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先行)
【【原英閱讀圈】通過英語和漢語的差異對比講透語法】https://toutiao.com/group/6764943357971005963/?app=explore_article×tamp=1575124040&req_id=20191130222719010008047104274D3B99&group_id=6764943357971005963&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本文章轉載自:簡書(Yoyo趣味英語:英語學習法-第3課,第4課),有整理。
英語和漢語的兩大差異。
第一:是語言的順序完全不同。
咱們漢語呢,是講究先來后到,按時間來推進。
而英語呢,是重點先說,按邏輯推進。這是第一個差異:順序。
第二呢:就是邏輯。
漢語的邏輯關系呢,特別靈活,而英語呢,這個邏輯關系特別較真。
兩個詞之間,得把邏輯關系說清楚。
兩個句子之間,你還得把關系說清楚。
理論比較難懂。
我們現(xiàn)在來一個一個來講。
首先,我們先說第一個差異:順序的差異。
漢語先來后到,英語先說重點。
我們先來看個例句:比如:昨天,我上飯店吃午飯,遇到我同學了。
你看,上飯店,午飯,遇同學,是按時間順序,往前推進的。
把發(fā)生的事情羅列,并排站。
而英語呢,則要翻譯成:
I met my classmate when I had lunch in restaurant.
重點信息是我遇到同學了。先把這個重點先說出來,
然后再說次重點:我吃午飯I had lunch。
現(xiàn)在呢,就已經有兩個短語了,這兩個短句,一定要用邏輯關系連接起來,加一個when。當我吃飯的時候,
而后面的那個信息呢,上飯店呢,實際上是最不重要的。所以呢,不用動詞了,改成一個介詞in就行了。
I met my classmate whenI had lunch inrestaurant.
你看就這么簡單的一個英語句子,
首先分了重點,
其次,把兩個小短句之間的邏輯關系給你指明白了。
最后呢,通過in restaurant介詞告訴你這個不是最重要的。
我想其實大家利用這個,也同時理解了英語特別強調邏輯這個特點。
來,第二個例句:中文:我喜歡吃我媽媽做的菜。
如果是老外聽到這句話,他對于中文不太了解的時候,他會嚇一跳,他會說,啥?我喜歡吃我媽?
他很不理解,你明明是喜歡吃菜啊,你為什么不先說我喜歡吃菜,你非要說你喜歡吃我媽呢?
這就是英文的特點。它要先說重點,
所以他會說:I like to eat the dishes然后再去補充誰做的菜呀?my mother cooks.把整個句子連接起來,中間省略了一個that.
實際就是:I like to eat the dishes (that) my mother cooks.
你看一個句子就拆成兩個小短句。
第一個小短句是最重要的,第二個是次重要的。
我想你在上學的時候啊,老師可能把這個語法現(xiàn)象稱呼為定語后置,我覺得這種用學術的方法講語法會讓人暈。
其實就是重點先行的原則。掌握這一個就夠了。
再看第三個句子:中文:你的名字是什么?
在英文里對應的是:What is your name?
英語里先要說what,因為重點信息本來就不是你的名字,而是what,我利用這個還是在強調一下,重點先行。
第四個漢語句子:中文:車來了!
對應的英文翻譯要說成:Here comes the bus.
為什么呢?當年的老師啊,告訴你說這是英文的倒裝。
那我們要深究一下,為什么他要倒裝呢?
其實理由很簡單,不就是重點優(yōu)先嘛。
等車的時候,你關注的不是那個車,而是來這了,因為那個車永遠都是存在的。只是有沒有到這。
所以先說here,然后是來,然后是the bus。
所以是Here comes the bus.這樣才能表達重點信息。
第五個例句:漢語句子,是說:今天天氣太熱了,所以我們只能待在家里了。
這是中文。那么這句話怎么翻譯成英語呢,
我不知道。你可能會問,啊,你怎么會不知道呢?
因為我不知道你想重點強調的是什么。
如果你心里的重點信息是想告訴我太熱了,
你就要翻譯成:So hot,然后你把它倒過來,So hotis the weather today thatwe have to stay at home.
