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誰換夕薰,
香訝至今聞。
制自崇魚耳,
色猶纈鱔紋。
本來無火氣,
卻似有云氳。
辨見八還畢,
鼻根何處分。
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舊聞紫足,今少見焉,惟土派細薄,釉色純粹者最貴;哥窯則多斷紋,號曰百圾碎……
“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哥窯瓷造型端莊古樸,器身釉色滋潤腴厚。哥窯瓷器上布滿了黃黑相間的裂紋,即“金絲鐵線”,金絲指細碎的開片,呈黃色,鐵線指大塊的開片,呈黑色。金絲鐵線的形成是因為瓷器在燒造過程中,由于胎質(zhì)和釉的膨脹系數(shù)不同,出窯后開裂。
哥窯瓷器的另一個特征是紫口鐵足。明代曹昭在著名的文物著作《格古要論》中指出:“舊哥窯色青,濃淡不一,亦有紫口鐵足。
陶瓷界先輩孫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鑒定》一文中說,官、哥釉氣泡密集似"攢珠",是指哥窯釉內(nèi)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一樣,滿布在器表上。
哥窯瓷器的胎色有深灰、淺灰、黑灰和土黃等多種色澤,釉色更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的不同,而以油灰為主。其主要特點是釉面布滿龜裂的紋片,通常稱之為“開片”。這種由細小裂紋所形成的片紋,大小有別、裂紋顏色的深淺也不一。
哥窯里外披釉,均勻光潔,晶瑩滋潤,扣之瓷音清亮,造型挺撥大方,輪廓亦柔和流暢。
“金絲鐵線”與底色形成色澤上的對比,深淺相近、條塊分明,非常自然貼切。一件器物的周身布滿這種碎裂的紋片,它好像隆冬江河中的冰裂變化萬千,在藝術(shù)上別具一種古樸、自然的天趣。
哥窯形成一種自然的裂紋美,給哥窯瓷器增添了許多生機,它給人們以一種嶄新的藝術(shù)享受。光澤溫潤如玉,整體造型生動線條流暢,顯現(xiàn)出含蓄、凝重之大美,傲然超凡的器之神韻亦表露無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