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始于1975年,這一年AKG以耳機史上華麗的一筆,踏上了近代高保真耳機研發(fā)之路。整個傳 奇從一只叫做K240 Sextett的耳機開始。 這是AKG首次以追求全頻段響應為目標而設計的耳機。針對以往動圈耳機在低頻回放上的缺陷,K240 Sextett首創(chuàng)性的在動圈耳機設計中引入了無源輻射器,即從動振膜技術。聲波中高于200Hz的分量,可以穿透從動振膜,達到類似開放式耳機的效果。 低于200Hz的分量則被反射回耳機腔體內,以類似封閉式耳機的原理來增加低頻分量。得益于這種技術,K240 Sextett可以提供在當時很難達到的低頻響應
在1970年代中期,K240 Sextett的出現(xiàn),毫無疑問代表了當時動圈耳機技術的最高水準。除了大幅改善低頻響應之外,中高頻的輕盈靈動,頗有規(guī)模的聲場,以及優(yōu)秀的瞬態(tài)響應, 都使其即便放在40年后的今天,也是一只值得一聽的耳機。尤其可圈可點的是那熱情鮮活而又輕盈通透的人聲調音,這種不久后就被AKG拋棄了的調音風格,當 20年后的90年代重見并發(fā)揚光大于歌德RS1之時,又開啟了另一個傳奇。
當年K240 Sextett的成功程度,在今天或許不太容易想象。唯一能窺見一斑的就是七八十年代歐美錄音棚的舊照。有些頂級錄音棚里監(jiān)聽耳機甚至是AKG一家獨大, 到處能見到閃閃發(fā)光的銘牌,其中也夾雜了很多比K240 Sextett早一年問世的壓耳式K140系列。這種盛況一直延續(xù)到若干年后K240 Sextett的后代K240 Monitor 以及 K240 DF身上。
當然,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不得不承認最初版本的K240 Sextett在改善低頻響應上有些矯枉過正。一般表現(xiàn)在低頻部分跟中高頻的形態(tài)感差異過大。低頻方面由于六個從動振膜反射疊加造成的相位混亂以及封閉耳 機常見的悶閉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低頻的結像和質量,跟結像細致、輕盈通透的中頻高頻在味道上銜接得很突兀。AKG的工程師當年似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所以從1975到1979短短四年在產期間,對K240 Sextett做過兩次有明顯意圖的調音改變。這也就催生了后來老AKG玩家總結劃分的三種版本:以透過從動振膜看下方的帶孔塑料墊片的顏色為標準,早期 版本呈深橙色,中期版本因從動振膜與橙色塑料墊片之間加入一層濾紙而呈淺橙色,晚期采用灰色塑料墊片的版本則呈乳白色。
K240Sextett的兩次調音改變,都如出一轍的在之前版本基礎上削減了低頻分量,提升了中頻厚度,試圖修復中低頻銜接的問題。通過這種努力, 晚期版本的K240 Sextett在調音完成度上明顯勝過早期版本。不過遺憾的是,中高頻的鮮活靈動感也被大幅削弱,使得晚期版本變成了一只放在當時或許素質更出眾,但是如 今回味起來卻過于中庸的耳機。然而AKG在K240 Sextett改版過程中的探索,卻對其隨后幾十年的耳機調音理念形成了戰(zhàn)略層面的重要影響。K240 Sextett之后,AKG的幾乎所有中高端耳機,都以中頻醇厚為根本。這個調音理念最早能追溯到的型號,大概就是中晚期版本的K240 Sextett了。
K240 Sextett的成功并沒有止住AKG在追求高品質聲音上的腳步,恰恰相反,短短四年后的1979年,AKG又發(fā)布了一只在耳機史上地位與K240 Sextett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耳機,這就是K340。
K340堪稱是耳機史上迄今量產過的型號里結構最復雜的耳機。在沿用K240 Sextett動圈振膜加從動振膜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駐極體單元負責4KHz以上的高頻頻段。由此組成了所謂的動圈靜電混合系統(tǒng)。如此復雜的內部結 構,使得K340的重量和體積都大幅超出平均水平。動圈單元加駐極體單元的發(fā)聲方式,也給耳放的驅動能力帶來極大挑戰(zhàn)。
