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最美麗的部分是詩歌,幾句話就可以描述一個場景,表達一些感情,這樣的詩歌是我們文化的瑰寶,如今的人也寫詩,但他們一般都是現(xiàn)代詩,因為我們沒有專業(yè)地學(xué)習(xí)任何代表古代詩歌中美麗景色的東西,而且古代詩歌中有嚴格的押韻。我們不能不理解這些東西就寫不出好詩,但是我們從小學(xué)學(xué)了這么多古詩,而且我們也知道一些古詩中的一兩首詩。例如,古詩中最美麗的意象是
春,江,花,月,夜
,而一個人把這些最美麗的意象結(jié)合起來,寫了一首非常美麗的詩,他是
張若虛
。
張若虛
被稱為歷史上最懶的詩人,他一生只寫了兩首詩,但被稱為
千古絕唱
。這兩首詩是
《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
。第二首詩并不廣為人知,但第一首是眾所周知的,因為這首詩被列入中學(xué)課本,是中學(xué)生必須記住的古詩之一。教育決定一個國家的未來,我國也非常重視基礎(chǔ)教育。因此,我國教科書中的每一個字都經(jīng)過仔細考慮,更不用說古詩詞了,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和精華,每個中國人都應(yīng)該理解。
事實上,
張若虛
并不出名,與唐代眾多詩人相比,他在才藝和官場上都不是獨一無二的,基本上他不太出門。此外,詩歌也像一幅畫,很可能在作者死后得到提升。
張若虛
的《春江花月夜》就是這樣,起初他并不出名,很少有人讀他寫的詩。
但是既然寫了就會有人知道,按照常規(guī)收錄起來流傳后世,
張若虛
的詩歌因其自身的局限而沒有出名。后來,這些詩人都去世了,
沒人吹捧那些有權(quán)勢或者混出名堂的人,大家又站在了同一起點,他們的詩放到一起供后人查看,這下子張若虛的光芒就掩蓋不了了。在明朝時期,張若虛的詩歌被翻出來,一時間大放光彩。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很美,它使用了春、江、花、月、夜五個意象。這五個意象都代表了古詩中的美,
春有春凳美,生機活力,江有江的美,澎湃激昂,花有花的美,美麗大方,月有月的美,清冷孤傲,夜有夜的美,空靈靜謐。
這些美麗的東西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此外,還有一些關(guān)于
人生感悟
的句子,它們升華了整首詩的基調(diào),最終成為
流傳千古的絕唱
。難怪有人贊美這首詩:
“孤篇壓倒全唐”,真的是半點沒有夸張。
大家對于這篇詩詞,有沒有印象呢?這首《春江花月夜》
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xiàn)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chuàng)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大家如今還會背這首詩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