那反過來,如果你想告訴我的信息是:我就待在家里了,我可不出門了。
那你就得翻譯成:We have to stay at home becauseit’s so hot today.
大家聽完這兩個句子,我想你對倒裝句是不是有了全新的理解?
和對語法也會有全新的理解了吧?
語法是什么?是否倒裝,其實沒有規(guī)律的。完全取決于你想強調啥。
第六個例句:我們英語老師就是那個穿著紅裙子的女人。
這個句子的重點是什么呢?我們英語老師是那個女人。
Our English teacher is the woman.這是重點。
然后還要補充什么信息呢?就是什么女人呢?這個是要做修飾的,對不對?
穿著紅裙子的女人,那么好,英國人的思維是什么樣子呢?把這個放在后頭,因為這個是次重點。那么你現(xiàn)在就要把女人和穿著紅裙子,建立起邏輯關系了。這個女人和這個紅裙子,請問是什么邏輯關系???你可能會說,哦,好像是里外,當然就是里外啦,這個女人就是在這個紅裙子里頭呀。
所以,最簡單的翻譯就是:Our English teacher is the woman in a red skirt.好了,剛才這個女人和這件衣服的第一邏輯關系:里外。我想你已經理解了。
那么還有沒有其它的邏輯關系呢?你們在想想,這件衣服和這個女人是不是有穿著,這樣一種邏輯關系?當然有,是不是?
所以,你完全可以用一個動詞詞組叫:the woman wearing a red skirt老師給你講這個語法現(xiàn)象的時候可能說,這是動詞的現(xiàn)在分詞形式做后置定語。
如果是一個初中的學生,聽到這樣的語法,就會覺得英語很煩。怎么那么煩人。其實說簡單一點,不就是這個女人和這個服裝的邏輯關系嘛。這樣理解會更容易一步到位。
最后,再想想,這件衣服和這個女人還有沒有其他的邏輯關系呢?這個女人有沒有可能被穿在這件衣服里頭呢?保姆,老公,化妝師,有沒有可能是他們幫我穿上的呢?非常有可能,我們之間是這樣的邏輯關系,對不對?所以,你還可以把它翻譯成:the women dressed in a red skirt.
整句就是Our English teacher is the woman dressed in a red skirt.
懂了沒有?女人和這件服裝的關系就是一個被穿,dressed in a red skirt就這么簡單。也就是你們老師常說的過去分詞表被動狀態(tài)。
好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什么方法呢?你們記不記得?我們剛才講的那個句子的時候,說把一個長長的意思,變成兩個小短句。
先說重點,Our English teacher is the woman.,
再說她穿著紅裙子,she wears a red skirt.然后把這兩個句子接上。
但是你如果用she就接不上了,因為兩個沒有關系,
所以改成who,提醒你說,就是哪個人,
合起來就是Our English teacher is the woman who wears a red skirt.
我剛才講了4個例子。
合起來呢,其實就是一個數(shù)學公式,介詞>動詞>句子。
在你修飾一個詞的時候,你可以用一個介詞詞組來修飾,你可以用動詞詞組來修飾,你還可以用一個句子來修飾,但是,能用介詞的時候就不要用動詞,能用動詞的時候就不要用句子,因為介詞簡單,動詞之后,最難的就是最復雜的就是用一個長的句子。大家明白了沒有呢?其實我要說這個語法現(xiàn)象,就是你們初中老師給你講的定語,那么這個定語是后置的,它為什么要后置呢,因為它不是重點,就好像你穿衣服一樣,你穿了一個小花裙,它根本不是你的枝干,明白我的意思了嗎?重點信息就相對于你的身體,你的頭,你的上身,你的腿,而你的定語的部分,那就可能是小花裙,小圍裙。你要把它放在后頭的。
所以,我劃一下重點,先說重點信息,然后去修飾前面的那些名詞,修飾的時候你要用什么辦法呢,要記住一個數(shù)學公式,介詞>動詞>句子,
這樣就很簡單了。如果你覺得現(xiàn)在還有點難,別著急,這個地方我們還要講很多例句。
我們再看第七個例句:我想住在一個能聽見鳥叫的地方。
先說重點。我想住在一個地方。I want to live in a place再搞定修飾成分,什么地方啊,地方,能聽見鳥叫,這兩個修飾,能聽見鳥叫的,
這個地方你用介詞就不行了,因為介詞只能指的是上下左右里外前后,
而你這里頭有能聽見鳥叫是很明顯的只能用一個句子來修飾,對不對?
