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采是指書法作品的氣息、格調和神韻。講到書法的神采,書法家們無不贊成南齊王僧虔在《筆意贊》中的一段話:“夫書道之妙,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清劉熙載在《書概》中也說:“練神最上,練氣次之,練形又次之?!?/strong>神采是書法作品的靈魂,沒有這個靈魂,宣紙上的筆墨就只剩下了蒼白的軀殼。許寶馴先生講:“書法形質的精妙尚屬技術部分,神采才是進入了藝術境界?!?/strong>書法的點畫美、結構美、章法美等是形質美;風神藴籍,氣韻生動,審視有深藴的內涵,有咀嚼不盡的感受,才是書法的神采美。好的書法作品不僅傳意而且傳神,會一步步引導欣賞者的思維漸入佳境,使你覺得永遠也體味不完這種美的快感。
書法作品的神采高低,雅俗之表,是與作者的學問、修養(yǎng)分不開的。劉熙載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又說,“賢哲之書溫醇,駿雄之書沈毅,畸士之書厲落,才子之書秀穎?!?/strong>書法是“表達書法家審美情性的一種視覺藝術”。所以,任何成功的書法作品,無不反映出作者的人格氣質、學識修養(yǎng)、生活閱歷和情感性格。書如其人,確是至理名言。清朝乾隆皇帝“三希堂”所存之一,所謂王獻之的《中秋帖》,名家都確認是宋朝米芇的臨本,并非真跡,說明臨摹也難以掩蓋自身的特點。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其書法有一種英爽之氣;顏真卿一生堅貞忠烈,其書法有一股忠義之氣,有凜然不可侵侮之感;趙孟頫為宋室而降元做官,茍且偷安,其書法雖成大氣,但也透出他沒有鋒芒,圓滑做人和委曲求全的性格;歐陽詢的書法,如廟堂之器,高古端莊而不作媚姿,從中也能看到他的氣質和為人;朱耷在明朝之后削發(fā)為僧,借書畫來發(fā)泄國破家亡的一腔悲憤之情,其行書冷逸蕭疏,鋒芒外露,字里行間有一股兀傲郁勃之氣,還有一點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
由此可見,書法的神采是書法家個性的體現(xiàn),這種個性只有自然地體現(xiàn)在作品中,才能使作品具有感人的氣韻神采。劉熙載所說的“書當造乎自然”,就是這個道理。
——上下
2017年0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