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塔828米,上海中心大廈632米,麥加皇家鐘塔飯店601米,平安國際金融大廈592米……高層大廈不斷冒出,大家似乎已經遺忘了曾經占據最高建筑記錄41年的那座大樓——帝國大廈。
帝國大廈
高層建筑的制造難度,在科技和工具日益完善的今天,已經大大降低。但是帝國大廈的竣工時間是1931年,87年前。這座層高448.7米,共102層的超高建筑,卻仰賴建筑工人的冒險完成。說得赤裸裸一點,帝國大廈的背后,是建筑工人的鮮血和生命。
19世紀末20世紀初,高層建筑興起。1889年,300米高的巴黎埃菲爾鐵塔落成,刺激了全球建筑師修建更高建筑物的沖動。到20世紀初,一場“摩天大樓競賽”展開了:1909年,位于紐約市曼哈頓麥迪遜大道的大都會人壽保險大樓建成,它有50層、高213.4米;緊接著,57層的伍爾沃斯大樓落成,高度達241米;1929年,曼哈頓銀行大廈建成,它的高度達到283米。
時間進入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摩天大樓建造競賽卻沒有停下腳步。兩個汽車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競爭,促使了帝國大廈的落地——就在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創(chuàng)始人沃爾特·克萊斯勒準備建造克萊斯勒大廈時,通用汽車公司大股東約翰·雅各布·拉斯科布不甘示弱,和合伙人在曼哈頓34街和第五大道交界處購下一塊地產,用于建造帝國大廈。
拉斯科布建造帝國大廈的最直接要求,便是要足夠高,他直接問大廈設計師威廉·拉姆:“在不倒塌的情況下,你能造多高?”基于這樣的需求,設計的邏輯也非常簡單:可能緊湊地排列,中間留有一定空間。但這能保證帝國大廈成為世界第一高樓嗎?
一名知情人后來回憶說:“我們原以為80層高將成為世界第一高樓,然后發(fā)現(xiàn)克萊斯勒大廈更高了,所以我們將帝國大廈提升至85層。但這樣也只比克萊斯勒大廈高4英尺。拉斯科布擔心克萊斯勒會?;ㄕ校运诳催^計劃中的模型后,提出增加一個圓塔?!?/p>
帝國大廈建造進程圖
設計稿完成以后,帝國大廈的建造工程正式展開。參與建造的工人,大部分是來自愛爾蘭和意大利的新移民,此外還有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附近的莫霍克族(北美原住民部族)鋼鐵工人。
大蕭條時期,在世界第一高樓競賽中,華爾街老板們根本不把貧窮工人的命當一回事。拉斯科布為同克萊斯勒競爭,不顧工人實際工作承受程度,經常要求工人加快進度趕工。建筑商也想出很多“省錢”“省時間”和減少人力的方法,比如為省錢故意不加強安全防護保障措施,不給工人配備安全帽和安全繩,致使工人在幾乎沒有安全保護的情況下進行危險的高空作業(yè)。但為了養(yǎng)家糊口,工人們只好忍受這樣的惡劣環(huán)境。在后來的采訪中,很多工人回憶當年在建造帝國大廈時,只能通過歇斯底里的大笑來緩解高空工作的極度恐懼。
△1925年,一名男子在新奧爾良上空46米的腳手架上保持平衡
△1925年,紐約電話公司大樓(現(xiàn)為威瑞森大樓)20層腳手架上的工人
△1925年,紐約電話公司大樓(現(xiàn)為威瑞森大樓)20層腳手架上的工人
△1930年,在紐約市公園大道華爾道夫-阿斯托里亞酒店工地橫梁上吃午飯的工人
△1930年,歇一會兒,吃個三明治
除了危險施工外,建筑商還隨意開除工人,至少有一名工人被解雇后選擇從高樓跳下導致身亡。工頭威廉·斯塔雷特也承認,“建造帝國大廈就如同和平時代的戰(zhàn)爭,事實上,建筑事故會造成人員傷殘甚至死亡,他們在同大自然的力量打一場建筑戰(zhàn)爭”。英國《每日先驅報》記者哈羅德·布徹形容這些工人“在巨型鋼框架上爬行、攀登、行走、搖擺和迂回”。
△1930年,帝國大廈工地吊在球滑輪上的工人
△1930年9月,一名男子在紐約帝國大廈86層的橫梁上休息
1930年,攝影師劉易斯·海因在拍攝帝國大廈建造過程時,看到工人們在加固鋼架結構時站在危險位置上,一不小心就會從高處摔下死亡。海因原本是受雇拍攝這座地標性建筑物的宏偉場面,但他被勇敢的工人們所折服,于是他的作品更多聚焦于建造大廈的工人們。其中一張照片顯示,一名工人在施工期間爬上一個破碎球體。這些驚人舉動可不是什么笑料。海因拍攝的照片在媒體上登出來后引起轟動,人們紛紛驚嘆建筑工人的危險工作,《紐約》雜志如此評價這些工人:“他們就像辛勤勞作的小蜘蛛,在空中‘編織鋼鐵。”
△1932年,在摩天樓上吃飯的工人們
1931年5月1日,經過410天施工之后,耗資4094.89萬美元(相當于現(xiàn)在5.34億美元)的帝國大廈正式落成,比預定的工程落成時間早了45天。帝國大廈有120層、高381米(加上頂部避雷針高443.2米),它遠遠超過競爭對手克萊斯勒大廈(高318.9米)的高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直到1972年,帝國大廈的世界最高建筑物紀錄才被紐約世貿中心打破。然而,輝煌的帝國大廈凝聚著工人的血淚:美國左翼《新群眾》雜志在頭條新聞中披露,總計有42人在帝國大廈建造過程中死亡;《紐約每日新聞報》則報道稱,至少14名工人在建造期間死亡;而官方卻稱,只有5名工人在施工過程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