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難以明白一割道理,那就是一個人在生活中的所有得到和失去,或者是團(tuán)聚以及別離,最終都是有冥冥的道理在起著作用,所以常人說的好:舉頭看三尺,三尺有神明,善惡終有報,莫存僥幸心。因此在你的生活中,你不論是做出了什么樣的事情,到最后一定會有一些你逃脫不掉的反饋,這些東西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種鐵規(guī),畢竟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連接的。
人生中的所有行為也不會是毫無影響的,哪怕是你輕聲的一句話,在別人聽來,就已經(jīng)是產(chǎn)生了細(xì)微的影響,以后也能夠造就細(xì)微的變化,在這種影響和變化中,你就會為你所有的言行負(fù)責(zé)。因此當(dāng)你的埋怨生活不公的時候,認(rèn)為命運(yùn)沒有眷顧到你的時候,你卻忽略了生活早已經(jīng)是在無形中教會了你如何成長,就是這樣的成長,才能夠讓你學(xué)會獨(dú)立,不論是好的反饋還是壞的反饋 ,老天爺一直都是在通過各種各樣的施加影響來幫助你的生活,因?yàn)樵谖覀兊娜松?,一定要學(xué)會兩種生活方式,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多行善
很多人心里明白做善事是一件功德的事情,可是卻難以知曉做善事的本質(zhì)是什么,這不僅僅是關(guān)乎于對道德的修養(yǎng),更多的時候是對于自己人生的一種修行。在盡力而為的精力中,盡可能的去做善事,那么你所做的每一份善事,都不會是毫無用處的,哪怕是站在功利的角度上,我們常常的播散善果,那么一定就能夠結(jié)出善的回報來。
誰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抗拒別人的善意呢,沒有人不會一輩子都是順?biāo)斓?,不論是?quán)貴還是富豪,總會有力所不及的時刻,總會有人生困頓的窘境,那么在這些的困境之中,我們所期待的就是有人能夠秉承著向善的心,來對我們進(jìn)行一種雪中送炭的援助。想要能夠有這樣的回報,那么平日里自然就應(yīng)該多行善事。
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大夫,名叫做魏武子。魏武子在年老的時候,因?yàn)閷σ粋€女子一見鐘情,雖然兩個人年齡相差懸殊,但是魏武子還是用錢財把她買在了身邊,收為了自己的小妾。后來魏武子染上了時疾,因?yàn)橐呀?jīng)是年老體弱,便一病不起,按照當(dāng)時的規(guī)制,大夫死后是可以用活人殉葬的,魏武子便將自己的兒子魏顆叫來了身邊,告訴他說,父親我這輩子最為疼愛的就是買的這個小妾,她又沒有為我生下什么子嗣,那么當(dāng)我死后,你就把她給殺掉,然后殉葬在我墓室中吧。
魏顆聽了父親的話,堅(jiān)定的對他說:“放心吧,父親,我一定會遵循你的吩咐”,后來魏武子很知足的去世了,但是魏顆卻沒有遵守他對于父親的諾言,非但沒有殺掉父親的小妾,反而還把她給重金嫁了出去,并且給家人說:“父親天性良善,之所以臨死前說出那樣的一番話,一定是因?yàn)椴⊥磥y了心志,因此不必遵循”。
后來晉秦交戰(zhàn),魏顆在戰(zhàn)場上被秦將杜回所困,眼看危在旦夕的時候,杜回的馬匹突然失蹄摔倒,魏顆順勢便俘虜了杜回,解了自己的困境。當(dāng)天夜里,魏顆夢到一個老人前來拜見,說白天杜回之所以馬倒人摔,而是自己所為,他便是那小妾的父親,特意前來報恩的。
勿作惡
做善事是需要一種決絕的精力,畢竟人都是自私的動物,但是做善事便是要割舍自己的利益給別人,想要做到這一點(diǎn)是不容易的。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我們在生活中,就算是做不成肉身飼虎的菩薩心腸,也一定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壞事,也就是起碼我們的底線應(yīng)該是“勿作惡”。生活中如果碰到需要傷害別人的事情,那么我們一定要能夠及時的避免,只要我們不跟別人結(jié)怨,不與他人結(jié)仇,那么生活就沒有理由給我們多余的增添一些挫折和險阻。
天生的困境,都是可以用人為的努力去掙脫的,但是如果你自己惹下的孽債,那么就只能夠讓自己逼迫到絕路上了。因此不要埋怨老天爺和命運(yùn),你所能夠做的就是自己修養(yǎng)好自己的心性,能夠在做人上無愧于心,在做事上對得起別人,那么到最后你便能夠發(fā)現(xiàn)到,你的生活慢慢就會變得順?biāo)?,而別人口中所憎惡的老天爺,卻在你的生活中,一直在幫助你順利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