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記載,云南府城系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周圍九里三分,“三百三十四步,共一千九百六十七丈”?!案叨删懦叨纾蚰?。初建時,昆明就將圓通山、五華山、祖遍山和翠湖納入城中,故有昆明城以明城最為著名。
1636年云南地圖
龜是昆明城的形狀(共開六門,呈龜形):南門為龜首,朝向南方的滇池;北面為龜尾,靠著北面的蛇山;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小西門是龜?shù)乃淖?。汪氏設(shè)計的龜城“尾掉而足動” 。既: 北門雖內(nèi)城門朝北,城廊的門卻向東,意為“龜?shù)粑病?;小東門、大西門、小西門則門有三道,其外門一律朝南,以表現(xiàn)足動之態(tài);惟大東門內(nèi)外如一,因東方屬木,宜伸不宜屈。
方蘇雅于1900年手繪的云南府城縮略圖
這是方蘇雅于1900年手繪的云南府城縮略圖(不包括中慶城和拓東城),雖不完全精準(zhǔn),卻將“龜城”昆明的整體形狀和內(nèi)部構(gòu)成較完整地呈現(xiàn)。
據(jù)張維翰修、童振藻纂《民國昆明市志》所載:“昆明市有城高二丈九尺二寸,周圍九里三分,形如梯式。西北面成長方形,東南面成三角形?!薄芭f設(shè)城門六:上皆有樓。東曰咸和,樓名殷春,俗呼大東門;東北曰敷澤,樓名壁光,俗呼小東門;南曰麗正,樓名近日,俗呼大南門;西曰寶成,樓名拓邊,俗呼大西門;西南曰威遠(yuǎn),樓名康阜,俗呼小西門;北曰拱辰,樓名望京。其外皆有重關(guān),以扼市衢之隘。南門之西有鐘樓,東有鼓樓,后鼓樓于清光緒戊申年毀,僅存鐘樓。環(huán)城游河曰護(hù)城,可通舟楫?!贝藭r昆明城面積約4.49平方公里。
明清時期昆明磚城,大致在今天青年路、南屏街、東風(fēng)西路、建設(shè)路、一二一大街、園西路合圍的范圍內(nèi)。大南門約在今昆明百大新天地一帶,大西門在文林街與建設(shè)路交叉口附近,小西門在小西門龜背立交橋附近,北門約在昆明市第三十中學(xué)(南箐學(xué)校)門口附近,小東門約在青年路與圓通街交叉口附近,大東門則在青年路與人民中路交叉口附近。1922年,為疏解交通,在今護(hù)國橋附近扒開城墻新辟一門,為紀(jì)念護(hù)國首義,名“護(hù)國門”,俗稱“小南門”。
南門:麗正門 近日樓
南門明代稱崇正門,門樓稱向明樓;清代改稱麗正門、門樓改稱近日樓。南門在昆明舊時龜形狀古城中處于龜首的位置,處于今昆明百大新天地的位置上。
當(dāng)年昆明城最高的建筑物。此樓始建于明洪武15年(公元1383年),城樓原名“尚明樓”,含尊尚大明之意。清代康熙年間,云貴總督范承熙,將此樓改名為“近日樓”。清末麗正門上的城樓已遠(yuǎn)不是史料上記載的“重屋三層”、“層檐三翚,棟宇百尺,巍乎翼然”的雄姿了,它屢經(jīng)兵燹(xiǎn)后的重建僅為兩層樓,還抵不上北門望京樓與大東門殷春樓的氣派。
這是修改前的近日樓。城樓上“麗正門”三個字清晰可見。
清末近日樓
清末的近日樓
城門名改為“正義門”,城門之上,仍稱近日樓
這是修改后的“近日樓”,此時已是1924年,為紀(jì)念護(hù)國討袁,城門名改為“正義門”,城門之上,仍稱近日樓。這次整修近日門,不僅整修了城門,而且近日樓也仿照北京的正陽門,進(jìn)行修葺。
20世紀(jì)20-30年代的昆明,近日樓附近依舊是昔日繁華之地。
近日公園(民初)
1930年近日樓
1938年近日樓
1940年近日樓
民國40年代近日樓
抗戰(zhàn)期間近日樓
1924年,為解決交通問題,拆除麗正門,留下近日樓,開辟為公園,此地遂稱近日公園。近日樓內(nèi)設(shè)有“護(hù)國紀(jì)念博物館”。近日公園每天清晨都有農(nóng)婦前往販賣鮮花,慢慢成了一個花市。
1950年2月,陳賡、宋任窮在近日樓上舉行解放軍入城儀式。
北門:拱辰門 望京樓
1899年昆明城北門內(nèi)側(cè)
