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潤,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授官臨川知縣。因事到南豐,敵寇突然到來,林潤謀劃卻敵之計。征授為南京御史。嚴世蕃置酒召來林潤,林潤談辯風生,嚴世蕃內(nèi)心忌憚他。酒席散后,嚴世蕃叫人對林潤說:“嚴侍郎謝君,無刺當世事。”林潤到官,首先論判祭酒沈坤擅自殺人之罪,將其置于法司。之后,彈劾副都御史鄢懋卿五大罪狀,因嚴嵩的庇護,沒有被問罪。伊王典木英不講規(guī)矩,多次遭到疏論而不改悔,林潤又檢舉他。典木英累奏辯解,詆毀林潤是挾私報復。部科交章疏論伊王抵抗朝命,威脅言官。嚴世蕃收納伊王的賄賂,因而對伊王只是下詔責讓而已。林潤于是說宗室繁衍,歲祿難以為繼,請求亟議變通。皇帝將這件事下到有關(guān)部門討論。
正逢皇帝采用鄒應龍的意見,將嚴世蕃貶戍雷州,他的同黨羅龍文被貶戍潯州。嚴世蕃留在家里不到雷州去。羅龍文一到戍所,就逃跑回徽州,多次往來江西,與嚴世蕃計議事情。四十三年(1564)冬天,林潤按視江防,查訪到這種情況,急馳上疏說:“臣巡視上江,備訪江洋群盜,他們都竄入到逃軍羅龍文、嚴世蕃家中。羅龍文卜筑深山,乘軒衣蟒,有負險不臣之心。而嚴世蕃日夜與羅龍文誹謗時政,搖惑人心。近來假借治第之名,招集勇士達到四千多人。人們紛紛感到憂懼,都說有不測之變。乞求將他們早正刑章,以杜絕本。”皇帝大怒,當即詔令林潤將他們逮捕送到京師。嚴世蕃的兒子嚴紹庭是錦衣官,聽到這個命令后亟刻報告給嚴世蕃,讓他到戍所去。剛剛二日,林潤已經(jīng)飛馳而至。嚴世蕃猝然不及到戍所,于是被枷械上路,羅龍文也被從梧州捕至。于是盡查二人的不法事,他們二人終被誅殺。
林潤不久被提升為南京通政司參議,歷太常寺少卿。隆慶元年(1567)林潤以右僉都御史的官職巡撫應天諸府。屬吏被他的威名所懾懼,都感到震栗。林潤到達后,則采用寬平措施,多有惠政,吏民對他都心悅誠服。過了三年,林潤死在官任上。年紀剛滿四十歲。
林潤的鄉(xiāng)郡興化曾被倭寇攻陷,他特上疏請求朝廷再免除三年賦稅,發(fā)放庫金而對他們進行救濟撫恤。他的鄉(xiāng)人感他的恩德。他死后靈柩運回到家鄉(xiāng),鄉(xiāng)親們遮道四十里,為他立牌位祭哭三天。
林潤(1530-1569) 明代福建莆田城內(nèi)下務巷人(現(xiàn)屬荔城區(qū)),字若雨,號念堂。嘉靖進士。由臨川知縣官至南京御史,不畏權(quán)貴。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進士。初任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知縣,后授南京山東道御史。
林潤任職期間,正色立朝,敢于嚴懲奸惡。先后彈劾祭酒沈坤殺人案、嚴世藩死黨鄢懋卿五大罪狀,章奏嚴嵩之子嚴世蕃及羅龍文之大逆罪。
林潤所處的時代內(nèi)外交困,政治腐敗,嘉靖皇帝昏庸無能,任用奸臣。當時,首輔嚴嵩和他的兒子嚴世蕃工部左侍郎,專橫跋扈,籠絡黨羽,獨攬大權(quán),權(quán)傾朝野,萬民切齒。朝中正義之臣個個氣憤填膺,不少大臣仗義執(zhí)言,上疏彈劾嚴嵩父子種種罪行。但是,昏君不聽忠言,袒護了嚴氏父子。結(jié)果后來一個個被嚴氏父子以莫須有之罪名加以陷害。有的被殺害,有的流放邊疆,有的下獄治罪,有的降職,有的削職為民。一時,朝中文武百官敢怒不敢言,無人敢言及嚴氏父子之事。林潤秉性剛直,調(diào)任南京山東道御史時,為國為民,忠直敢言,勇于針砭時弊。嚴嵩之子嚴世蕃對林潤直言諫諍,心有畏懼,想方設法拉攏收買。林潤要赴任時,嚴世蕃假意特地備辦酒席為他餞行,還請了其他御史陪同。酒席之上大家只說些客套話,不敢多言,免得觸犯嚴氏父子。林潤的態(tài)度與眾不同,無所顧忌,在席上高談闊論,談笑風生。嚴世蕃覺察到林潤的舉止有些反常,心里感到不踏實。酒后,他便托賓客與林潤敘談。說客說,嚴侍郎望你不可隨便議論朝政,以免惹來禍災,往后還是少說為佳。但是,林潤把嚴世蕃的話當作耳邊風,他不屈服于嚴家父子的淫威,敢于直言。一調(diào)任南京山東道御史就先后彈劾祭酒沈坤、副都御史鄢懋卿等人罪惡。他對嚴氏父子肆意妄為,結(jié)連黨羽極為痛恨。
