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不太看重小學生的成績,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卷面成績——毫不夸張地說,我認為這時期的成績都是“偽成績”——沒有多少含金量。原因有兩點:一是低年級所學知識內容比較淺顯,孩子們理解貫通較輕松;二是知識量少,知識點容易相互構聯(lián)融合,題目的難度相對較低。因此,一般的孩子,在考試時都會取得不錯的成績。
今天聽我們的同事談到自己的孩子學習,他說現在小學二年級都有月考了,還有排名,自己的孩子這次月考數學考了100分,語文考了98分,排名38名。通常,小學生的成績一般都不錯,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雙百分很平常,九十分以上很一般,“一分壓倒英雄漢”。
關鍵焦慮的是家長和孩子還有老師,這是三位一體的,大家都焦慮,老師怕成績考不過人,丟人,還矮領導白眼,學生考不好既受老師氣又受家長氣,家長看到孩子考不好就怕輸在起跑線上,將來沒前途。家長說孩子幾乎晚上學習都到十點……自己天天忙忙碌碌,還要輔導孩子,一不留神,孩子成績就沒了,再說,真到了三年級以后,怎么輔導啊,自己根本沒能力,哎!
其實,我都說了幾十年了,小學的成績真的不重要。
你說成績不重要,那你告訴我什么重要?
成績高低不重要,成績反映出的問題卻非常重要。
比如,同樣是成績低,就說孩子計算錯誤,有的是粗心,有的是理解不透,有的是根本就不理解,你說才去的措施能一樣嗎?
面對錯誤父母們通常會鼓勵孩子:沒事,下次好好努力,我們一定會取得好成績。是的,當時確實管用,但是這是治標不治本,因為沒有深入到孩子的思維里面,下次遇到問題還是容易錯。
問題不解決,到了四年級,數學題就開始出現“題目不理解、計算失誤多”的現象;到了五年級,數學應用題變成“老大難”了。
為什么?
只看到分數了,忘了成績后面的本質了。
本質是什么?
閱讀理解+學習思維!
閱讀理解不過關,邏輯思維搞不清,數形變化不統(tǒng)籌考慮,沒有發(fā)展的系統(tǒng)思維,當然后面容易隕落。所以,分數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數背后的本質。
比如說,你的孩子如果經常告訴你說沒考好是“粗心馬虎”,作為老師和家長你都要小心了。小孩子說粗心馬虎,一次可以原諒,一次可以鼓勵,不允許有第二次!
為什么不能有第二次的原諒?
所謂的粗心馬虎只能說明孩子的知識基礎不扎實,漏洞多,需要查漏補缺。需要多練習。
再比如說,孩子說我就是計算好錯,下次注意就行了。真的嗎?
不對!不是下次注意就行的!
計算老是出錯,說明孩子計算的基本功不扎實,不規(guī)范,要“死磕規(guī)范”停下來訓練必須要達標。
是不是嚴苛了,你為什么這樣嚴苛?
計算題就應該無條件的獲得滿分!這不是嚴苛,這是數學的基本功之一,訓練不到位,一直受害到高中!
再比如,很多孩子“大題目不會,容易失分”,小學階段的大題目就是應用題。應用題“看不懂”,最大的可能就是知識點未能充分融合貫通、理解反應能力需要強化提高。
再比如說,有的孩子說題目太多,時間不夠,沒做完考試就結束了。說明什么?
如果考試沒答完題,不是孩子答題速度慢,而是孩子平時訓練太少,要多做題,多總結,多思考,多融匯,熟能生巧。
也有孩子做題很快,但是,又出現另一個毛病,做十道題,錯五六道!你說咋辦?
快是好事,但是,數學不是武功唯快不破的。數學思維不僅求快,更要縝密、規(guī)范,需要推理分析,還要分析正確。
再說說小學排名次吧
家長不要只盯著成績,更不要只憑借成績來評價孩子。我的意思不是說成績不重要?成績重要,但是,成績沒有培養(yǎng)學習能力重要。
這里說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思維理解能力和學習習慣。
有的家長說了,老師,到底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分析能力呢?
恩,要培養(yǎng)思維分析能力,其實也是很簡單的:比如,孩子做一道題目,你讓孩子說出結果的來龍去脈。說得清講得明白,當然思維就清晰啊。說都說不清,你說他怎么能理解透徹呢?
優(yōu)質思維訓練出來就是一種習慣,只要不斷提升強化而不是中斷就能受益一輩子。
小學學習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所以,小學生分數不是非常重要的,要針對分數背后的問題,因材施教,不斷優(yōu)化,訓練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才是各位家長們最最要緊的事情。
你為孩子的成績苦惱過嗎?歡迎和我們一起探討、交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