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糧也要限量”、“粗糧吃多了也不好”等老舊的、形而上學的說法是沒有根據(jù)的。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當中,谷類一直是以粗糧為主的,細糧是在19世紀(發(fā)明滾筒磨面機)以后才大范圍推廣開來的。在平衡飲食的基礎(chǔ)上,提高粗糧比例有益無害。那么到底應該吃多少粗糧呢?
按照美國農(nóng)業(yè)部《美國居民膳食指南2010》的建議,粗糧攝入量要占所有谷類的50%。也就是說,每天主食的一半應該是粗糧。這分明是“粗細搭配,以粗為主”或“粗細搭配,比例相等”啊。
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又是怎么建議的呢?考慮到中國傳統(tǒng)飲食習慣(主食的總量遠超美國),該指南建議每天攝入50~100克粗糧。這大概占主食總量的1/5~1/3(相當于1餐的主食量)。雖然這個推薦比例比美國的低,但不能據(jù)此認為多吃粗糧(超過這個推薦量)是有害的。
因為大部分國人每天攝入的粗糧很少,都是以白米飯、白米粥、白饅頭、白饅頭、白面包等精制谷物為主食,所以應大力提倡多吃粗糧,加大力氣吃粗糧。我自己的經(jīng)驗是盡量少吃白米飯、白饅頭等純精制的主食,做米飯時酌情加入多種雜糧或雜豆(需要提前浸泡或煮半熟);做面食時摻入全麥粉;在外就餐或選購食物時,也盡量選粗糧或全麥的。
兒童也應在平衡膳食前提下吃一些粗糧,不但有助于攝入更多營養(yǎng)素,更重要的是從小培養(yǎng)吃粗糧的好習慣。當然,對于嬰幼兒或?qū)W前兒童而言,不要片面強調(diào)提高粗糧的比例,因為粗糧中較多的膳食纖維,可能會干擾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經(jīng)常聽到有人說“粗糧不好吃”、“粗糧對胃腸不好”等。這都是因為不掌握適宜的烹調(diào)方法。實際上,只要烹調(diào)方法得當,粗糧口感不但不遜于細糧,而且比細糧更具自然的香醇味道。雜糧粥、小米粥、玉米粥、麥片粥、綠豆粥、豆沙包、雜糧餅、雜糧飯、全麥饅頭、全麥面包、全麥面條等都是很美味的主食,對胃腸道亦無額外負擔(胃腸道嚴重疾病者例外)。
本文選自《吃的百科》如需轉(zhuǎn)載,請?zhí)崆案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