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鼻流清涕方劑匯總(收集整理)

1、芎菊上清丸

  【處方】川芎20g 菊花240g 黃芩120g 梔子30g 蔓荊子(炒)30g 黃連20g 薄荷20g 連翹30g 荊芥穗30g 羌活20g 藁本20g 桔梗30g 防風(fēng)30g 甘草20g 白芷80g

  【性狀】為棕黃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苦。

  【炮制】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細(xì)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散風(fēng)止痛。用于外感風(fēng)邪引起的惡風(fēng)身熱,偏正頭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體虛者慎用。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2、芎芷香蘇散

  【處方】香附子(炒,去毛)紫蘇各90克 陳皮(去白)川芎 白芷各60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四時傷寒,發(fā)熱,頭痛項(xiàng)強(qiáng),百節(jié)酸痛;傷風(fēng)咳嗽聲重,鼻流清涕,腰背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210毫升,去滓熱服,不拘時。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五十六引《管見大全良方》

3、蘇葛湯

  【處方】紫蘇 葛根 甘草 赤芍 胨皮 砂仁 前胡 枳殼 生姜 蔥白

  【功能主治】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憎寒壯熱,鼻流清涕,身體疼痛,咳嗽氣急,腮紅眼赤,目淚嚏噴,伴嘔吐泄瀉,或干嘔惡心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4、四烏鲗骨一蘆茹丸

 【別名】烏賊魚骨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烏魚骨丸(《宜明論方》卷一)。

  【處方】烏鲗骨四份 蘆茹一份

  【制法】以雀卵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益精補(bǔ)血,止血化瘀。治血枯。胸脅支滿,不思飲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頭暈?zāi)垦?,二便出血,月事漸少以至經(jīng)閉。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腹時用鮑魚汁送服。

  【備注】本方治證為肝腎精血虧損所致,方中烏鲗骨補(bǔ)腎益精,收斂止血,并可通血脈,治女子血閉;蘆茹活血通經(jīng),治女子經(jīng)水不通;麻雀卵能益精血,調(diào)沖任;鮑魚汁養(yǎng)肝化瘀。組合成方,共奏益精補(bǔ)血,止血化瘀之效。

  【摘錄】《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卷十一

5、麻黃葛根湯

  【處方】麻黃、葛根、升麻、柴胡、防風(fēng)、荊芥、枳殼、杏仁、山楂、麥冬。

  【功能主治】疹不出,喘急妄語,及渾身壯熱,足冷,咳嗽嘔吐,腹脹不食,鼻流清涕。

  早泄 遺精 小陰經(jīng) 陽痿 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男科 婦科 生殖器 更多中醫(yī)秘方 >>>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治疹全書》卷上

6、麻黃柴胡升麻湯

  【別名】麻黃升麻湯(《東垣試效方》卷四)、麻黃定喘湯(《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七)。

  【處方】麻黃 草豆蔻 益智仁各4.5克 吳茱萸 厚樸各0.6克 當(dāng)歸梢 甘草 柴胡 生黃芩各0.3克 升麻 神曲 蘇木各1.5克 全蝎2個 紅花少許

  【功能主治】治小兒寒郁而喘,喉鳴,腹脹腸鳴,鼻流清涕,脈沉數(shù)。

  【用法用量】上藥銼碎,分二服。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空腹時服。微有汗則效。

  【注意】服藥后宜避風(fēng)寒。

  【摘錄】《蘭室秘藏》卷下

7、款冬花散

  【別名】款冬花湯(《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款冬花(去梗)知母 桑葉(洗,焙)各300克 半夏(湯洗七遍,姜汁制)甘草(爁)各600克 麻黃(去根、節(jié))1.2千克 阿膠(碎,炒如珠子)杏仁(去皮,尖,麩炒)貝母(去心,麩炒)各600克

  【制法】上藥共為粗末。

  【功能主治】宣肺清熱,潤肺止咳。治肺氣不利,咳嗽喘滿,胸膈煩悶,痰實(shí)施盛,喉中呀呷,鼻流清涕,頭痛眩暈,肢體倦疼,咽嗌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同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8、加減五拗湯

  【處方】麻黃(連根節(jié))、杏仁(留皮尖)、紫蘇葉、苦梗、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發(fā)散。主外感風(fēng)寒,咳嗽,灑灑惡寒,鼻流清涕,或鼻塞。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得微汗止。

  【摘錄】《幼科發(fā)揮》卷四

9、橘皮散

  【處方】人參、貝母、蘇葉、陳皮、桔梗、杏仁(去皮尖,炒)。

  【功能主治】肺虛飲冷致咳嗽,面色(白光)白,痰多清稀,鼻流清涕。

  【用法用量】引用紅棗,水煎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五十三引《圣惠》

10、感冒清熱顆粒

  【處方】荊芥穗200g 薄荷60g 防風(fēng)100g 柴胡100g 紫蘇葉60g 葛根100g 桔梗60g 苦杏仁80g 白芷60g 苦地丁200g 蘆根160g

  【性狀】為棕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或?yàn)樽睾稚念w粒,味微苦(無糖型或乳糖型)。