從聲音風格上說,K340可以算是AKG近代耳機早期作品里的集大成者。經(jīng)過K240 Sextett兩次改版的嘗試,AKG對于從動振膜結構下的中低頻銜接已經(jīng)拿捏得非常到位,早期版本K240 Sextett中低頻銜接的問題在K340身上已經(jīng)完全感覺不到。不過遺憾的是,中高頻銜接上,K340并沒有做到天衣無縫。不管是由于中頻過于溫潤醇 厚、高頻過于清麗絕俗而導致的風格差異,還是中高頻聲場層次上的割裂,都時刻提醒著:它們是由兩個不同單元發(fā)出的聲音。
K240 Sextett兩次改版的另一個趨向,提升中頻厚度,到K340時代也發(fā)揮到了極致。K340中頻之醇厚,絕少有耳機可以匹敵。時至今日,K340在某些特定種類人聲的回放上仍然無可替代。然而也正因如此,K340面對一些嚴肅的古典音樂時聲音會顯得不夠中正。
K340的另一個可圈可點之處是聲場縱深。在這個AKG的經(jīng)典弱項上,K340表現(xiàn)得異常出色。時至今日AKG所有耳機中,只有K812和驅動充分 的K1000能出其右。即便是一般驅動條件下的K1000也無法與之比肩。此外在樂器分離度上,直到HD800/T1/K812這一代旗艦問世之 前,K340跟當時一般高端動圈耳機(HD600、HD650、DT880、K701等等)相比也堪稱出類拔萃。
時間還是1979年,在發(fā)布K340的同時,AKG停產了短暫的傳奇K240 Sextett。取而代之的型號就是這只K241。AKG內部就是否可以用成本更低廉的設計來達到近似從動振膜效果的爭論由來已久。K340問世并繼承了 從動振膜設計后,退居二線的K240系列,便走上了這條削減成本的道路。
K241是一只很有特點的耳機,其耐人尋味之處,與K240 Sextett,K340均不相同。首先從結構上說,K241與其說是用造價更低廉的設計代替從動振膜,倒不如說是直接簡單粗暴地把從動振膜從K240 Sextett上摘下來而已,除此之外,原本安裝從動振膜處的圓孔,塑料濾片,以及濾音紙等等,除顏色外,結構上均沒有可見的變化。
K701推出后時隔兩年,它的第一個衍生型號K702于2008年問世。K702定位專業(yè)監(jiān)聽市場,聲音方面去掉了 K701對人聲的美化修飾,聲底更緊致準確。雖然跟K240DF,K240M等經(jīng)典監(jiān)聽耳機相比,K702在特色上乏善可陳,跟同時期的拜亞、德國大師等 品牌監(jiān)聽耳機相比也未見其優(yōu)勢,但中規(guī)中矩的聲音總算尚可滿足一般監(jiān)聽用途。
另一方面,采用跟K701一樣的內部結構,使得K702聲音的某些形態(tài)感和質感,也同樣無法突破K500/K501時代便已確定的框架。原本跟 HD650,DT880等耳機相比,K702尚可不落下風,怎奈此時時間已是2008年,一年后的2009年,面對紛紛亮相的新一代旗艦HD800、T1 等耳機,K702瞬間失去了招架之力。
從2009年開始的新一代動圈旗艦潮流,讓AKG這個曾經(jīng)光輝無限的耳機品牌,霎時間仿佛被甩在了二流廠商之列。僅有的 K7xx系列,已經(jīng)完全無法抵擋以HD800和T1為首的新一代動圈旗艦的進攻,潰不成軍。人們以為AKG從此就要淪落為只針對消費市場的普通音頻設備制 造商了。然而就在這時,2013年,AKG高調發(fā)布了新一代旗艦K812。在經(jīng)歷了K701時代的失望后,再看見K812這個命名,人們對它能達到 K1000的高度已經(jīng)不抱有太大希望。但這次的AKG卻用事實挽回了頂級耳機廠商的尊嚴。
行文至此,一部簡單的AKG近代耳機調音發(fā)展史已經(jīng)完結。本文從構思起到現(xiàn)在已有兩年時間,期間經(jīng)歷過大量入手老耳機,根據(jù)聲音比較的結論反過來大 量修改文字,理清邏輯,時至今日最初版本中的文字已所剩無多。水平有限,錯誤紕漏在所難免,希望用這個帖子拋磚引玉,打造一個討論AKG老耳機,以及 AKG耳機調音風格演變的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