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獻,字元征,華亭人。萬歷十四年(1586)的進士第一。授職為修撰,歷任詹事。
沈一貫借“妖書”事件傾軋尚書郭正域,行事很急切。唐文獻與同僚楊道實、周如砥、陶望齡去拜會沈一貫道:“郭公如果不被赦免,人們說您實際上有意要殺死他?!鄙蛞回灳惺桓曳趴v,灑酒于地如發(fā)誓一般。唐文獻說“:我們也知道您沒有殺他的意思,只是臺省官員乘機落井下石,而您不早些了結這樁案子,用什么來向天下人謝罪?”沈一貫鄭重地感謝了他們。陶望齡見朱賡不予救援,也嚴肅地對其曉以大義,愿意棄官與郭正域一起去死。案獄稍稍得以緩解。然而唐文獻等人因此失掉政府的信任。此后很久,才任禮部右侍郎,負責翰林院的事務。
起初,唐文獻出自趙用賢的門下,因為名節(jié)矜持而受贊許。同齡的給事中李沂彈劾張鯨反遭廷杖,唐文獻將他扶持出宮,資助他湯藥。荊州推官華鈺拂逆了稅監(jiān)被逮捕,投入詔獄,唐文獻替他周旋,得以不死。負責翰林的時候,遇上考察,執(zhí)政想庇護一個人,他堅持不同意。后來他死于任上。贈封為禮部尚書,謚號文恪。
唐文獻(1549~1605)字元徵,號抑所,直隸華亭人。明萬歷十四年(1586)狀元。
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禮部右侍郎。出趙用賢門,以名節(jié)相矜許,后在官果能不負所言。官至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卒,謚文恪。文獻著有《占星堂集》十五卷,《四庫總目》相傳文獻未第時,曾見奎宿于其堂上,因以占星名其堂。
沈一貫欲借"妖書"之事加害郭正域。唐文獻挺身而出,偕同僚前去拜見沈一貫,正 色厲言,責以大義,愿棄官與郭正域同死,"妖書"之事得以平息。唐文獻在官不負所言,仗義救人,為時人稱道。
唐文獻,字元徵,華亭人。萬歷十四年進士第一。授修撰,歷詹事。
沈一貫以"妖書"事傾尚書郭正域,持之急。文獻偕其僚楊道賓、周如砥、陶望齡往見一貫曰:"郭公將不免,人謂公實有意殺之。"一貫踞局艴,酹地若為誓者。文獻曰:"亦知公無意殺之也,第臺省承風下石,而公不早訖此獄,何辭以謝天下。"一貫斂容謝之。望齡見朱賡不為救,亦正色責以大義,愿棄官與正域同死。獄得稍解。然文獻等以是失政府意。久之,拜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初,文獻出趙用賢門,以名節(jié)相矜許。同年生給事中李沂劾張鯨被廷杖,文獻掖之出,資給其湯藥。荊州推官華鈺忤稅監(jiān)逮下詔獄,文獻力周旋,得無死。掌翰林日,當考察,執(zhí)政欲庇一人,執(zhí)不許。卒官。贈禮部尚書,謚文恪。
楊道賓,字惟彥,晉江人。萬歷十四年進士第二,授編修。累遷國子祭酒,少詹事,禮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轉左,改掌部事。嘗因星變,請釋逮系知縣滿朝薦等,又請亟舉朝講大典,皆不報。南京大水,疏陳時政,略言:"宮中夜分方寢,日旰未起,致萬幾怠曠。請夙興夜寐,以圖治功。時御便殿,與大臣面決大政。章疏及時批答,毋輒留中及從內降。"帝優(yōu)旨報聞?;侍虞z講已四年,道賓極諫,引唐宦官仇士良語為戒。其冬,天鼓鳴,道賓言:"天之視聽在民。今民生顛躓,無所赴訴,天若代為之鳴。宜急罷礦使,更張闕政,以和民心。"帝不聽。逾年卒官。贈禮部尚書,謚文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