因為你這里頭還有一個其他的鳥的這個,出現(xiàn)了嘛。
所以,這個句子,你可以翻譯成:I can hear birds singing.
也可以翻譯成:birds singing can be heard鳥叫的。
這個鳥叫就翻譯成鳥唱歌。能被聽到。我們說被動語態(tài)會更好一些。
那么這兩個句子我們現(xiàn)在相連,地方和鳥叫能被聽到。這兩個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只能是地點關系嘛。說就在這。所以加什么呢?加一個where.
合起來這個句子,I want to live in a place wherebirds singing can be heard大家明白了英語句子結構的竅門了嗎?
一個句子粘合,再來一個句子,我們再看最后一個例子:
例句八:LILY是一個皮膚特別黑但很美麗而且自信的女人。
那么整個大長句的第一個重點信息的小句子就是:LILY is a lady.
LILY是一個女人。
第二個句子是LILY皮膚特別黑但是很美麗很自信。
你肯定能翻譯出來:She has very dark skin but looks quite pretty and very confident.
這是兩個句子,是不是?現(xiàn)在要拉手,用什么拉手?什么關系,人物關系,所以用who,合起來,
就是:LILY is a lady whohas very dark skin but looks quite pretty and very confident.
好了,八個例句,我都已經講解完了。我們通過對比的方式呢,我想你應該理解英語漢語兩個差異的第一個差異:重點要先說。
這個呢,就相當于英語語法大樹的一個樹根,從這個樹根呢,又生發(fā)很多的枝枝杈杈。比方說:定語從句,倒裝句,定語后置,動詞分詞做定語,那么如果你一個枝杈去學啊,實際上費時間,而且容易把自己搞混亂。
如果你咔嚓一下,把這樹根給他挖了,重點先行,我想枝枝杈杈特別容易理解。
現(xiàn)在我們開始談幾個例子的中文翻譯成英文,根據(jù)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第一個例子:音不好的同學,必須知道一件事情:美好的思想比美麗的發(fā)音更重要。
這也是我給你們一個鼓勵性的句子。核心是:學生必須知道一件事:發(fā)音不好的,是一個修飾成分,對不對?
翻譯成:The students who have poor pronunciation must know one thing:Fine thought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beautiful pronunciation.
第二句:我找我媽要兩千塊錢,
這句話的重點是什么,不是我找我媽,而是我要兩千元。
翻譯過來:I ask for 2000 yuan然后還有媽媽這個呢,I ask my mother for 2000yuan.
有的學生會問老師我不明白這里為什么要用for,for的意思就是問和2000元,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問的目標,問的原因,是2000,所以要用for,放在中間代表邏輯關系。如果剛才那個句子你沒有翻譯對,首先我要告訴你,你不可能全部翻譯對。如果你都翻譯對了,你早就是英語八級了。第二,很可能你一直在直譯。我找我媽,這樣是不對的。因為英語的語序和漢語的語序它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直譯的話,肯定是要鬧笑話的。要翻譯那個意思。也就是說要做意譯。
第三個:LILY是一個工作特別拼命的二孩媽媽。
首先說重點,LILY is a mother,
再補充二孩,咱們學過介詞詞組大于動詞大于句子,那么明顯mother和二孩之間就是所屬關系,of表示所屬。LILY is a mother of two children.
然后再補充那個修飾成分,工作特別拼命,顯然,可以用動詞詞組。
Working very hard.。
合起來,我們可以看下。LILY is a mother of two children working very hard.不過這樣的話呢,這個working就好像有點修飾這個two children,所以呢,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改成用句子來修飾,LILY is a mother of two children who works very hard.一般這個works加了S,第三人稱單數(shù),一看就是代表這個LILY的。這樣就比較嚴謹了。
第四個翻譯:昨天北京很熱。
主語是什么呢?是北京,還是天氣呢?肯定是天氣。
所以要翻譯成:The weather was hot或者是It was hot in Beijing yesterday.如果你翻譯成了:Beijing was hot你想想那重點不是北京呀,重點是天特別熱。第五句:老師,您辛苦了,謝謝你。
這個句子呢,是我在一個小學的題目里看到的。那么它后面呢也加了英文,翻譯是Dear teacher ,you are tired,thank you .