莆田境內(nèi),明代名人的故居能完整保存到現(xiàn)今的,為數(shù)不多,其中,御史林潤的故居就是其中之一。
林潤故居也稱為"御史大夫第",原坐落于莆田城關(guān)下務巷,建于明隆慶元年(1567年)。當時宅第規(guī)模宏大,坐北朝南,臨街有大門七個,小門二十一個。大門懸掛"諫臣世第"匾額;其門額枋板上就有楷書"御史大夫第"5個大字。大門聯(lián)為"九牧家聲大,諫臣世澤長",宅內(nèi)大廳4進,兩旁依次為正房、廂廳、廂房及護厝等,為落檁品架本結(jié)構(gòu),間有天井,青磚大埕等。每廳形成一個單元,由一個大門出入,整體錯落有致,又主次分明,布局十分嚴謹。采光、通風、排水等設備良好。整個建筑群原占地近6000平方米。400多年來,經(jīng)過幾個年代的修繕,其主體建筑迄今依然保持明代士大夫官宦第的特色。2002年,因舊城改造需要,故居最核心的建筑被整體易地搬遷至現(xiàn)在莆田一中新校園的東南側(cè)。政府撥巨資修繕,保持了林潤故居的原貌。
如果站在校園高處瞭望,可以看到林潤故居建筑群有一條明顯的南北中軸線,沿中軸線用連續(xù)對稱的房廳,形成自南至北前高后低逐步展開的建筑序列,蔚為壯觀。走近看,第一道是照墻,繞過照墻就看到了南大門,門上"御史大夫第"的枋板字跡雖經(jīng)磨損,但依然可辨。門兩旁就有一堆螺旋形保鼓石,十分古樸。進了南大門,往北走,依次是下廳、中廳、繡樓。各大廳之間和廂廳之間配有天井間隔,天井的左右為廊屋。下廳是正厝的第一進,古建筑布局、結(jié)構(gòu)和裝飾都特別講究。其最主要特點是前后出檐均深達三米,因此形成的廊道就特別寬敞。而由于后檐伸,于是在平常只有一廳四房架構(gòu)的后房又加添一房,形成一廳六房的獨特布局。大廳寬七米,采用明代廳堂建筑特用的抬梁移柱的手法,廳前廊檐和廳內(nèi)梁架的斗拱均施以簡樸的雕飾,是莆仙明代民居建筑中十分罕見的。與下廳平行的東廂房原為客廳,廳的后部福堂用八扇格扇門隔開,堂上保留古色古香的擺設。
林潤故居的東邊原是一條小巷,所以臨巷加建一排護厝,共五間房,中間一間還開了一個向東的門。邊門與南正門格式相似,只是門額板上寫的是"世諫臣第"四個字,門前的抱鼓石也換做方形的枕石。
值得一提的是,林潤故居又是我國當代著名半導體專家、中科院院士林蘭英(1918-2003年)的故居。林蘭英自出生到赴美留學之前,一直生活在這座古民居中。林潤故居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內(nèi)有"林蘭英紀念館"。
他冒著殺身之禍,在大學士徐階的支持下,與同僚御史鄒應龍多次上疏劾奏嚴氏父子和幕客中書羅龍文,搜刮民財,殘害百姓賣官受賄等罪狀。他的奏疏得到嘉靖皇帝的準許,嚴世蕃先被治罪。嚴嵩削職為民寄食墓廬至死。下旨把嚴世蕃發(fā)放雷州戍邊,羅龍文發(fā)配潯州充軍。嚴世蕃通過關(guān)系不去雷州,中途潛回江西分宜老家。羅龍文到潯州后也逃回老家徽州。他們在家鄉(xiāng)繼續(xù)作惡多端,兩人常往來,圖謀不軌。嘉靖43年(1564年),皇帝下詔命林潤巡察江南江防。他到江西巡察時得知嚴、羅違抗圣旨均不在戍所,并在家為非作歹,壓迫百姓。林潤查明實情后,上疏彈劾嚴羅兩人罪惡。嚴世蕃"乘軒衣蟒,有負險不臣之心,日夜與龍文誹謗朝政,盅惑人心。"嘉靖皇帝大為憤怒,立即命林潤前往拘捕押赴京都問罪。嘉靖44年(1565年),嚴世蕃、羅龍文等人被依法處死。并從嚴家搜查出家財二百萬兩,一時大快人心?!睹魇贰吩u嚴嵩父子之敗,乃"發(fā)于鄒應龍,成于林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