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局部
1942年,徐悲鴻漂泊在云南,為抗戰(zhàn)多次舉辦義展。當時,昆明雖然沒有淪陷,但日本的轟炸機卻天天光臨空襲。
5月10日這天,又傳來防空警報。徐悲鴻迅速把即將展覽的作品藏好,鎖上門便到樓下躲進了防空洞。防空警報解除后,當徐悲鴻急匆匆沖回寓所時,發(fā)現(xiàn)門鎖被撬開:30幅參展作品丟失,被他視為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也不翼而飛。徐悲鴻悲憤得撲通倒地……
《八十七神仙卷》究竟是件什么寶貝,以至于被徐悲鴻視為生命?
且說1936年,徐悲鴻在香港辦畫展。
一天,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教授許地山忽然問:“要不要搜集中國古字畫?”原來,德國有位馬丁夫人,家里藏有一批古字畫。馬丁夫人的父親生前曾經(jīng)旅居中國多年,搜集了不少中國古代書畫。馬丁夫人不懂中國字畫,只得將其束之高閣。研究宗教哲學的馬丁夫人在一次旅港之際偶遇許地山,兩人遂成為同行知己。在一次偶然的閑談中,她提出請許地山為她收藏的中國古字畫尋求買主,并請人鑒定。徐悲鴻表示出極大的興趣。
經(jīng)過聯(lián)絡,馬丁夫人全家到香港旅行,把那批中國古書畫全帶到了香港。
在多幅沒有落款的普通字畫中,徐悲鴻獨具慧眼,捧起一幅古卷凝神不語??粗粗?,他忽然起身對馬丁夫人說:“我只要這一幅!”并將隨身所帶的1萬元現(xiàn)金掏出來,又從自己所展作品中選出7幅精品一并推到馬丁夫人面前。
馬丁夫人從徐悲鴻急切的眼神里悟出了此古卷的價值,竟有些舍不得了。
許地山連忙打圓場,反復強調徐悲鴻的這7幅作品都是精心創(chuàng)作的佳品,并帶她到香港藝術品估價委員會進行了作品估價。果然如此,馬丁夫人這才愉快地接受了這筆交易。
這幅古卷就是《八十七神仙卷》。作品線條優(yōu)美飄逸,意境深邃遼曠,令人遐思萬千。在深褐色的絲絹上的87個襟飄帶舞的人物全用白描手法,整幅畫卷看起來卻滿紙生輝。畫雖然無落款,但徐悲鴻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的藝術絕品。那近于縹緲的畫面意境使他日夜觀摩,興奮不已。他精心地刻了一枚“悲鴻生命”的印章,鈐于畫側,足見畫卷在這位藝術大師心中的地位。
1937年春,徐悲鴻返回南京。恰巧張大千由北平來南京籌備全國美展事宜。此時,黃君璧、謝稚柳等大師也在南京。張大千、謝稚柳等人應邀前往徐悲鴻的住處“賞寶”。張大千見到古卷后,大吃一驚,稱這幅當時國內唯一見到的唐代人物畫卷有“吳帶當風”之感,極有可能是畫圣吳道子的真本。謝稚柳等人也表示贊同。自此,徐悲鴻更加珍愛《八十七神仙卷》。
1938年秋,徐悲鴻接到了印度詩圣泰戈爾之約,到印度國際大學講學。他決定利用途經(jīng)香港的機會,讓中華書局把《八十七神仙卷》精印下來,以利保存。10月,徐悲鴻自重慶出發(fā)。正趕上廣州淪陷,他帶著畫飄泊了40多天才抵達香港。到港后,他直奔中華書局,把重新裝裱、作了題跋的《八十七神仙卷》交由中華書局精印。由于行程緊迫,徐悲鴻前往新加坡。行前,他把《八十七神仙卷》鄭重地交由香港銀行存保。在新加坡舉辦畫展后,他又讓人迅速取回妥善保管,形影不離……
誰知道卻在昆明失竊!
日子一天天流逝而去,古卷杳無音信。徐悲鴻茶飯不思,日漸消瘦。不久,心力交悴的徐悲鴻回到重慶。
1944年初夏,中央大學藝術系的學生盧蔭寰女士告訴徐悲鴻,她丈夫的朋友領她到一位初識的人家中,發(fā)現(xiàn)有一幅古卷與老師丟失的很相似。
徐悲鴻簡直驚呆了,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詢問了有關細節(jié)詳情,終于斷定它就是那幅朝思暮想、夢繞魂牽的《八十七神仙卷》。
就在他焦灼不安的時候,一位自稱姓劉的將軍來拜訪他。這位劉將軍是徐悲鴻在新加坡辦畫展時認識的,他也稱在成都發(fā)現(xiàn)了《八十七神仙卷》,并拍胸脯說他可以萬無一失地討回古卷,但要花一些費用。徐悲鴻當時就塞給他2萬元。
幾經(jīng)周折,《八十七神仙卷》終于被劉將軍帶回來了。古卷除了“悲鴻生命”印章及裝裱時的題跋被挖割去之外,畫面依然如故。徐悲鴻激動不已,潸然淚下。
他十分感激劉將軍,先后給了他20萬元現(xiàn)金和10多幅作品用以贖回古卷,事后又多次不惜贈畫。
事情到這里似乎已經(jīng)結束了,不料數(shù)年后當劉將軍的真名———劉漢鈞被人們知曉后,有人指出劉漢鈞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騙子。
原來,當年在昆明的警報聲里盜取古卷的正是這個“劉將軍”劉漢鈞。劉漢鈞在新加坡與徐悲鴻有過一面之交,從別人口中得知徐悲鴻藏有一幅唐代人物古卷,價值連城,遂生貪心。他一路尾隨徐悲鴻一行回國。當時兵荒馬亂,戰(zhàn)火連天,徐悲鴻一行只顧趕路,人困馬乏,不曾料想有人盯梢。但劉漢鈞一直沒有得到下手的機會。
到達昆明后,徐悲鴻等人安頓下來。劉漢鈞就在徐悲鴻寓所的對面樓里租房住下,用長筒望遠鏡日夜觀察徐悲鴻的動靜。5月10日這天,防空警報聲起,劉漢鈞終于得逞。對于《八十七神仙卷》,他更想因它而暴發(fā)。然而終究未達目的,于是突發(fā)異想打算再將古卷還給徐悲鴻……他自編自導了一場使盧蔭寰女士“碰巧”看到古卷的戲,后來果然如愿以償。
如今,《八十七神仙卷》保存在徐悲鴻紀念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