這一看就是把中文的語序搬到了英語當中,是完全錯誤的。
在英語當中,你必須反過來說重點,你到底要干什么。
你不就是謝謝老師嘛,
翻譯成:Thank you teachers,for your hard work.
Thank you teachers是重點,your hard work你的辛苦工作,和前面Thank you teachers是什么關系呢?是原因關系,而哪一個介詞是表示原因關系呢?就是for。這樣才是對的。
第六個例句:你回家吃飯嗎?
這句的重點顯然是你回家嗎?Are you going home?然后go home和dinner或者有人說老師要不要翻譯成吃呀?那回家肯定是吃飯嘛,那這個吃就可翻可不翻了。那go home和dinner是什么關系呢?目標,所以翻譯成:Are you going home for dinner?
第七個例句:四十不惑。
那英語就要問,重點是什么呢?是人不迷惑。我們不是迷惑的。We are no longer puzzled about life.可以加上about life ,否則人家不知道困惑什么?指的是對人生的困惑。這就是要意譯,不要直譯。那么四十和不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是之后,所以要翻譯成:We are no longer puzzled about life after the age of 40是在這四十這個年齡之后,這個句子呢,其實就是告訴大家,意譯的重要性。如果直譯,這個句子根本就沒法譯。
第八個句子:我昨天半夜才回到家。
有很多同學可能翻譯成了:I arrived home at midnight yesterday.
不過你想想,你這樣翻譯的話,你強調的是什么呢?是不是I arrived,我到了,難道這個真的是強調我到了嗎?它應該是強調都半夜了,你知道嗎,這么晚了,我老板可黑心了,所以,這才是你的重點。
那么在英語當中呢,就要把它翻譯成:時間真晚了,時間竟然是半夜了,所以是:It was already midnight時間已經是半夜了,when I arrived home yesterday.或者呢,你強調的恰恰不是我到了,而是我竟然都沒回家呀,半夜之前我都還沒回家,這才能控訴老板嘛。
所以應該翻譯成:I didn’t get back home until midnight yesterday.我想這兩個翻譯,應該可以讓大家了解到重點,意思是什么,你就要翻譯成什么。而且要先行,明白了嗎?
第九個句子:我想住在一個四季如春的地方。
I want to live in a place后面呢,四季如春,顯然是要用句子來翻譯,先把這個句子說出來,every season is like spring.這兩個句子什么關系呢,現(xiàn)在你很清楚了,地點關系。
所以合起來,I want to live in a place whereevery season is like spring.
所以我經常說有很多英語的句子呢就好像是一個小人,再加上一個小人,它們中間要手拉手,這個拉的這個手呢就是那個連詞,比方說where ,who ,why ,what,how,whom,but,however, and都可以。
這就是英語的核心的一個句子結構。
最后一個例句;很多在農村長大的女孩,更喜歡選擇那些能在辦公室干的工作。這也是很多女孩的想法,想畢業(yè)后當白領,穿高跟鞋,噠噠噠地那種。很多女孩喜歡選擇工作,這個是核心的句子,對不對?Many girls prefer to choose the jobs那么第一個修飾就是在農村里長大的女孩。那么這個因為它有一個過去時在里面,你要用動詞的ing形式呢或者被動ed形式就顯示不出來了。
所以只能用句子。就要翻譯成Many girls whogrew up in the countryside,相當于這里給它加一條小絲巾修飾一下許多女孩,Many girls who grew up in the countryside prefer to choose the jobs什么樣的工作呢?
說這些jobs就能夠被做在辦公室。That can be done in office.明白了嗎?
