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昨日,他生前的最后一條微博寫道:“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wǎng)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今晚,回顧林清玄先生的經典篇章,再體會一次他文字中的淡然和思索。
作詞丨林清玄 作曲丨馬兆駿
我再一次把內心的陽光喚起
所有的缺憾都還給天地帶去
今朝偶然相遇依然熟悉你的笑影
感受到內心的顫抖和沖擊
他是中國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1953年,林清玄生于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
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后一發(fā)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
30歲時,他的作品拿遍當時中國臺灣的所有文學大獎。
35歲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shù)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在那個還沒有網(wǎng)絡的時代,流行的是各類報刊雜志?!蹲x者》《青年文摘》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長,許多人通過這些雜志讀到了林清玄的作品。
他的作品淡雅寧靜,《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成為閱讀理解題庫之一和中小學生作文素材庫。
他清雋的作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他那蘊含哲理的通透文字,讓人們在喧囂中尋得一份寧靜,在熱鬧中覓得一份清涼。
他清淡如水,
像悠悠山谷中的修竹,
亭亭而立,
不為世俗所累。
我的人生幾乎是從最底層出發(fā)的。我生長在一個幾乎沒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而且家庭十分貧困。我沒有讀過什么好的學校,學校里老師的經驗也都很不足,就像教我們英文的老師,其實他只是受了幾個月的短訓就上崗了。但這沒有妨礙我們的成長。
這個老師教我們用漢字來記住英文單詞,“土堆”就是today,“也是土堆”是yesterday,而tomorrow 就理所應當?shù)刈兂闪恕巴榴R路”。于是,我記住了這些單詞,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今天是土堆沒關系,昨天是土堆也沒關系,只要明天能成為一條土馬路就行。”
十七歲那年,我決定離開家鄉(xiāng)。臨行前,媽媽送了我一樣東西,一個玻璃的瓶子,里面裝著黑黑的東西。母親說:“你別小看,這里面裝了三樣重要的東西,一樣是拜祖先的香爐里的香灰,一樣是農田里的土,還有一樣是井里的水。閩南的祖先們在離開家鄉(xiāng)的時候都會帶著這個,說是帶著這個去到別處就不會水土不服,而且有了它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鄉(xiāng)?!?/span>這個瓶子至今還擺在我的桌上,它讓我明白了什么是家鄉(xiāng)。
因為身上沒錢,離家后的生活一度過得很苦。我曾經在餐館當過服務生,做過碼頭工人,擺過地攤,還在洗衣店燙過衣服,甚至還殺過豬。殺完豬回到家,洗完手,就繼續(xù)寫作,變成作家。那會兒我十七歲,開始陸續(xù)發(fā)表作品,被一部分讀者視為“天才”。
我一直堅持寫作,希望能變成一個成功的作家。在我們那個地方幾百年來沒有出現(xiàn)過一名作家,我知道要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比別人更勤快。我從小學三年級時開始,規(guī)定自己每天寫五百字,不管刮風下雨,心情好壞;到了中學,每天寫一千字的文章;到了大學,每天寫兩千字的文章;大學畢業(yè)以后每天寫三千字的文章。到現(xiàn)在已經四十年了,我每天還寫三千字的文章。我還有個習慣,就是絕不廢話,能三千字寫完的,絕不會寫成五千字,能五百字寫完的絕不會變成一千字。
在我生長的年代,要當作家很難,因為稿費很少。為了生存,我開始去報社上班。和當時的所有年輕人一樣,我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名利、金錢、影響力。我工作很賣力,因而很快就升遷,第六年就當了總編輯,同時還在報紙上寫十八個專欄,主持節(jié)目,當電視公司的經理,還做了廣播節(jié)目《林清玄時間》,一時風頭無兩,成為大眾眼中成功的人。
到如今,我一共寫了一百七十幾本書,擺起來比我的身高還高。
如果你現(xiàn)在問我什么是成功,我會說,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愛與寬容,就是一種成功。如果每天都成功,連在一起就是一個成功的人生。不管你從哪里來,要去往哪里,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為一個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節(jié)選自林清玄《從人生的最底層出發(fā)》
他的文章,
如百合雅致淡然,
沒有半點鏗鏘聲與火氣。
又于不動聲色中,
筆筆染著骨子里的傲氣,
卻并不喧嘩。
起初,百合長得和野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內心深處有這樣一個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
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底下嘲笑百合:“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卻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的根本不是花苞,而是長了一個疙瘩....”
偶爾有飛過的蜂蝶鳥雀,他們也勸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地開花:“在這斷崖邊上,縱然開出世界上最美麗的花,也不會有人來欣賞??!”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么看我,我都要開花!”
