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良王朝時期的法國地圖集
奧爾良王朝,又稱七月王朝,是1830-1848年間統(tǒng)治法國的君主立憲制的短命王朝,國王路易·菲利浦一世,出身自奧爾良家族,1830年七月革命后在金融大資產(chǎn)階級的擁立下登基,這是一個由銀行家、交易所經(jīng)紀人、鐵路大王、大礦主、大森林主、大地主組成的金融貴族執(zhí)政的政權。1848年二月革命爆發(fā)被推翻,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取代。
筆者最近在Ebay購得的一本奧爾良王朝時期出版的法國地圖集,刷新了所藏年代最早的國外原版地圖的記錄。這本地圖集的全名很長,極其符合十九世紀法國地圖出版物的起名風格,其名為“Petit Atlas National des 86 Départemens de La France et de ses Colonies(法國86省及其殖民地的小型國家地圖集)”。由位于巴黎奧博里·勒·布舍街(Rue Aubry-le-Boucher)34號的貝奈(BINET)出版社出版,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增訂最新版發(fā)行,V.Monin編制,加爾省阿萊斯鋼板雕刻制版,單面單色印刷。
地圖集雖名為“Petit Atlas National”(法語“Petit”有微小、袖珍之意),但33×25.5CM的尺寸大小基本接近正度八開了,譯作“袖珍”感覺有些不太合理,暫且稱為“小型”吧。估計是相對于那些厚重的巴洛克式大地圖集,編者的自謙之舉吧。圖集呈橫本硬面精裝,100頁,地圖99頁,包括法國總圖2幅,86省按字母先后順序排列、一省一圖共86幅,海外殖民地(含殖民地分布總圖、阿爾及爾、塞內(nèi)加爾、留尼汪島、馬提尼克、瓜德羅普、圭亞那、圣皮埃爾和密克隆)8幅,比利時、巴黎、布洛涅森林各一幅。
法國大革命前,全國劃分為32個省,為確保所有的公民能夠在一天內(nèi)到達省、專區(qū)政府所在地。1790年1月15日國民議會簽署法令,將全國重新細化調(diào)整為86個省,法國現(xiàn)代省制得以確立。到圖集出版時,各省之下有365個區(qū)(Arrondissement),2694個市鎮(zhèn)(Canton)和39714個公社(Commune)。
各圖圖幅采用三層框格形式,外框為雙框,內(nèi)框為單框,同時標注經(jīng)緯度。圖幅內(nèi)有比例尺、該省(殖民地)的簡要形勢及面積、人口、經(jīng)濟、行政區(qū)劃數(shù)量等的介紹。地圖雖為單色略感單調(diào),不過勾畫細致、用力,墨色均勻,河流、鐵路、小道、大道以及不同級別的地名等清晰易辨,較為原始的暈滃法表示的山地稍有一團黑的缺陷;加之字體過小,必須借助放大鏡閱讀。此外,每幅圖還添加了當?shù)刂ㄖ锘蝻L景名勝的素描手繪圖,這也是同期法國地圖繪制風格上的又一大鮮明特征。
奧爾良王朝時期,路易·菲利浦一世采取中間路線治國,但依然無法解決經(jīng)濟長期衰退不振的窘境。隨著經(jīng)濟危機的不斷加深,工農(nóng)業(yè)的持續(xù)蕭條,最終不到二十年王朝便煙消云散。圖集中扉頁的一組統(tǒng)計數(shù)字就很能說明問題,即1834年法國的人口32,746,946人,當年國民經(jīng)濟收入1,018,777,531法郎,支出1,018,776,231法郎,負債高達5,205,120,145法郎。這還是在王朝建立初期。正所謂地圖見證歷史,窺一斑而知全豹。
(2019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