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2019.08.02
1、魏征魏徵 唐 (580~643)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 )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因直言進(jìn)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的大業(yè),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 葬禮從簡……
2、信陵君魏無忌 春秋戰(zhàn)國 (?~243)
?。??—前243)戰(zhàn)國時魏國貴族。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安釐王之弟。名魏無忌,號信陵君。有食客3千,魏王忌其賢能不以國政任之。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年),秦圍趙都邯鄲,他竊得兵符,殺將軍晉鄙,奪得兵權(quán),率兵救趙,大敗秦軍。居趙國10年后,回魏國上大將軍,聯(lián)合5國擊退秦將蒙驁的進(jìn)攻。有《魏公子兵法》,今佚。……
3、魏仁浦 宋 (911~969)
魏仁浦(911—969)字道濟(jì),衛(wèi)州汲(今河南衛(wèi)輝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歷官后晉小吏、后周樞密都承旨、中書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進(jìn)位右仆射,從征太原中途病死。他為人清靜儉樸、寬容大度,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與人為善、左右逢源?!耙稽c浩然氣,千里快哉風(fēng)”,可以說是他心胸的體現(xiàn)?!?/a>
4、魏杞 宋 (1121~1184)
魏杞(1121—1184)南宋-。字南夫,一字道弼,壽州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移居明州鄞縣(今屬浙江)。紹興十二年進(jìn)士。受經(jīng)于明州趙敦臨。以宗正少卿為金通問使,不辱使命,連擢參知政事、右仆射兼樞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學(xué)士奉祠告老。魏杞,以祖恩補(bǔ)官。1142年(南宋紹興十二年)進(jìn)士,任余姚尉,后……
5、魏玄同 唐
魏玄同,定州鼓城人,魏征家族原籍后裔之一,魏玄同的巨鹿始祖為巨鹿太守魏歆,魏玄同曾被封為巨鹿縣男。舉進(jìn)士,累轉(zhuǎn)司列大夫。因與上官儀文章屬和配流嶺外。上元初赦還。工部尚書劉審禮薦玄同有時務(wù)之才,拜岐州長史。累遷至吏部侍郎。曾上疏論選舉,對貴戚子弟例早求官,對門蔭入仕的親貴子弟“課試既淺,藝能亦薄,而門……
6、魏知古 唐 (647~715)
魏知古(647年-715年),深州陸澤人(今河北深州),唐朝宰相。魏知古進(jìn)士及第,歷任著作郎、鳳閣舍人、衛(wèi)尉少卿、吏部侍郎、晉州刺史、黃門侍郎、右散騎常侍。他上疏勸諫唐睿宗,反對修建道觀,被拜為宰相,擔(dān)任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唐玄宗繼位后,魏知古又升任侍中,進(jìn)封梁國公。開元二年(714年),魏知古因與……
7、魏延 三國 (?~234)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桐柏)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shù)有戰(zhàn)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后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zhèn)遠(yuǎn)將軍,領(lǐng)漢中太守,鎮(zhèn)守漢中,成為獨當(dāng)一方的大將。魏延鎮(zhèn)守漢中近十年,之后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tǒng)領(lǐng)一萬兵,另走一……
8、魏相 漢 (?~前59)
魏相(?—前59年4月20日),字弱翁,濟(jì)陰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qū))人,西漢政治家,先后任茂陵令、揚(yáng)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農(nóng)、御史大夫等職,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時,御史大夫桑弘羊的親戚坑騙鄉(xiāng)里,魚肉百姓。魏相辨明真?zhèn)?,不畏?quán)貴,將其收捕治罪,并殺于街市示眾,從此,……
9、魏藻德 明 (1605~1644)
魏藻德(1605—1644),明朝最后一任內(nèi)閣首輔,崇禎十七年二月至崇禎十七年三月?lián)蝺?nèi)閣首輔,僅當(dāng)了一個月的內(nèi)閣首輔。 順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州)人,字師令(一作恩令),號清躬。崇禎十三年(1640)狀元。擅長辭令,有辯才,且深通崇禎的謀略,故總能迎合崇禎的心思,官至禮部右侍郎,東閣大學(xué)士。崇禎十三……
10、魏裔魯 明
魏裔魯,字竟浦,號曦庵,明末清初直隸柏鄉(xiāng)(今河北省柏鄉(xiāng)縣)人,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xué)士、吏部尚書魏裔介之兄。順治二年副榜貢生,歷官至山東鹽運使。工詩文,而政聲尤著。初令山東費縣時,巨寇趙不伐等人攻劫兗州,斥堠日警。裔魯以費縣凋弊,城高不及人肩,令斫棗木萬余株,銳其尖,倒埋之而灌以水。會嚴(yán)冬大凌,城堅如……
11、穰侯魏冉 春秋戰(zhàn)國 (?~前264)