節(jié)選自林清玄《百合花開》
他談論親情,
談論失去的青春、久別的故鄉(xiāng)。
母親在燈火下的面龐,
父親從鄉(xiāng)間帶來的蔬菜種子,
路邊小店飄出的歌聲,
都讓他從中汲取綿密的溫柔力量。
讀小學時,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愛我,我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爸爸媽媽也不知道如何來安慰我。他們知道與其欺騙我說外祖母睡著了,還不如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什么是永遠不會回來了呢?”我問著。
“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也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你所有的時間,也會像外祖母永遠不能回來了?!卑职终f。
爸爸等于給我說了一個謎,這個謎比“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還讓我感到可怕,比“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更讓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時間過得飛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著急,還有悲傷。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看到太陽快落山了,就下決心說:“我要比太陽更快地回家?!蔽铱癖蓟厝?,站在庭院里喘氣的時候,看到太陽還露著半邊臉,我高興地跳起來。那一天我跑贏了太陽。
以后我常常做這樣的游戲,每一次比賽勝過時間,我就快樂得不知道怎么形容。后來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無窮。雖然我知道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可以比原來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勁,有時候可以快好幾步。那幾步雖然很小很小,但是作用卻很大很大。
如果將來我有什么要教給我的孩子,我會告訴他: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節(jié)選自林清玄《與時間賽跑》
他說:“文學創(chuàng)作是我生命的寶藏,
使我敢與眾不同,常保感動的心。
我很慶幸自己是個作家,
以愛為犁,以美為耙,
以智慧為種子,以思想為養(yǎng)料,
耕耘了一片又一片的田地。”
我從小喜歡閱讀大人物的傳記和回憶錄,慢慢歸納出一個公式:
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難的,他們的生命幾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真實證言。
但他們在面對苦難時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們超越苦難,苦難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養(yǎng)料,是為了他們開啟蓮花所準備的。
使我深受感動的不是他們的苦難,因為苦難到處都有,使我感動的是:
他們面對苦難時的堅持、樂觀與勇氣。
原來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決定于人生的際遇,而是取決於思想的瞬間。
節(jié)選自林清玄《常想一二》
開車要下橋的時候,突然看到西邊天最遠的地方,有一輪紫紅色飽滿而圓潤的夕陽。
那夕陽美到出乎我的意料,紫紅中有一種溫柔震懾了我的心,飽滿而圓潤則有一種張力,溫暖了我連日來被誤解的灰暗。
我突然感到舍不得,舍不得夕陽沉落。
那美麗的紫紅夕陽,使我想起水墨畫左下角的落款的印章。
如果我們的每一天是一幅畫,應該盡心地著墨,盡情地上彩,盡力地美麗動人,在落款鈐印的時候,才不會感到遺憾。對一幅畫而言,論說是容易的,抒情是困難的;涂鴉是容易的,留白是困難的;簽名是容易的,蓋章是困難的。
我為自己的今天蓋下一個美麗的落款封印,并疼惜從前那些囿于世俗的、淪于形式的、僵于論說的、在無知與無意間流逝的時光。
節(jié)選自林清玄《以夕陽落款》
我常覺得,生命是一種奇跡。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開出像海洋一樣湛藍的花。一對毫不起眼的鳥兒,在枝頭上唱出小提琴的夜曲。
在山里完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一顆大樹幾千年自在地生長。在冰雪封凍的大地,仍有許多生命在那里唱歌跳舞,保有永不枯竭的暖意。
當我們在夜星里,抬頭望見無垠的天際,感到宇宙之大真叫人落淚,這宇宙里有無數(shù)的星球,我們的地球在星球之中又如整個海岸沙灘的一粒沙,那樣不可思議的渺小。
但這樣渺小的地方,有著生命、有著愛、有著動人的歌聲,這樣落實下來,就感到人是非常壯大而莊嚴的,生活在我們四周的生命也一樣地莊嚴而壯大。
生命是短暫的,然而即使不斷的生死,也帶不走穿過意識的壯大與莊嚴之感。
今天在鄉(xiāng)下的瓜棚看見幾個綠色的瓜成熟了,我懷著感恩之心看著這幾個瓜??囱剑∫磺卸际乾F(xiàn)成的,這世界從不隱瞞我們,它是那樣地簡單和純粹!
就是一個瓜,也是明明白白的,感恩的來面對世界。
節(jié)選自林清玄《感恩之心》
“愿遠行人都看到最美的風景,
愿歸來者終等到最暖的燈火?!?/span>
在“夜讀”里,我們讀到過
林清玄的童年夢想《保持夢想的心》,
與他看過那星空中的《月到天心》,
也曾一起共酌《溫一壺月光下酒》,
慢慢地《讓開心成為一種習慣》,
《在細微的愛里》《飛入芒花》
……
感謝,林老先生,
帶給我們的溫柔與恬靜。
今夜,
央視新聞“夜讀”欄目向您致以我們的悼念,
一路走好!
點擊「寫留言」說說
在夜讀里,你讀過他的哪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