合起來:Many girls whogrew up in the countryside prefer to choose the jobs thatcan be done in office.如果你的翻譯和我的不同,首先你的英語還沒達到八級水平,這是很正常的。
咱們這節(jié)課呢,當然是要把這60分的任務徹底完成。
上節(jié)課呢,我們講了英漢的語法的兩大差異當中的第一個:語序不一樣。
今天我們來講第二個差異:漢語靈活寬松,英語嚴謹較真。
英語是非常強調邏輯關系。
具體來說呢,在漢語的語法當中,詞匯可以羅列,堆砌,你不要特別強調地說,這兩詞之間有啥關系呀,咱們漢語說了,你不懂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好多東西沒必要說得那么清楚,這是我們漢語文化對語言的影響。
而英語呢,完全相反。我不懂,你必須跟我說清楚了。
這個詞代表什么,這兩個詞加在一起,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兩個句子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必須說清楚。
這個根,這個較真的根,就導致英語出現(xiàn)非常多的派生的枝杈的語法現(xiàn)象。
我來通過13個例句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個中文句子:我女兒十歲。
你看,漢語就是三個詞。我女兒十歲,咔嚓,并在一塊了,不違法語法。好多都省略了。我的女兒是十歲。這個省略了不少。
可是在英語里,你必須翻譯成:My daughter is 10 years old.
別小瞧這么短的一句話,每個詞都體現(xiàn)了邏輯關系,My daughter我的女兒,,女兒是屬于我的,is,這里其實在這里不是翻譯成是,你加上它呢,僅僅是為了構成My daughter和后面的十歲之間的邏輯關系,表明什么呢?
英語的結構必須有主語加動詞。如果你沒有動詞,對吧,沒動詞我要給你創(chuàng)造一個動詞,我給你創(chuàng)造一個聯(lián)系動詞。這就是系動詞。Is就是系動詞。因為英語認為一個句子必須有主語和動作,你沒有,我給你加一個系動作。所以就加了is。那后面十歲,你光說十年,10 years不行,它后面加一個old,指的是我說的是年齡。因為old代表年齡。你看,合起來,My daughter is 10 years old這句你們特別熟悉的句子,實際上體現(xiàn)了這么多小的,英語語法當中的較真的現(xiàn)象。而且呢,在英語當中,你是,我是,他是,這個聯(lián)系東西它都要把它分開成am ,is ,are。就特別較真了。有的人說真的沒有必要。不過,其實上節(jié)課我們講了一個是LILY是二孩媽媽,工作特別拼命的一個句子,你應該知道,第三人稱單數(shù)啊,或者是am ,is ,are其實可以讓語言變的更嚴謹?shù)摹D敲磩偛盼乙恢闭f英語語法較真,較真,其實這恰恰是英語一直是聯(lián)合國首選的官方文字的原因。我們在學習一門外語的時候呢,大家要透過語言,理解到這門語言背后的文化,而且呢,是要帶著尊重和欣賞這種文化的心態(tài)來學習。當然了,反過來,當英美人到我們中國來,學習中文的時候,他們也應該抱著尊重我們中國文字和我們文字背后的那個中國文化的這樣的一個心態(tài)來學。我們的文字沒那么嚴謹,很多可以省略。正著說,反著說,都行。我們中國的文化呢,其實也是比較寬容,變通的。比較不那么較真的。其實呢,沒有說哪個文化更好,各有利弊。語言的語法也是一樣的。各有利弊。
再來看第二個句子:中文:公交車真擠,不過我找到座位了。
這句話很正常,對吧。我們在英語當中要翻譯成:The bus was very crowded but I found a seat.你看,第一個較真的地方,bus須加the,有人說,老師,我知道,這個叫,特殊定冠詞??墒悄?,說學術語名詞你可能會頭暈。其實就是較真。指的是你必須說清楚到底是哪個公交車,到底是特殊就那么一個,還是任意一個公交車都很擠,加了the就表明我說的是我坐的那個哦,而后面那個a seat我就不特殊指哪個座位了。任何一個座位都行。那么第三個較真,在漢語當中呢,那個was就是公交車是特別擠的就省略掉了。但英語當中,不僅不能省,而且還要變成was,表明這個事情是發(fā)生在過去一個狀態(tài)。第四個較真呢,就是crowded我們漢語說公交車真擠,老外就不能接受說公交車怎么能自己擠自己呢?明明是被乘客給擠的,所以一定要用被動語態(tài)。The bus was very crowded這樣才能表明它是被擠的。這個句子也能告訴大家,幾乎每個詞都要表明自己特定的邏輯關系,不要讓讀者誤解。
來,再看第三個例句:昨天真熱。
我們漢語是堆砌,昨天真熱。兩個詞并在一起就可以了。
而在英語當中必須說:The weather was very hot yesterday.