魏冉(?—前264) 戰(zhàn)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先世是楚國人。秦昭王時期,曾任大將軍、丞相之職。公元前295年,賜封于穰地,加封陶邑(今定陶西南、曹縣西北),稱為穰侯,前264年,病死于陶邑。今韓集鎮(zhèn)北有魏冉墓。魏冉是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同父異母的弟弟,幫助秦昭王繼承王位,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guān)系,在秦……
12、魏章 春秋戰(zhàn)國
魏章,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期秦國將領(lǐng)。公元前312年,得樗里疾之助,大敗楚軍于丹陽(今豫西丹水北),俘其將屈匄,斬首八萬,奪取了漢中之地。秦惠文王卒,太子秦武王立,秦初置丞相,與張儀一同被逐,啟用甘茂、樗里疾分別為左右丞相。魏章本為魏國人,后投奔秦國,與張儀一同侍奉秦惠文王。 前313年,楚懷王派屈匄……
13、魏忠賢 明 (1568~1627)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別名李進(jìn)忠、九千歲,明朝末期宦官。魏忠賢自宮,進(jìn)宮當(dāng)了太監(jiān);他官拜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封爵上公,明熹宗時期嫉妒受寵,被稱“九千歲”,只比皇帝少一千歲。天啟七年(1627),朱由檢繼位,魏忠賢自知難逃一死,最后上吊自殺,朱由檢詔令將魏忠賢肢解,懸頭于河……
14、魏收 南北朝 (506~572)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鉅鹿下曲陽(今河北晉州)人。南北朝時期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魏收歷仕北魏、東魏、北齊三朝,與溫子升、邢邵并稱“北地三才子”。累官至尚書右仆射,掌詔誥,總議監(jiān)五禮事,位特進(jìn)。曾參修律令。天保八年(557年)遷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
15、魏文侯魏斯 春秋戰(zhàn)國 (前472~前396)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孫。戰(zhàn)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魏,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rèn)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a>
16、魏武侯魏擊 春秋戰(zhàn)國 (?~前370)
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擊,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文侯之子,戰(zhàn)國初期魏國國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記》、《資治通鑒》誤載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為魏武侯元年。據(jù)《竹書紀(jì)年》則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晉后魏國的第二代國君,在位期間將魏國……
17、魏元忠 唐 (?~707)
魏元忠(?-707年),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歷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兩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軍事才能,為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唐代眾多的宰相中是比較有作為的一位。 武則天晚年時,又受張昌宗、張易之陷害,貶高要尉。中宗復(fù)位……
18、魏謙吉 明 (1509~1560)
魏謙吉(1509-1560),字子惠,號槐川,北直隸柏鄉(xiāng)縣(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xiāng)縣)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jìn)士,授監(jiān)察御史,歷甘肅、山西巡撫。進(jìn)兵部右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wù)。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初三日卒,年五十二。贈右都御史。魏謙吉之兄魏謙光,為清相國魏裔介之高祖。年表:嘉靖十七年(1538年)進(jìn)士,……
19、魏昭王魏遫 春秋戰(zhàn)國 (?~前277)
魏昭王(?─前277年),漢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孫。東周魏國第5代國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嘗君奔魏,魏昭王以為相,與諸侯共伐破齊。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國之兵,以樂毅為上將軍,直取齊國七十余城。魏昭王的小兒子,公子魏無忌,是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弟,也就是所謂戰(zhàn)國四公……
20、魏允貞 明 (1542~1606)
魏允貞 (1542年~1606年) 字懋忠,號見泉。明代南樂縣人。一生剛直不阿,清操絕俗,為民請命,直言敢諫,被海瑞譽(yù)為直言第一。 萬歷五年(1577年),魏允貞舉進(jìn)士,授荊州府推官。荊州是當(dāng)時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的故鄉(xiāng)。張居正雖為一時名相,但其子侄家奴卻依仗權(quán)勢橫行鄉(xiāng)里。在此居官者多畏張家之威……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guān)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