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送之《一盤引人入勝的“手抄本”:記名票齊曾榘》錄自《中國京劇》1993年第一期,作者章小禾。齊曾榘先生是著名的梅派藝術(shù)研習(xí)者,對于梅蘭芳先生的唱腔研究的相當(dāng)深入精準,文中提到,包幼蝶先生稱齊先生“極似盛年的梅蘭芳大師”,絕非過譽。本文后附齊曾榘先生《太真外傳·望闕獻發(fā)》錄音,發(fā)聲吐字行腔酷似梅先生唱片,推薦欣賞。
我是個京劇癮君子,既然有癮,手頭自然收集了不少名家和名票的錄音。友人都知道我對梅蘭芳的唱腔有特殊癖好,而且期望值很高。一提聽梅派,我動輒當(dāng)年上海的楊畹農(nóng)、包幼蝶如何如何,北京的孟廣亨又如何如何。因此友人根據(jù)我這種心態(tài),送給我一盤“手抄本”。實際是一位老戲迷最近的家常演練紀錄。友人再三叮囑,叫我細細品味。
我不能辜負人家一番好意,馬上塞進錄音機,隨手打開旋鈕。開頭還有一段解說詞。原來是一位六十八歲的體育教練和另一位同年齡的建筑師在那里一唱一托。解說詞還聲稱要捕捉梅先生三、四十歲時的歌唱風(fēng)貌,還有兩段要模擬梅先生抗日戰(zhàn)爭年代在家里拉下窗簾用一把二胡引吭高歌的氣氛。在我的錄音小庫里,還不曾有此類的作品。于是我懷著極大的興趣,更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仔細地聆聽了一個小時,對我震動不小,馬上使我想起一句名言:“天地之大,無奇不有”。
當(dāng)今日京劇已著實地跌入低谷之際,梅先生已逝世三十多年了,一個年近七旬的體育工作者,居然再現(xiàn)了梅先生風(fēng)華正茂時的聲韻,使我這老戲迷大開了眼界。齊曾榘先生嗓音之寬厚、行腔之圓潤、念白之優(yōu)美,足以使人心悅誠服。齊先生業(yè)余潛心研究梅氏聲腔藝術(shù),數(shù)十年如一日,從不顯山露水,沽名釣譽。去年還是在友人再三攛掇下,才參加在武漢舉行的全國中老年京劇聯(lián)誼賽,摘取了老年青衣組桂冠。
齊先生生于1924年,他的二太爺齊如山先生家里常是梅蘭芳和姜妙香等探討藝術(shù)的處所,齊曾榘小小年紀,經(jīng)常到齊如山家中玩耍,在此時就種下了京劇及梅蘭芳藝術(shù)的種子。但是,齊曾榘的才能,并不局限于京劇,可以說是位天才的體育明星。早在四十年代中葉,在第四中學(xué)和輔仁大學(xué)就讀時,就以驚人的彈跳力在跳高和排球上蜚聲體壇,曾經(jīng)參加遠東運動會。而圍棋則是他做運動員時的一種“副業(yè)”。運動員生涯結(jié)束后,圍棋就成了他從事的第一專業(yè)。六十年代日本《圍棋》雜志曾有板田榮男著文,稱齊為“中國圍棋最高實力者”,說明齊圍棋的造詣,因之齊也成為國家體委圍棋隊教練,一直到離休。
齊研究梅派歌唱是在脫離運動員生涯之后,從宏觀到微觀對梅先生的歌唱、念白進行科學(xué)地解剖,仔細地分析,幾乎把梅蘭芳鼎盛時期的所有歌唱記錄,以及絕大部分梅派演員和著名票友的歌唱都做了研究、比較。從而用他自己那種和梅先生十分相近的嗓音由淺入深地實踐一番。他不是單純研究歌唱,對徐蘭沅那種京胡伴奏格調(diào)也同時下手操練,并達到很高的境界。這對他研究梅派歌唱如虎添翼,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齊曾榘的唱和琴,早已為一些名家和行家所稱道,如梅葆玖、姜鳳山、臺灣的魏海敏、羅吟梅。香港的包幼蝶先生更是齊曾榘志趣相投經(jīng)常溝通研討的摯友。包稱齊的唱念“極似盛年的梅蘭芳大師,國內(nèi)無第二個,全世界也找不到?!饼R的音帶資料已滲透到香港,海外戲迷和行家都很震驚??磥睚R集中田徑、球類、圍棋、梅派歌道、琴藝于一身,而且都有很高水準,說他是京城一怪杰并不算過分。
齊先生這盤音帶之所以稱為“手抄本”,因其只不過是輾轉(zhuǎn)傳遞翻錄的產(chǎn)物。它為什么引起許多人的興趣?我分析齊先生的唱段具備了梅派聲腔藝術(shù)最難得的四項保證:(一)嗓音條件的保證。(二)唱腔功力的保證。(三)念白功力的保證。(四)調(diào)門高度的保證。半個世紀以來,許多京劇藝術(shù)家在六十歲以后,大都保證不了這四項條件,致使藝術(shù)魅力大減。而這位體育教練在六十八歲仍保持這四項條件,全面地表現(xiàn)了梅派唱腔的藝術(shù)魅力,說明發(fā)聲用氣得法,操練手段科學(xué)。
遺憾的是,這盤音帶,目前尚停留在“手抄本”這個階段,只能在小范圍內(nèi)翻錄抄傳。如能納進音像領(lǐng)域,形成正式磁帶,或見諸電臺、電視等宣傳媒介,肯定對振興京劇,提高人們的欣賞能力,起到一些推動作用。同時也是對京劇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者的一種鼓勵和肯定。因此,我對齊曾榘先生那種不為名,不為利,孜孜不倦苦苦求索的學(xué)藝態(tài)度由衷地佩服,也為他無償?shù)厣l(fā)出精品“手抄本”,大飽戲迷之耳福的思想境界而感慨。
此種愚公多起來,何愁京劇不振興?
(《中國京劇》1993年第一期)
齊曾榘《太真外傳》錄音 來自梨園雜志 00:00 09:22
無限憂愁無限恨,
一憶君恩一斷魂。
(白)妾身楊玉環(huán),自入宮闈,過蒙寵眷。
只道君心可托,百歲為歡。
不想妾命不佑,一朝逢怒,
遂致促駕宮車, 放歸私邸,
禁門一出,如隔九天。
唉,天哪!
禁中明月,永無照影之期。
苑外飛花,已絕上枝之望。
思想起來,好不煩悶人也!
昨日宮中何等寵幸,
有誰知一時錯被逐宮廷。
思想起從前事心中悔恨,
但不知何日里再沐圣明。
(白)正是:
西宮渺不見,
腸斷一登樓。
遠望宮墻好不傷感人也!
在樓前遙望見九重的宮禁,
昨日里我還是宮內(nèi)之人。
有誰知半途中風(fēng)云無定,
猛抬頭又只見一騎紅塵。
(白)只因君心難測,欲表衷腸,
只得乞靈與你了!
我這里持剪刀心中不忍,
都因是要借它獻上殷勤。
無奈何伸玉腕忙來剪定,
一霎時珠淚滾萬箭穿心。
獨掩重門愁斂衽,
滿腹心事向誰云。
致力于尋找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