你不能用昨天做主語,要很較真的把到底是誰熱說出來,我想這個你們很熟悉了,對不對?
第四個漢語句子:學英語真有意思。
兩個詞,學英語,真有意思,堆砌,沒問題,很靈活的。而且呢,這里面的動詞學英語,我們漢語當中想拿過來做名詞,就拿過來做名詞。
就把他當做學英語這個事??墒悄?,英國人不同意,他們說,亂來了。動詞就是動詞,怎么直接當主語呢?主語得是一個事啊,那么一個事只能是名詞或者代詞這種的,你直接把動詞拿過來不就亂套了嗎?所以,英語語法就要求了,動詞可不能直接過來做主語。你要想過來做主語,可以,你變個形狀吧。你加個ing ,你加個to do都可以。
比如說:Studying English is quite interesting.
或者說To study English is quite interesting.
或者變成你們最熟悉的:It is interesting to study English.
因為英國人說了,動詞不能做主語,那么我就用一個It來代表這個事,你本來就是說的這個事很有趣。然后把這個真正的主語to study English放在最后就可以了。
你看,這個語法現(xiàn)在說到底,也是因為英國人他較真。他覺得動詞做主語可不行,你最好就是給我名詞或者代詞做主語。所以It is interesting to study English是這個句子最佳的翻譯。
第五個中文句子:她喜歡音樂。
英語必須翻譯成:She likes music.
喜歡這個詞,非得加個s,代表跟我喜歡,你喜歡,不一樣,別人清清楚楚地知道了,這是他,或者是她喜歡,反正咱們漢語無所謂的。
喜歡就是喜歡。所以漢語的語法呢,相對比較高效率,但是缺點呢就是不夠嚴謹。第六個句子:漢語里說:我去年寫了一本書。
我們特別高興用了“了”這個字,就能代表所有的發(fā)生在過去的動作。
老外到了中國學這個語法的時候,高高興興哈哈大笑,因為太簡單了,太高效率了,特別容易掌握。
而英語就要啰嗦好幾倍。它把動詞變了個模樣。Write變成wrote,表示你看好了,這是過去一個動作,I wrote a book last year.
這種做法呢,是發(fā)明這個語言的第一批英國的老祖宗特別嚴謹?shù)臉酥尽?/p>
想讓別人一眼就知道這是過去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詞越來越多,詞匯量爆炸了嗎,他也這么干啊,后面的英國人就不同意了,說你還是統(tǒng)一吧,所以呢,后面就統(tǒng)一加ed或者是加一個d,比如說wash變成washed,clean變成cleaned,這樣就確實高效很多了。
第七個例子:中文:我的書去年賣了1萬冊。
而英文的翻譯,必須是10,000 copies of my book were sold last year.
