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
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炙 黃芩三兩 黃連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柯琴:“桂枝證,脈本緩,勿下后反促,陽氣重可知。邪束于表,陽擾于內(nèi),故喘而汗出。利遂不止者,此暴注下迫,屬于熱,與脈微弱而協(xié)熱利者不同。表熱雖未解,而大熱已入里,故非桂枝、芍藥所能和,亦非厚樸、杏仁所能解矣。故君氣輕質(zhì)重之葛根,以解肌而治利;佐苦寒清肅之芩、連,以止汗而除喘;用甘草和中。先煮葛根,后納諸藥,解積之力優(yōu),而清中之氣銳,又與補中逐邪之法迥殊矣?!保ā秱畞硖K集》)
功效:清泄里熱,解肌散邪
主治:表證未解,邪熱入里證
現(xiàn)代運用:急性腸炎、細(xì)菌性痢疾、腸傷寒、胃腸型感冒等
湯頭:葛根黃芩黃連湯,再加甘草共煎嘗;邪陷陽明成熱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石膏湯《外臺秘要方·卷一·深師方四首》
療傷寒病已八九日,三焦熱,其脈滑數(shù),昏憒,身體壯熱,沉重拘攣?;驎r呼呻而已攻內(nèi),體猶沉重拘攣,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湯則攣急不瘥,直用汗藥則毒因加劇,而方無表里療者,意思以三黃湯以救其內(nèi),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是故名石膏湯方。
石膏 黃連 黃柏 黃芩各二兩 香豉一斤,綿裹 梔子十枚,擘 麻黃三兩,去節(ji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并服,出汗。初服一劑,小汗。其后更合一劑,分兩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攣煩憒即瘥。得數(shù)行利,心開令語,毒折也。忌豬肉、冷水。出第十四卷中。
功效:清熱解毒,發(fā)汗解表。
主治:傷寒表證未解,里熱已熾證。
現(xiàn)代運用:重型感冒、斑疹、流感等。
湯頭:石膏湯用芩柏連,麻黃豆豉山梔全;清熱發(fā)汗兼解表,表里三焦熱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