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
拼音名:roucongrong
英文名:herba cistanches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103
本品為列當(dāng)科植物肉蓯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干燥帶鱗葉的肉質(zhì)莖。
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或剛出土?xí)r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曬干。
【性狀】 本品呈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15cm,直徑2~8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
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zhì)鱗葉,通常鱗葉先端已斷,體重,質(zhì)硬,微有柔性,不易折
斷,斷面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huán)紋。氣微,味甜、微苦。
【鑒別】 (1) 取本品粉末1g,加含0.5% 鹽酸的乙醇溶液8ml, 加熱回流10分鐘,
趁熱濾過,濾液加氨試液調(diào)節(jié)至中性,蒸干,殘渣加1% 鹽酸溶液3ml 使溶解,濾過。取
濾液1ml,加碘化鉍鉀試液1~2滴,生成橘紅色或紅棕色沉淀。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
取麥角甾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
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
-9%醋酸溶液(20:3: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
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 取本品粉末1g,加80%乙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肉蓯蓉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甜菜堿對照品,加80%乙醇制成每1ml
含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
分別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醇-水-醋酸(9:2:0.5)為展開
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改良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
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甲醇-1%醋酸
溶液(10:1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4nm。理論板數(shù)按麥角甾苷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3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麥角甾苷對照品4mg,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
搖勻,即得(每1ml中含麥角甾苷160μ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 h
第一法)],精密稱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甲醇 50ml,密塞,搖勻,稱定重量,浸泡
0.5小時,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40分鐘(50℃以下),取出,放冷,再稱定重量,用
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濾液置棕色量瓶中,
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μl與供試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
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麥角甾苷(c29h36o15)不得少于0.080%。
【炮制】 肉蓯蓉片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為不規(guī)則形切片,厚約3m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見肉質(zhì)鱗葉。切面黃棕色、
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淡棕色或棕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不規(guī)則的波狀環(huán)紋,或排成條狀而散
列。氣微,味甜、微苦。
取本品1.5g,照上述[鑒別](1)、(2)、(3)項試驗,應(yīng)顯相同的結(jié)果。
酒蓯蓉 取凈肉蓯蓉片,照酒燉或酒蒸法(附錄ⅱ d)燉或蒸至酒吸盡。
【性味與歸經(jīng)】 甘、咸,溫。歸腎、大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于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
無力,腸燥便秘。
【用法與用量】 6~9g。
【貯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當(dāng)你走進內(nèi)蒙古西部或新疆的沙漠,看到從寸草不長的沙漠中突然冒出一支支粉紅色或紫紅色的鮮花,沒有葉子,只有美麗的花朵。向下挖下去,你就會挖出一條白色似肉的莖,表面密布鱗片,基部粗大,寄生在一條細細的根上,這種神奇的植物就是名貴中藥肉蓯蓉。
『中藥肉蓯蓉』是歷代醫(yī)家處方中最常用的補益藥之一,被譽為“沙漠人參”。其無根,亦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主要靠吸取寄主植物的養(yǎng)分生活。
不同的種類,其寄主植物不同。管花肉蓯蓉,又稱南疆肉蓯蓉、南疆大蕓, 生長在新疆天山以南,其寄主植物為檉柳屬植物,俗稱紅柳。[ 此貼被許先生在2009-05-22 23:31重新編輯 ]##split## 肉蓯蓉為補腎壯陽和潤腸通便的常用補益名貴中藥, 古今醫(yī)學(xué)著作均有記載?!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書中記載:“肉蓯蓉,味甘,微溫, 主五勞七傷,補中……”。《本草綱目》記載肉蓯蓉,“此物補而不峻,故有蓯蓉之號”。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填精益髓、潤腸通便、延緩衰老的功能,為滋補上品,傳統(tǒng)上廣泛用于治療男子陽痿、遺精、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虛寒泄瀉、便秘等疾病。若論證智能障礙則有虛實兩類,多數(shù)為虛證。虛證包括腎精虧損、心脾兩虛。治療主補腎益髓,兼補心脾。歷代本草記載肉蓯蓉益髓、悅顏色、延年、治療神經(jīng)衰弱等作用。本草所載的悅顏色、久服輕身、延年等作用都包括益智、增強記憶、預(yù)防老年癡呆等作用。##split## =700) window.open('http://www.tcm-china.info/bcy/caoyao/pic/roucongrong1.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split## =700) window.open('http://www.wangyedi.com/pic/news/0704.jpg');" onload="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