有人說,好像差別很大呀,對呀,你看,中文句子的主語是我的書,可是英國人較真了,他說,你的書只寫了一本,你怎么能賣一萬冊呢?被賣掉的,明明是你寫的那一本書的印刷的復制品嘛,所以必須說10,000 copies of my book,一萬冊印刷品,我的書的。而這個動詞賣了,英國人又較真了,他說,不行,書,怎么能自個賣自個呢?它這是被賣掉。所以翻譯成10,000 copies of my book were sold last year。
所以你們會說哎呀,這個句子太較真了。這個較真呢,其實也是有好處的。當你想表達一個句子的時候呢,你就扎到頭,你想想到底賣的是那本書,還是復制品?這樣呢,你會覺得英語的語法更容易掌握。
第八個句子:中文:我的書去年年底之前已經累計銷售出一萬冊。
英文翻譯是:10,000 copies of my book had been sold by the end of last year.大家記住了,其實英語的語法由于較真是簡單的,因為它把什么都給你寫在面上了。你看啊,10,000 copies代表的是一萬冊印刷品,of my book是我的這個書的復印品,had這個字,表明過去已經been sold告訴你被賣掉。By是在一個時間之前,the end,by the end是在那個截止日期之前,什么的截止日期呢?of last year在去年的最后一天之前,英文的句子的每一個字,都清清楚楚地告訴了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這樣學語法,比按照語法現(xiàn)象那樣一個一個去學,要容易一些。
第九個句子:中文是:我的夢想是當個好的舞者。
英文對應的是:My dream is to be a good dancer.這兩者有什么差異呢?在漢語當中,當一個好舞者,這明顯是一個動詞的詞組,直接就能拿過來,說,我的夢想就是這個是,就當做一個事,來用。但是呢,在英語當中,他說,動詞不能直接當做一個事,記得我剛才說到的吧?
你要想當一個事,好,加ing或者to do吧,
那于是這個句子你就翻譯成My dream is being a good dancer.
或者My dream is to be a good dancer.
這兩個句子放在一起,親愛的,邏輯上,你覺得哪個會更好。是你已經是一個好的dancer,還是你即將是一個好的dancer,肯定是即將,所以呢,
翻譯成My dream is to be a good dancer.更加準確些.
第十個例子:中文是:LILY唱歌跳舞做游戲,
這三個動作,啪啪,并排站,中間沒有任何的詞來表示它們的邏輯聯(lián)系.
但英語當中,翻譯成:LILY sings,dances and plays games.
所以注意了,sings和dances中間,用一個逗號,dances和plays中間隔了一個and。那個意思就是想告訴你,親愛的,我們三個是并列關系。你要搞清楚了,我們三個并列哦。這就是英語當中最重要的,請你一定要在說英語的時候搞清楚。兩個句子之間一定要搞一個邏輯詞連接上。還有呢,詞和詞之間不能直接放在那里并排站,一定要把關系表示出來。到底是并列,還是轉折。
第十一個例句:中文是:她辭職了,去尋找更大的機會。
那么,辭職,是一個動作呀,尋找也是一個動作,合起來放一起沒問題。
但英語當中,辭職,尋找,你倆啥關系,并列的?表示目的的?先后的?明白了嗎?搞清楚,才能翻譯。這個地方大家的理解就不一樣了。
有的人啊,是一邊辭職,一邊找工作。
所以你完全可以翻譯成:She quit her job looking for something bigger.完全可以一起做的。
也有的人說,我是一個很敬業(yè)的人,我要先辭職,然后我再去找,我辭了的目的是為了去找。
所以呢,你就要翻譯成:She quit her job to looking for something bigger.我想剛才這兩種不同的翻譯告訴你了真正的翻譯指的是你要表達什么意思。它并沒有固定的語法來告訴你說就應該這樣翻譯。
第十二個例子:中文:他躺在床上傷得很重。
英文的翻譯是:He lay in bed,wounded badly.
漢語和英語的差異,咱們漢語當中直接說傷了就可以了,
而英語當中,必須把被傷表示出來,所以一定要是wounded表明他不是自己傷的,而是被受傷的。
最后一個例句,第十三個例子:中文:我如果有錢,就買一架飛機。
漢語當中就直接說有,就買。如果我不是給你一個表情的話,你會覺得我是認真的。你看,如果我說,我如果有了錢,就買一架飛機,如果我這么說的話,你可能會認為我真的去準備好錢買一架飛機。所以呢,在語法上面呢,確實有點搞不清楚,你到底是吹牛呢,還是有可能真的是一個可以實現(xiàn)的小目標。
而在英語當中,它一定要說清楚。
如果你要表示,我是吹牛的,說著玩玩的,你必須要表示出來。
翻譯成:If I had money ,I would buy a plane.
