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歲看長”,孩子成長的前三年是可愛的1歲+可怕的2歲+恐怖的3歲。
2歲、3歲的孩子有多鬧騰?
我家閨女3歲左右時,客廳茶幾不敢擺放任何水果,有一次盤子里擺了10多個大蘋果,她悄悄的一個啃一口,她爺爺奶奶戒了一天飯,集體吃蘋果。
朋友家閨女三歲,拿媽媽的口紅,學習媽媽化妝,爸爸睡覺的時候,在爸爸嘴周圍畫上一圈紅色的口紅。
穿媽媽的高跟鞋,穿媽媽的連衣服,她說她也要美美噠!
我兒子兩歲半,跟家里學習洗衣服,什么都往洗衣機里塞,衣服啦、玩具啦,這都還好,最氣人是他往洗衣機里倒沙土,我家洗衣機是老式的雙缸洗衣機!我媽氣的頭發(fā)都要豎起來了,刷了六七遍之后的洗衣機,一打開洗衣機開關還有沙土涌上來!
一歲以內的孩子胃口小,一晚上要折騰好多次,又是喂奶又是換尿布,好不容易孩子長大了,也能睡個整夜的覺了,又到了白天孩子不老實的階段,白天你不僅要收拾家務,還要陪孩子玩!
更重要的是,孩子不是那個放哪就在哪老實呆著的孩子了,他學會了爬,學會了走!你的一個不留神他可能就去掏垃圾桶了!
桌子上再也不敢放熱水壺了,衛(wèi)生紙讓他撕的一堆一堆的,看到什么東西都要往嘴里塞!真是身心俱疲??!說三歲的孩子難帶一點也不夸張。
01
三歲后的孩子調皮得讓你懷疑人生
別以為寶寶一歲多的時候很聽話,基本能在你掌控之內,兩年后才知道你的孩子到底好不好帶。大多數孩子的變化在1-3歲之間是非常明顯的,之前明明是個可愛的小妹妹,三歲以后很可能就像小男孩,到處瘋,到處惹事,完全不像是個女孩子。
02
整理房間的時間多了一倍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里,雖然嬰兒物品多,但是媽媽也可以把家里整理得十分清爽。但是孩子到了三歲,屋里的景象就變得別有一番風味,你前面在整理,孩子后面就跟著搞破壞,剛剛才掃到一堆的垃圾,被孩子一腳踢得到處都是。這種情景會讓你崩潰,崩潰,再崩潰。
03
高興了,拉不住;生氣了,不好哄
三歲后的孩子,個性比較鮮明。在外面遇到高興的事情,就開啟了興奮模式,媽媽是拉都拉不住,要是生氣起來,那脾氣也不小,哭爬滾打樣樣精通,怎么哄都哄不好。
沒點“功力”的媽媽拿這樣的孩子還真沒辦法,只好妥協(xié)。
前段時間有個視頻刷爆網絡朋友圈,一個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交警叔叔在查酒駕,非要去測一下,媽媽拉都拉不住!
萌翻!熊孩子見交警查酒駕強要吹氣:我喝酒了
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寶寶的這些“惡行”真不是故意的,而是步入叛逆期和敏感期的一些典型的發(fā)展特征,比如:
1
自我意識增強,最喜歡說“不”
嬰兒期的孩子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能區(qū)分自己和外界,對他來說,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而一歲半以后,孩子開始有“我”的意識,知道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對掌控自己和掌控外部世界的欲望都有所增強。
這時孩子常掛在嘴邊的話:“不”、“不要”、“不吃”、“就不'……
我家寶寶到超市買東西,看到自己喜歡的,就會一直拿,遇到不喜歡的就一直說“不要,不要,不要!”
頂嘴成了家常便飯,你讓TA吃飯,不假思索的沖你說“不吃!”,你跟寶寶說睡覺吧,扭頭對你說“不睡!'。其實,是因為TA心里的那個“本我”一直在告訴自己,不要受別人的擺布。每日例行的吃飯、穿衣、洗澡…….都會變成一場場和成人之間的較量。
2
處于語言的爆發(fā)期
2-3歲的寶寶正處于語言的爆發(fā)期,也許一夜之間,詞匯量有了迅猛增加,不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表達也開始有了邏輯,會說出一些比較復雜的句子。
并且,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發(fā)現(xiàn)語言的力量。TA開始知道有些詞語讓人覺得快樂,有些詞語會讓人覺得難過。尤其一些諸如“打他”、“你走”、“打死你'等等,這些可以引起大人激烈反應的詞語,TA會覺得有意思,然后反復說,雖然TA并不明白這些詞的真正含義。
3
對秩序非?!翱駸帷?,暴力傾向明顯
3~6歲是孩子內心建立“秩序”的關鍵時期,TA會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來建立自己的“秩序”,并去極力維護這種“秩序”。
比如一定要自己剝桔子,喝水必須要媽媽給他倒,爸爸做了就不行。一旦有人打破了他內心的“秩序感”,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表現(xiàn)出不可理喻的任性、哭鬧、甚至動手打人。
既然這是這個階段孩子發(fā)展的典型特征,那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么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可怕的2歲、恐怖的3歲呢?如何才能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從可怕的2歲變回可愛的2歲呢?
01
用理智的方法對待孩子
對于逆反的孩子來說,一定要采取簡單粗暴,或者哄騙的教育方法。遇到孩子與自己頂嘴時應該冷靜處理。應該避免發(fā)生家庭大戰(zhàn)。
02
給孩子留一個空間
當孩子有一個獨立的意識后,家長應該給孩子留一方空間,讓孩子有獨立感和滿足感,家里的事情也可以讓孩子參與討論,當孩子內心有了被承認、被重視的感覺,自然不會對你發(fā)脾氣了。
03
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家長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希望激起孩子的上進心,使孩子改正錯誤,少走彎路。如果家長的做法達不到以上目的,也就失去了意義。
教育孩子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要理解他,尊重他,否則,也許家長的一句話就有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
04
科學地引導孩子
孩子熱情奔放,情緒易激動,家長在教育時要耐心疏導,多激勵他,很多事情光靠禁止是不行的,禁止是最大的引誘。只有肯定他的優(yōu)點,幫助他建立自信,才是最理性的做法。
育兒錦囊:寶媽們,如果覺得你們的孩子很難帶,請不要放棄你的耐心。好好把握好孩子的想法,以后一定會有出息的。
他想開門,溫柔體貼的陪著他;他想穿鞋,鼓勵安慰等待他;人生那么長,能真正擁有孩子的時間也不過就在孩子的前三年,母愛不就體現(xiàn)在用愛陪著孩子穿鞋這些瑣事上么?
溫柔平和的等待孩子慢慢成長,在他哭泣急躁悲傷的獨立實踐中,擁抱他、親吻他,孩子自然會在你的愛里,度過他迷茫無助的“自我意識成長期”,也學到他該學到的所有美好!
這本書還不錯大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