快速分享的,點一下轉(zhuǎn)發(fā)即可。
180°
▼ 與球星模式一樣,飛機懸停后,在全景里選擇180°
▼ 180°拍攝的照片沒球星那么多,所以速度快不少
豎拍
由于Air 3軸云臺無法轉(zhuǎn)動,所以并不能像Pro那樣真實的豎拍,而是通過連續(xù)拍攝3張照片,合成在一起,形成一張豎拍照片的效果。
▼ 懸停,點擊豎拍,等著完成
▼ 全景照片,你在編輯器里,可以一下子找不到這些照片的原圖,你需要在編輯器里的左上角點擊那個“輸入”符號,然后選擇從SD卡導入,就會出現(xiàn)你拍攝的視頻&照片的原圖了。
慧拍(手勢控制)飛行
▼ 尋找一個無人的空地,裝上槳葉保護器,哪怕你已經(jīng)很熟練掌握手勢控制了,還是把保護罩裝上,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地空飛行時,突如其來一陣強風,或者附件有什么信號干擾之類的,做好預(yù)防措施比較穩(wěn)妥。
▼ 距離2米以上距離,開始表演(手勢控制起飛)
第一視覺飛行體驗(搭配Goggles眼鏡)
周日上午滿懷期望的把Goggles眼鏡的固件升級到最新版本(最新版本才支持Mavic Air),然后開始無線對頻。第一次未果。核對了一下APP、遙控器、眼鏡、飛行器等固件版本,都已經(jīng)是最新版本了,恢復(fù)出廠設(shè)置后,再連還是無法完成眼鏡與Air的對頻。把Air換成Pro,幾秒鐘就對上了。嘗試了多次后,開始冷靜思考原因,在看了DJI論壇的帖子后才豁然開朗。Mavic Air是WIFI圖傳,與Pro不一樣,而Goggles眼鏡是不支持WIFI圖傳的,難怪總是連不上了。DJI 也沒有在APP里,把這個問題說清楚,直提了一句:Goggles 支持Mavic Air。撥打DJI官方技術(shù)支持電話予以確認,果然得到了同樣的答案。想要在Mavic Air上使用Goggles眼鏡,只有通過有線的方式連接。眼鏡上的充電口(Micro-USB)作為視頻輸入口,Air遙控器上,通過USB口輸出。使用Goggles眼鏡后,很多功能就無法使用了,比如:智能模式等。這真的讓我感到很遺憾,畢竟無線眼鏡的沉浸感體驗更好。好吧,可能DJI還是希望Air 與Pro之間保持一定的差距,不然Pro的市場又會被Air瓜分掉一部分了。
正好借此機會若干年后又體驗了一把DJI的技術(shù)支持服務(wù)。電話接聽時間,大約等了5-6分鐘(周日,臨近中午),接聽電話的技術(shù)人員回答專業(yè)、干脆。這個比起3年前我打電話過去詢問時,接聽人員的專業(y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總結(jié)
通過我上面的介紹,相信值友們應(yīng)該對Mavic Air這款產(chǎn)品的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再總結(jié)一下。
優(yōu)點:
1、折疊后尺寸小、重量輕,非常偏于外出攜帶;別小看這點,Mavic Pro發(fā)售的時候,僅靠這一個優(yōu)勢,就“打敗”了同級別的競爭對手,讓許多消費者為此買單!
2、可以脫離遙控器、手機,直接用手勢控制起飛、降落、飛行、拍攝等功能;
3、智能模式更適合新飛友使用,上手快、效果不錯、分享容易;
4、標配版里提供的配件實用性很強,給新飛友節(jié)省了不少額外的開支;
5、前后下三向感知系統(tǒng),提供智能壁障功能,給飛行更多安全保障;
6、強大的DJI GO4,無論是智能飛行、拍攝、視頻編輯&分享,上手方便,對新手友好度不錯。同時更豐富的功能設(shè)定,也能滿足有經(jīng)驗的玩家;
缺點:
1、外盒設(shè)計有少許不合理。不過對于買來后經(jīng)常使用無人機的人來說無所謂,開箱就開開一次。
2、遙控器搖桿頂端尺寸有些偏小,對手感有一點點影響。
3、符合一貫DJI的做法,每一系列產(chǎn)品的配件都與其他系列不通用,一次次讓你重復(fù)投入;
4、標配版零售價 4,999元,全能套裝零售價 6,399元,全能套裝+眼鏡零售價 8,398元。性價比最高的其實是全能套裝,畢竟玩無人機的,一塊電池會成為你每次出去玩最不爽的地方。所以額外掏錢買電池是100%的。Goggles眼鏡就看各位的實際需求了。
5、圖傳使用了增強版WIFI,相較于Pro的Ocusync而言,距離大幅下降。
6、21分鐘續(xù)航時間稍微有些短,但Air的定位我覺得以旅行中拍人為主,且基本上都會買幾節(jié)電池替換,所以電池的價格能再優(yōu)惠一些或者直接購買全能套裝或許更合適些。
▼ 這3款設(shè)備的配置差異表如下。
其他
▼ Mavic Air全能版,外包裝改成是橫著開的,解決了單機版不方便取出的問題
Mavic Air 無論從折疊性、3軸云臺、遙控器操作、支持無線Goggles等方面來說,全部符合Mavic系列才有的屬性,而體積上和手勢操控、一鍵短片等功能上又保留了Spark的優(yōu)點。對于有旅行航拍、更多視角記錄生活的來說,絕對是目前最適合入門的一款無人機了。
祝各位值友爽飛不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