用had和would這兩個過去時的詞,放在一個現(xiàn)在時的句子里,它明顯很奇怪,為什么要奇怪呢,就是要提醒你,had,我跟你說的事,就是說著玩的。
請你不要認真,我是虛擬的。所以這就是虛擬語態(tài)的做法。
把明明應該是發(fā)生在現(xiàn)在的事,給它弄到過去去說,指的就是,這就是一個夢。如果我用現(xiàn)在時和將來時和你說,If I have money ,I’m going to buy a plane.那我就是認真的啦。
好了,我想你一定肯定很累,因為我把好多好多的語法現(xiàn)在都集合在13個句子里。
恐怕你還得重復看下我寫的這些文字。你才能全部懂。
我剛才對比了13個句子,實際上,就是想讓你們看,英語語法的一個大根,就是特較真。
從這個根上呢,派生出來得各個語法,比如給說第三人稱可以加個s,男他女她得分開,系動詞am,is ,are,不單不能省略,而且要用對,還有呢,名詞前面,如果要強調說我是特殊,就那個,一定要加定冠詞,如果你不想強調的時候,指的是啥都行,就用a,還有呢,動詞不能輕易跳出來做主語,你一定要加上ing啊,或者to do,這樣才能允許你當做一個事來用。
還有呢,虛擬語態(tài)必須要表示出來,被動語態(tài)需要表示出來。
綜合所有的這些,枝枝杈杈的這些語法,你只要注意一點就可以了,在你看英文句子的時候,你要注意每個詞,在告訴你什么邏輯信息。
在你自己跟老外說話的時候,你務必要告訴他,每兩個詞之間是啥關系,but ,however, and.這些要經常用。
英語當中,表示邏輯關系的介詞和連詞,使用的頻率太高,太高了。
剛才我?guī)е蠹覐妮^真這個根子出發(fā),研究了好多派生出來的語法現(xiàn)象,還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單獨學,效率低,容易暈菜,所以,大家要尋根,抓住根子,就跟抓住了一條繩子上的好多螞蚱一樣,你就懂了。歸根結底,嚴謹,認真,較真,每個詞,表明自己的身份,詞和詞之間,劃清界限,說清楚。句子和句子之間,說清楚,這個就是英語語法最重要的特征。
截止到目前,我已經把8 13個句子已經講完了。
我想你肯定理解了英語的兩大特征::重點先行,邏輯較真。
這時候你就有了60分的語法基礎。有了這60分的語法基礎后呢,千萬不要反復去學這個語法,
請你一定要進入到下一步:精讀。你在閱讀當中,才會真正的開始了解說英語的句子為什么要這么說,怎么和咱們漢語差別那么大。
我舉一個例子。
這小段來自每日英語APP中的美語情景對話,
Love and Relationship in France.法國的戀愛關系。
Hello.Marianne,I thought we would talk about love and relationship today.and we would ask you about marriage in your country of France.你好,瑪麗安,我們來談談現(xiàn)在的愛情和戀愛的關系,請你說說你關于你的祖國法國的婚姻。
你們看這個英文的句子啊,我來告訴大家,你會感受到的較真的小細節(jié)。然后我把這個句子做一個大寫的標志來對比下。Hello.Marianne,I thought we would talk about love and relationship today.AND we WOULD ask you ABOUT marriage IN your country OF France我把這些大寫的詞用標志標出來,是想讓你們考慮一下,這些大寫的詞,都是在干嘛呀,都是在表示邏輯,AND表示剛才相連,WOULD表明剛才我想好的,ABOUT是代表ask和marriage之間的是關于的關系,IN表示marriage和your country你的國家里面的婚姻,表明他們兩個之間的關系。Country和France國家和法國,它是一個從屬的關系,指的就是屬于法國的這個國家。這么多的詞都是在表示邏輯。所以,我想利用這個告訴大家,這就是很多人覺得英語語法不好學的原因,實際上恰恰是這些不好學的點,使得它特別精確。如果你注意到了這一點,下次你在讀的時候你就能知道,哦,這個是邏輯,這個是邏輯,熟悉了以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讀英文的速度要比讀漢語的反而快很多。因為它都已經提示給你了。
好了,十幾個句子已經講完了。大家就記住兩個字:較真。我想你可能還能記住兩個字:叫邏輯,你從此以后,會特別重視介詞,因為它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