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是草食性家裔。在4000年前就已經(jīng)被人類馴服,此后在人類社會的進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古代,馬曾經(jīng)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歷史上我們先人們的生活、旅行、戰(zhàn)爭等活動都離不開馬,馬曾經(jīng)是人們最親近的動物界的朋友之一。
中國人歷來都喜歡馬,在盛唐時代,皇家養(yǎng)育的馬達到了數(shù)十萬匹之多,偉大的詩人杜甫寫過不少歌詠馬的杰作。中國歷史上出過很多畫馬的名家,也留下了很多杰出的畫馬名作。馬的畫法很多,有工筆,也有寫意。無論以哪種畫法畫馬,都首先要了解馬的身體結構和各部比例。全世界馬的品種有很多,比如洋馬和中國馬就不同,中國的川馬和混種馬又不同,平原馬與山地馬也不同。但是,各種馬都有相同的結構和大致相近的比例,我們在這里講馬的解剖結構是讓學習者可以對馬有一個科學的了解。了解了馬的解剖結構還要掌握馬身體的比例。利用比例的方法不至出現(xiàn)頭過大軀干過小,或腿長頭小等毛病。等畫得多了,畫得熟練了,便可以利用馬的一部分為比例基準,比如以頭部的長為基準,去衡量馬的全身的高度和長度或腿部的長短,這樣就能很方便地得到較準確的輪廓。把輪廓掌握后就可以作部分細節(jié)刻畫,并且可以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練習,多觀察,多練習,積久自然純熟。
馬的骨骼結構
額骨、頸椎、肩胛軟骨、胸、腰椎、髖骨、尾椎、下頜骨、肩胛骨、臂骨、橈骨、胸骨、股骨、腓骨、跖骨。
馬的造型
初步學習勾畫馬的形態(tài)可以用簡單的三個圓圈來掌握它的軀體比例,并以此靈活掌握馬的各種角度的多樣姿態(tài)。
馬的頭部
馬是十分美麗的動物,馬頭雖然很長,但是很有精神,把馬頭畫好,對馬的整體造型是很重要的。馬頭前額較寬,面骨較長,大體呈現(xiàn)為四棱形體,上下左右略呈四個平面,眼在棱角最突出的地方。
馬的頭部表現(xiàn)著馬的神情,它也有喜、怒、哀、樂,一般人往往不了解,只有對它們很親近時才能觀察到。
馬的腿部
馬腿是它動作最大最多的部分,要注意觀察、刻畫。
畫馬先畫馬的輪廓,造型要準確。用線條勾勒馬要注意用筆用墨必須精細而生動。線條要有粗細的變化、剛柔的區(qū)別、虛實的對比。
馬的半工半寫畫法步驟:
第一種畫法
1、用毛筆勾勒出馬的形狀,注意用筆要用“寫”的方法,講究根據(jù)馬的形體和神情的需要運用有生命力的筆墨。
2、適當?shù)剡M行重點部位的勾勒和點染。然后,用鮮活的筆墨點染馬的身體。
3、根據(jù)馬的品種和毛色,可以罩染赭石、花青等不同顏色。
二種畫法
1、用白描畫法,畫出馬的形狀
2、在此基礎上把馬的骨骼、肌肉較突出的部位用分染法染出來。
3、分染第一遍之后還要再染第二遍。染色要見筆法,不可亂涂,墨色的底子要筆意清整,上顏色也要干凈。
第三種畫法
1、用白描畫法畫出馬的形狀。
2、在此基礎上把馬的骨骼、肌肉較突出的部位用分染法染出來。
3、用赭石調(diào)少量淡墨成赭墨色,用寫書法“點”的筆法畫出斑,用筆要干凈利落,見出層次。
花斑馬的半工半寫畫法步驟
1、用毛筆勾勒出馬的形狀,注意用筆要用“寫”的方法,講究根據(jù)馬的形體和神情的需要運用有生命力的筆墨。
2、適當?shù)剡M行重點部位的勾勒和點染。
3、然后,用鮮活的筆墨點染馬的身體。
4、根據(jù)馬的品種和毛色分染赭石、花青等不同顏色。
5、在上一步的基礎上進一步渲染。
6、精細刻畫馬的頭部、眼睛、毛發(fā)和腿部。
馬的寫意畫法步驟
近代大畫家徐悲鴻先生,有著極其精深的素描功底,又有著極其雄健的中國畫筆墨功力,他十分愛馬,一生愛畫馬,為馬畫過許多速寫,平時對于馬的形態(tài)有了深刻的印象, 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寫意的方法畫馬,這是一種用西法結合國畫的方法。畫家胸有成竹,蘸了水墨,大筆揮灑,只不過幾筆,就達到形神兼?zhèn)涞男Ч?。這類畫,看上去生趣盎然,但是很不容易學,一定要有很深的功力才行,初學者萬萬不可草率去畫。
1、先從頭部畫起,用濃淡適宜的墨線把馬的頭部和頸部畫出,用筆要準確,墨色要豐潤、精潔。
2、用淡墨把馬的全部身體畫出來,要用筆墨的變化把馬的頭和軀干部及骨節(jié)部位的肌肉結構關系表現(xiàn)出來。
3、用較濃的墨寫出頸部肌肉和馬鬃。
4、用五色之墨分別刻畫馬體的關鍵部位。
5、用重墨全面收拾馬的關鍵造型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