北門明代稱保順門;清代改稱拱辰門,門樓稱眺京或望京,為三重樓。北門位于圓通公園西門附近,今南箐中學(xué)門口、北門街與園西路交叉口附近,稱拱辰門,城樓稱望京樓。北門在昆明舊時龜形古城中處于龜尾的位置。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城樓(包括內(nèi)城門)雖然朝北,城郭的門卻朝東,代表的是龜?shù)?擺)尾之形。
當(dāng)時的昆明北門外一片荒野
大東門:咸和門 殷春樓
殷春樓
大東門明代稱咸化門,清代改稱咸和門,門樓稱殷春,為三重樓。大東門稱咸和門,殷春樓是大東門上的城樓,位于昆明城東,地點在今人民中路與青年路交叉口,環(huán)形人行天橋(甜甜圈)處。
咸和鋪是如今的人民中路東段
大東門城門外橫跨盤龍江的是普潤橋,從橋到太和街(現(xiàn)北京路)這一段稱咸和鋪;
大東門城外的稻田(清末),遠(yuǎn)處隱現(xiàn)的群山是長蟲山,稻田后,左邊高聳的建筑是啟文樓
大東門城外的稻田(清末),遠(yuǎn)處隱現(xiàn)的群山是長蟲山,稻田后,左邊高聳的建筑是啟文樓
站在普潤橋上往北拍盤龍江
小東門:敷澤門 壁光樓
小東門
壁光樓
小東門明代稱永清門,清代改稱敷澤門,門樓稱壁光,為兩重樓。
遠(yuǎn)處的金馬山影表明這是昆明小東門一帶的城墻
圖中遠(yuǎn)處的金馬山影表明這是昆明小東門一帶的城墻,這里地勢較低且緊依盤龍江——歷史上多次肆虐沿岸的一條河,也是昆明最重要的水道。
清末小東門外米廠心街北口看東城墻和一窩羊景觀,城墻邊緣與房舍之間一淡淡的山體輪廓,就是昆明北郊長蟲山
小東門外民國中期圓通山東坡一窩羊一帶的狀況
小東門外魚吐唇樓
據(jù)“老昆明”回憶,舊時盤龍江漲水時“坐在城墻上就能洗腳”。受水患的影響,古昆明城池的形狀建得并不方正。
小東門城外是敷潤橋,今圓通大橋下面,希橋酒店大門到桃園街的那座橋;
村名還沿用小東門城門的名字——敷澤村
村名還沿用小東門城門的名字——敷澤村
靈光街
從圓通大橋下面,沿北河埂向北到鼓樓路,向東到靈光街,再從靈光街回到圓通大橋,這幾條路的中間區(qū)域是一個村子,村名還沿用小東門城門的名字——敷澤村;
從敷潤橋沿盤龍江向北走,至小菜園村不到環(huán)北橋,有一個小學(xué),學(xué)校名稱也沿用小東門門樓名——壁光小學(xué);
大西門:寶城門 拓邊樓
大西門明代稱廣遠(yuǎn)門,清代改稱寶成門、門樓稱拓邊樓為兩重樓。
站在大西門樓北端城墻上拍攝到的大西門外景象(民國時期)
大西門曾是昆明古城的古道客棧與馬廄集聚的地段。
文林小學(xué)是以前的文昌宮的地址上改建的
小西門:威遠(yuǎn)門 康阜樓
康阜樓
小西門明代稱洪潤門,清代改稱威遠(yuǎn)門,門樓稱康阜樓為兩重樓??蹈窐鞘切∥鏖T上的城樓;位于城西今人民西路,龜背立交原金穗酒店附近。
小西門是昆明水陸的重要入口。
昔日小西門,是繁華之地,遠(yuǎn)處的是康阜樓。
古城墻拆除
1922年,因市政建設(shè)規(guī)劃需要,存留了百年的城墻開始慢慢被拆除。最先拆除的一段在南面,城墻處僅留下一門的痕跡,名為“護(hù)國門”,是為紀(jì)念護(hù)國起義成功的又一重大歷史紀(jì)念性建筑,也是當(dāng)下人們可以打卡紀(jì)念之地。
民國時期護(hù)國路
繼之又拆除麗正門,保留“近日樓”,現(xiàn)新址移至東寺街文化步行街,雖不像舊時認(rèn)為它是“接近太陽的高樓”,但依舊是昆明市的象征和驕傲。
南屏步行街
南屏步行街
1930年則拆除正義路以東、護(hù)國路以西的城墻,填河建路,取名南屏街,成為如今繁華靚麗的南屏步行街。
1951年拆除護(hù)國門至圓通公園的城墻,修建青年路,隨后又拆除近日公園至小西門、大西門至圓通公園、小西門至大西門的城墻修建道路。
從此,昆明古城墻大部分消失,僅有圓通公園東北角一段尚存。
古城墻遺址
說到圓通山,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動物園和櫻花,但其實,昆明城中最后一段古城墻遺址,就位于其中。
這唯一留下的“明城墻殘段”,成為了昆明市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如今,墻體保存完好,動物園也日常對墻體進(jìn)行修繕維護(hù)。
這些古城樓造就了昆明的文化,可如今卻蕩然無存。留給人們的,只能是遺憾、回味和無盡的悵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