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的肖像》
《流血的基督》
《23歲自畫像》作者:丟勒
畫家丟勒一生
完成的作品并不多
但是遺留下來大量的繪畫手稿
卻非常珍貴
只要認真的去發(fā)現(xiàn)
我們就能夠找到那個時代
很多傳世名作背后的密碼
如下圖我們看到這幅《祈禱的雙手》作品
其實專業(yè)的講這并不是手稿
而是坦培拉混合技法過程中
下層描繪的一個步驟
通俗的講就是完成一件作品的
初期步驟
我們放大一些看這個局部
就是坦培拉混合技法前期
在有色畫底子上
暗部使用印度墨描繪起稿
受光部用溶液附白
使用《描繪法》進行編織
我們來看下圖這個步驟
是當(dāng)代日本畫家大矢英雄先生使用
描繪法進行編織繪畫
很可惜這幅《祈禱的雙手》作品
并沒有完成
我們也無法想象
完成后的效果是什么樣的
就這幅底稿而言已經(jīng)很經(jīng)典了
令很多畫家崇拜
意外的驚喜還在繼續(xù)
我們來看上面這幅作品
應(yīng)該是在500年前完成了
但是后期遭到了破壞
正因為遭受了破損
我們才不用通過X光的影像
來判斷丟勒畫作的下層的
繪制方式是什么樣的
通過破損之處
我們很輕松就可以斷定
這幅作品的下層繪制是與《祈禱的雙手》
相同的的繪畫技法
并且是使用
坦培拉混合技法繪制完成的
這幅手稿就更說明問題了
在暗綠色的畫底上
進行起稿與描繪
還有更著名的
這幅未完成的
《大胡子老人像》
以及這幅可愛的雙腳
都是下層描繪的參考依據(jù)
在15世紀(jì)到17世紀(jì)前的200年間
不僅僅是丟勒用這種方式繪畫
很多尼德蘭時期的畫家都是使用
這種繪畫技法進行繪畫的
我們來看畫家希羅尼穆斯·博斯的
這幅作品
同樣遭遇破損
基督的衣服處透出了
下層繪畫技法的秘密
希羅尼穆斯·博斯 作品
楊·凡·艾克作品
這張照片是使用普通相機拍攝的
使用的紅外感光膠卷
紅外線穿過頂層的顏料
發(fā)現(xiàn)底層有單色稿子
這種方法是檢查
畫作底層是否有底稿的
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
另外畫面當(dāng)中
男主人公的右手
還有改動過的痕跡
彼得勒斯·克里斯蒂,尼德蘭人,活躍于1444--75/76年《金匠在他店鋪里》橡木板坦培拉混合技法,尺寸:98x85.2cm
紅外反射成像
是X射線攝影術(shù)的延伸
不同于上述的X射線攝影術(shù)
這一技術(shù)采用的是TV照相機中的
光敏紅外檢測器
將相機直接連接在檢測器上
與系統(tǒng)同時工作
X射線攝影術(shù)
無法穿透的藍色和綠色
紅外反射成像
卻可以輕松穿透
我們可以看到這幅作品的底層
完整的
呈現(xiàn)了畫家精致的底稿
一幅作品的后期效果
很大程度取決于
畫家對底層手稿的繪制
《基督受難》作者: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