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說這樣豪氣沖天之語的人是李白!大概也只能是李白了,因為別人恐怕根本就沒有說這話的氣量與膽量。
是的,“材必有用”,這本無可置疑,也已經(jīng)不再是什么問題了;接下來非常重要的問題是怎么用的問題,也就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物盡其用”?
物盡其用,作為口號喊喊倒是很容易,但要真真正正地做起來卻是極難極難的!這可不是什么令人不屑一顧的小問題??;您也別以為物只要用了就行,至于是否“盡其用”那本沒什么大不了的?!拔锉M其用”究竟有多重要?物是否“盡其用”又會產(chǎn)生怎樣巨大反差的不同效果?關(guān)于這些,莊子在其《逍遙游》中,與他的老朋友惠子還有著幾番精彩的辯論呢!
惠子名叫惠施,是戰(zhàn)國時期大名鼎鼎的縱橫家,與莊子交往甚厚;兩人可能是同學,自打年輕時就認識,后來竟交往了幾乎一生。只因兩人的價值取向不同,惠子自始至終出任魏相,莊子則閑云野鶴四處周游,故而兩人平時也很少見面;而一旦見面則就是相互“斗嘴”,仿佛不辯論、不斗嘴皮子兩人就不開口似的!所以,《莊子》一書中記錄了好多兩人“斗嘴”的口水戰(zhàn),以致于我們現(xiàn)在讀起來也都覺得很是精彩呢!
首先是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給一粒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后果然結(jié)出了個巨大的葫蘆!那葫蘆大得可以容納五石的東西。但是,若用它來盛水,它卻因質(zhì)地太脆而無法提舉;若把它切開它當瓠用,又顯得太大且又平淺,故而無法容納東西。所以我感覺它毫無用處,于是就把它給砸了!”仿佛是習慣性的,一聽惠子說完,莊子馬上就開始挖苦惠子道:“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物件??!說你不善于使用那還是好聽的,難聽點說其實就是你不會使用!”莊子緊接著舉例說:從前宋國有個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凍裂的藥,他家世世代代也都是以此藥來漂洗絲絮為職業(yè)的。突然有一天有位過路的客人聽說了此事,便請求用一百金來買他的這個藥方,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買斷專利”。一看有個巨額的“一百金”即將到手,這位宋國人遂召集全家商量說:“我們家世世代代靠這種藥從事漂洗絲絮,一年到頭所得到的也不過區(qū)區(qū)數(shù)金;而今天我們?nèi)糍u掉這個藥方,便可以馬上就能賺到一百金啊!”面對“巨額”錢財?shù)恼T惑,加之平時漂洗絲絮的煩累,所以這家人便一致同意賣掉藥方。令宋國這家人沒有想到的是,拿到了藥方的“專利權(quán)”之后,這位客人便速去游說吳王,并把這個冬天打仗能防止士兵手腳凍傷的藥方獻給了吳王。因為當時吳越兩國正在開戰(zhàn),所以吳王就命這位擁有藥方的客人為大將軍率兵去攻打越國。在冬天跟越國人展開水戰(zhàn),因為有藥,所以吳國士兵的手腳都沒有被凍傷,而越國卻因士兵的“傷情”在此次戰(zhàn)役中大??!吳王大喜,后用割地封侯獎賞了這位客人。最后莊子總結(jié)說:“同樣是一帖防止手腳凍裂的藥方,有人靠它就能得到封賞,而有人卻只會用它來漂洗絲絮,這就是使用方法不同所帶來的效果啊。本來,你是可以擁有能容納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的,可你卻不知道怎么用!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竟然擔憂起它大而無處可容納了!由此可見,你的心地是多么的淺陋與狹隘啊……”
按理,莊子這一大段的挖苦與譏諷應該是能讓惠子感到有所慚愧的了吧,但是惠子似乎不長記性,還在繼續(xù)對莊子講著他的“事跡”,說:“我有一棵大樹,人家都把它叫做臭椿。它的樹干上有著許多贅瘤,不合繩墨;它的枝權(quán)又彎彎曲曲,不合規(guī)矩。雖然它高高大大地就長在路邊,但木匠們都不會多看它一眼。像前面的那個大葫蘆一樣,我說它沒用,而你卻說它有用;現(xiàn)在的這顆長滿贅瘤的大樹就在路旁,就連木匠們都不正眼瞧上一眼,你倒說說,它還能有什么用?”聽罷,莊子再次嘲諷惠子道說:“你還是狹隘不化?。≡趺淳蜎]用了?你為什么不把這種大樹種在虛無之鄉(xiāng)或是廣闊無邊的原野上呢?那樣人們包括你本人就可以隨意地徘徊在它的旁邊、逍遙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乘涼歇息,這又是何等愜意的事情啊?如此的“大用”之樹,為什么非要遭斧頭的砍伐而去“小用”呢?”
我本人很愛讀《莊子》,就是因為《莊子》里的故事都非常有趣,而且也都很意味深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