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ible Two?走過這段的媽媽都可以感受到,2-3歲的寶寶已經可以清楚區(qū)分“自己”以及“別人”,所謂2-3歲的叛逆期就是寶寶認同自己是獨立個體并摸索與人(特別是親近的人)相處邊界的過程,2-3歲叛逆期的重要特征就是寶寶特別容易暴怒,一生氣就沒法收拾。瑪沐在這里會舉個暴怒的實際例子,建議暴怒情況的現場處理方式(現場控制寶寶情緒),并分析寶寶暴怒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叛逆期陪伴并引導孩子建立與人相處的模式。
暴怒實例:
在京客隆排隊結賬的時候,幾乎每次都會有寶寶媽媽的鬧?。?/p>
寶寶:(排隊很無聊,邊上糖果很多)我想買糖果
媽媽:不行,家里已經有了,回家吃。
寶寶:我現在就想吃(或是說家里的不一樣等等)
媽媽:(排隊已經很煩了)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寶寶:(想跑掉去玩)
媽媽:你給我站好?。。ù舐暡⑶野褜殞氉プ。?/p>
寶寶:哇~~
媽媽:你哭也不能買?。。?/p>
寶寶:哇~~(一邊哭一邊拉扯或打媽媽)
一起排隊的路人甲:要不你給孩子買一個吧。
(吃瓜群眾一邊看一邊討論)
京客隆這種場景熟悉吧? 自己沒孩子的估計也在街上看過。瑪沐的經驗是這階段的孩子還不太會處理情緒,也不知道該怎么跟人相處,他們需要從嘗試中學習(沒錯,哭鬧就是嘗試的一部分,務必要試出最佳底線呀),這時候很多媽媽扛不住吃瓜群眾的壓力就買了,但是這將造成寶寶認定:哭鬧有效,非常不建議。
寶寶情緒爆發(fā)現場的處理方式:
這時候媽媽可以怎么做幫助寶寶控制情緒?以下6點讓下一回的情況好一些:
1.媽媽先穩(wěn)定自己的怒氣
媽媽的情緒會影響寶寶,媽媽越生氣寶寶就越瘋狂!
媽媽的情緒會影響寶寶,媽媽越生氣寶寶就越瘋狂!
媽媽的情緒會影響寶寶,媽媽越生氣寶寶就越瘋狂!
重要的事說三遍,具體怎么穩(wěn)定瑪沐下回再說。
2.陪寶寶學習處理情緒:抱抱孩子,跟他說:你先哭一會,媽媽陪你哭,你哭完我們再說。
(可以抱抱親親寶寶,讓寶寶知道媽媽愛他,但是反復只說這句話,別的都不說)
3.對寶寶的不爽表示理解:
等寶寶安靜下來(我的寶寶通常30秒以內)
媽媽:你哭完了嗎?(一定要跟他確認)
寶寶:哭完了。
媽媽:媽媽知道你現在非常想吃糖(理解寶寶),沒有糖有點難過(共情),但是我們。。。
(簡單說個道理,大家都很厲害,這里省略)
4.告訴寶寶“糖”不等于“愛”
媽媽:媽媽很愛你...(舉例提醒寶寶你是愛他的,“糖”不等于“愛”)
5.建立正向反饋
媽媽:如果你現在乖乖回家,我們到家之后媽媽獎勵一個小熊糖。(提出建議)
寶寶:同意(一定要讓寶寶同意)
(回家記得給孩子小熊糖建立正向反饋)
6.告訴寶寶一直大哭沒有用
(寶寶吃小熊糖的時候)
媽媽:你不開心可以跟媽媽說,一直大哭沒有用。
中途如果孩子繼續(xù)哭鬧,回到2重來一次。
如果每次哭鬧媽媽(以及主要照顧人)都可以這么做,我們的小人精會很有效率的學會“一直哭鬧沒有用!”,之后就是怎么跟寶寶溝通/談判的問題啦。
提示一下,媽媽操作成功后,一定要讓家里每個人都這么做,不然寶寶馬上會知道在“奶奶”(或是外婆或是其他人)面前哭又有用。
暴怒原因分析:
2-3歲是寶寶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的寶寶已經分清楚“自己”以及“別人”,同時會在感受到“自己”被“別人”“過分要求”的時候有生氣的情緒,生氣人人都會,很正常,但問題就在寶寶跟成年人不一樣:
寶寶對自己的生氣/暴怒情緒很陌生,不會處理情緒的同時可容易被自己的“暴怒”嚇一跳,加上激素水平升高,憑一己之力除了大哭大鬧一場之外,根本處理不了。
研究顯示一般寶寶的“理智”要到4歲左右才會明顯發(fā)育,想想我們自己在失去理智的時候會如何,就比較能理解寶寶了。
如何處理寶寶叛逆期
所以,媽媽(或主要照顧者)們在寶寶叛逆期的時候可以利用“過分要求”這個寶寶的主觀感受來減少寶寶“暴怒”的現象。
過分與否是個相對的概念,平常一哭鬧就有小豬佩奇可以看,今天哭了不給看就是“過分”,平常打媽媽可以但是爸爸不給打還要求要乖就是“過分”,感覺到了嗎?“過分”的認知與感覺是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
全世界的孩子都有3歲叛逆期,但在美國生活的時候,瑪沐覺得當街跟孩子大發(fā)飚的情況不太常見;在臺灣的時候,寶寶哭鬧歸哭鬧,撒潑動手打爸爸媽媽的情況也不多。但可怕的瘋狂寶寶在帝都很常見,中國是抱怨熊孩子最嚴重的地方,同時也是寶寶被寵得最金貴的地方。
寶寶3歲叛逆期的暴怒歸根結底寶寶試探怎么跟人相處、學習處理“不愉快”情緒的過程,雖然過程可能很難受,但也是一個教育孩子重要的窗口期,瑪沐跟各位相互勉勵!劇透一下,3歲叛逆期寶寶除了會生別人的氣,也常常對自己生氣,這個部分下次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