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高溫酷暑,很多人早上起床后,會發(fā)現(xiàn):
嘴巴又干又苦,稍微一動,還會有很大的異味......
此時,絕大部分人都認為是“上火”了,沒什么大不了的。
但事實上,如果,刷牙漱口后,依然無法改善,需小心3種疾病。
第一種:肝火旺
肝火旺,是中醫(yī)名詞,也就是肝經(jīng)火勝,內(nèi)擾于肝的一種病理現(xiàn)象。
中醫(yī)講:肝火一燒,百病難熬!可見,肝火對于人體健康的損害。
炎熱的三伏天,人們最容易“動肝火”,導致脾氣暴躁,心情煩躁等。
而肝火旺,就會出現(xiàn)口干、口苦,甚至口臭的發(fā)生。
肝火旺,清氣不能上升,濁氣不能下降,濁氣上逆,就會引起嘴苦。
口干,多由肝腎陰虛、津不上承引起,或由熱盛津傷、煎灼津液所致。
一旦,肝火燒起來,也會導致口臭,尤其是,早起后,口中異味嚴重,并且,在刷牙漱口后,依然無法得到很好的改善。
肝火旺的其他表現(xiàn):
1、易長痘,肝火引燃體內(nèi)“濕氣”,導致濕熱重,加劇痘痘問題。
2、失眠多夢,易驚醒,肝火旺,則神不守舍,癥見夜臥不寧,善驚。
3、脾氣暴躁、容易心煩意亂、發(fā)怒,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4、頭痛自汗,肝熱自汗,見于《證治匯補·汗病》章,因肝熱所致。
5、目赤、眼部分泌物多,“肝主目”,肝火旺,通常會表現(xiàn)在眼睛上。
對策:
自己動手做,谷谷丁菊花茶,泡水喝。
肝火旺,通常用一些清熱利濕、疏肝泄膽的中草藥,泡水代茶飲。
材料:谷谷丁、金銀花、桂花、菊花
做法:
谷谷丁清洗干凈,鐵鍋燒熱,炒制成茶;
菊花、金銀花、桂花,分別洗凈,烘干;
準備小茶包,取谷谷丁,菊花,金銀花,桂花,放入茶包中。
每天取一包,熱水沖泡,靜待3-5分鐘,代茶飲,即可。
解析:
谷谷丁,藥用價值高,且安全可靠,對于清肝熱,效果尤佳。
凡是,肝中郁熱所見的,紅腫痘痘,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谷谷丁。
菊花,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清熱解毒。對于肝火旺所致的口干、眼睛干澀,效果尤佳,臨床上常與谷谷丁搭配。
金銀花,可疏熱散邪、清解血毒,對于火大引起的口干、口苦、口臭等有改善作用,常和菊花搭配。
桂花,性質(zhì)溫和,味道清香濃郁,亦可起到中和寒性之效。
此搭配,泡水喝,可快速降肝火。
第二種:胃熱
胃熱,也叫“胃火”,是大多數(shù)胃部疾病的共同病機。
三伏天,飲食上,稍不注意,吃得過于辛辣、油膩,便會導致胃熱。
胃火熾盛,則腐熟功能過于亢進,熱盛火熾,多消爍津液,而致燥熱內(nèi)結(jié),胃失和降,可見口苦、口渴、口臭、口干等癥。
胃熱的其他表現(xiàn):
1、易便秘
火熱內(nèi)盛,灼傷津液,所以,容易出現(xiàn)口干飲水、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的現(xiàn)象。
2、牙腫痛
胃火內(nèi)盛,火氣上沖,容易出現(xiàn)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口氣穢濁。
'人身之火,惟胃最烈',胃火熾盛,循經(jīng)上蒸齒齦,火既升于齒牙,故牙齒痛,牙齦紅腫較甚。
生活中,如果經(jīng)常牙齦腫痛,又沒有牙周疾病,一定要考慮胃火旺了。
對策:
自己動手,煮點綠豆荷葉粥
食材:綠豆、粳米、荷葉
做法:
將粳米淘凈,綠豆去雜質(zhì),用清水洗凈,荷葉洗凈。
荷葉煮水后,撈出荷葉,留下湯汁。
綠豆、荷葉汁,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旺火燒滾,小火燜燒至綠豆酥爛。
放入大米,用中火燒煮30分鐘左右,煮至米粒開花,粥湯稠濃即成。
解析:
去胃火,綠豆,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綠豆味甘,性涼,可以幫助去胃火。
另一方面,綠豆還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利水消腫的功效。
荷葉,也是非常好的食材,有清熱、去火、解暑、利濕、開胃之效,有助于改善便秘。
胃熱的人,可以用這二者搭配煮粥吃,可以很好降胃火,改善各種不適。
第三種:心火大
夏氣通于心,三伏天,心氣比較旺。
此時,稍不注意,遇到點著急上火的事,易導致心火大,危害健康。
一旦心火大,也會導致口干、口苦。
一般情況下,虛火,會導致口舌干燥、手足心熱,盜汗等。
實火,則會導致口干苦、長口瘡,寐多噩夢,面紅目赤,喜涼飲等。
心火大的其他表現(xiàn):
1、口舌生瘡
中醫(yī)認為,口舌生瘡,是心火上炎所致。
因舌為心之苗,津液不足,心陰失養(yǎng),心火旺盛,可致口舌生瘡。
2、心煩失眠
莫名的心煩,做事總是火燒火燎,夜里失眠,無法入睡,或許都是心火過大所致。
對策:
自己動手,做點蓮心竹葉茶,泡水喝。
食材:蓮子心、淡竹葉
做法:
二者洗凈后,一起泡水喝,即可。
解析:
蓮子心,味苦,入心經(jīng),可發(fā)散心火,化解心臟熱毒。
加上淡竹葉一起,可增強排心熱毒之效。
心火大,用這二者一起泡水,即可。
此外,還可配合按揉前谷穴。
前谷穴,位于小指尺側(cè),第五掌指關節(jié)前方,掌指橫紋端凹陷處的赤白肉際,握拳即可取穴。
前谷穴,是手太陽小腸經(jīng)上的滎穴,屬水,經(jīng)常按揉,可瀉心火,滋腎水,使水火既濟,心腎得交,改善睡眠。
按摩時,可用拇指指腹,按揉前谷穴,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3~5分鐘,每天按摩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