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易筋經(jīng)”傳說是少林達摩老祖的一種養(yǎng)生功法。它能疏通各個經(jīng)絡(luò)臟腑。使神、體、氣三者,即人的精神,形體和氣息有效的結(jié)合起來,經(jīng)過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認真鍛煉,從而使五臟六腑、十二經(jīng)脈、奇經(jīng)八脈及全身經(jīng)脈得到充分的調(diào)理,進而達到保健強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壽的目的。
易筋經(jīng)共計十二勢,其預(yù)備勢為:兩腿開立,頭端平,目前視,口微閉,調(diào)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厘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第二勢:韋馱獻杵第二勢——橫擔(dān)降魔杵
接上式,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cè)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后挺;呼氣時,指尖內(nèi)翹,掌向外撐。反復(fù)進行8-20次。
第三勢:韋馱獻杵第三勢——掌托天門
接上式,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調(diào)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托,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松,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nèi)?,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復(fù)8-20次。
第四勢:摘星換斗勢
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cè);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后挺;呼氣時,全身放松,再左右兩側(cè)交換姿勢鍛煉。連續(xù)5-10次。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
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氣時,兩拳緊握內(nèi)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氣時,兩拳兩臂放松還原為本勢預(yù)備動作。再身體后轉(zhuǎn),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復(fù)5-10次。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后翹;呼氣時,臂掌放松。連續(xù)8-12次。
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
腳尖相銜,足跟分離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經(jīng)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松。左右交換。反復(fù)5-10次。
第八勢:三盤落地勢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直,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托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狀。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托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復(fù)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并攏,成直立狀。
第九勢:青龍?zhí)阶?/strong>
兩腳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zhuǎn)。腰部自左至右轉(zhuǎn)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cè)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xù)5-10次。
第十勢:臥虎撲食勢
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并盡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后收,重心后移,蓄勢待發(fā)。如此反復(fù),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xù)5-10次后,換左弓右仆腳勢進行,動作如前。
第十一勢:打躬擊鼓勢
兩腳開立,腳尖內(nèi)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后部,手指彈敲小腦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于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根據(jù)體力反復(fù)8-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