  【炮制】上十一味,取荊芥穗、薄荷、紫蘇葉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其余防風(fēng)等八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水溶液合并。合并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5~1.38(55℃)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糊精及乙醇適量,制成顆粒,干燥,加入上述揮發(fā)油,混勻,制成1600g;或?qū)⒑喜⒁簼饪s成相對密度為1.32~1.35(55℃)的清膏,加入輔料適量,混勻,制成無糖顆粒,干燥,加入上述揮發(fā)油,混勻,制成800g;或?qū)⒑喜⒁簻p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8~1.10(55℃)的藥液,噴霧干燥,制成干浸膏粉,取干浸膏粉,加乳糖適量,混合,加入上述揮發(fā)油,混勻,干軋制成顆粒400g,即得。

  【功能主治】疏風(fēng)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fēng)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

  【規(guī)格】每袋裝(1)12g(2)6g(無糖型)(3)3g(乳糖型)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11、大歸命散

  【處方】石膏(煅)5錢,白術(shù)5錢,甘草(炙)5錢,麻黃(去節(jié))5錢,川芎5錢,陳皮(去白)2錢半,荊芥穗7錢5分,龍腦少許,麝香少許。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嬰孩小兒傷食,傷寒傷風(fēng),夾驚傷寒,驚潮虛熱,面色紅赤,鼻流清涕,渾身溫壯,手足心熱,氣微粗喘嗞牙,口氣溫?zé)?,似渴不渴,夜臥不安,或時呻吟,目白微紅。

  【用法用量】用棗1個(去核),煎湯調(diào)化,食遠(yuǎn)服。

  【摘錄】《袖珍小兒》卷四

12、蓽茇餅

  【處方】蓽茇、香附、大蒜。

  【功能主治】鼻流清涕。>>>

  【用法用量】上杵作餅,紗襯炙熱,貼囟門,上用熨斗火熨透。其涕自止。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13、百解散

  【處方】干葛75克 升麻 赤芍藥各60克 黃芩30克 麻黃22.5克 薄桂(去粗皮)7,5克 甘草4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兒外感風(fēng)寒,鼻流清涕,頭痛發(fā)熱,晝輕夜重。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蔥1根,煎至100毫升,溫服。

  風(fēng)熱盛者,加薄荷。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14、鱉甲丸

  【處方】北五味子2兩,鱉甲3兩(厚者),地骨皮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勞嗽,鼻流清涕,耳作蟬鳴,眼見黑花,及一切虛證。久咳肺陰虛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任下;婦人醋湯送下。

  【摘錄】方出《續(xù)本事》卷一,名見《醫(yī)鈔類編》卷六

15、加味參附正氣散

  【處方】人參2錢半,木香2錢半,白豆蔻2錢半,川芎半兩,干姜半兩,甘草半兩,藿香半兩,茯苓半兩,黃耆半兩,當(dāng)歸(去尾)半兩,丁香半兩,桂心半兩,陳皮半兩,白芷半兩,縮砂仁半兩,青皮(去白)半兩,白術(shù)7錢,附子(炮)7錢,半夏曲7錢,加炮附子、枸杞子(去梗,炒,揀)、菊花蕊。

  【功能主治】男子?jì)D人目生內(nèi)障,腦中有風(fēng),致視物昏暗,不生眵糞,瞳仁開闊,鼻流清涕。此因腎經(jīng)虛損,元?dú)馓搼v使然。

  【用法用量】原書用本方治上證,與錦鳩、青鹽,山藥、八味等丸對和服,及四柱散,十全大補(bǔ)去熟地,加附子、枸杞子、菊花蕊、藿香正氣散并用。

  【摘錄】《得效》卷十六

16、蔥附丸

  【處方】川附子(去皮,生用)1枚,細(xì)辛半兩。

  【制法】上以蔥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寒腦冷,鼻流清涕。

  【用法用量】每服14丸,姜蘇湯送下。

  【摘錄】《赤水玄珠》卷三

17、辰砂抱龍丸

  【處方】天竺黃1兩,橘紅1兩,茯神(去皮木)1兩,明天麻1兩,膽星2兩,甘草5錢,雄黃5錢,防風(fēng)5錢,麝香1錢半,辰砂5錢(水飛),枳殼(炒)5錢。

  【制法】上為細(xì)末,山藥糊為丸,如芡實(shí)大。

  【功能主治】小兒傷風(fēng)咳嗽,痰喘煩渴,鼻流清涕,驚悸風(fēng)熱。

  【用法用量】燈心、薄荷湯送下;傷風(fēng)痰盛,紫蘇姜湯送下。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五

18、加味二陳湯

  【處方】陳皮(去白)5分,半夏(湯泡)5分,桔梗(米泔水浸)5分,川芎5分,白術(shù)1錢,黃芩(酒炒)3分,薄荷3分,防風(fēng)4分,甘草(炙)4分,白茯苓(去皮)7分,桑白皮(蜜炙)7分。

  【制法】上切細(xì)。

  【功能主治】小兒感冒發(fā)熱,鼻流清涕,或咳嗽痰吐,病情沉重者。

  【用法用量】用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服。

  【摘錄】《松崖醫(yī)徑》卷下

22、加味金沸草散

  【處方】旋覆花(去梗)7錢,麻黃(去節(jié),水煮去沫曬干)7錢,前胡(去蘆)7錢,荊芥穗1兩,甘草(炙)5錢,半夏(湯泡7次,姜汁拌炒)5錢,赤芍藥5錢,鼠粘子(炒)7錢,浮萍7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麻疹初起,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胞腫,其淚汪汪,面浮腮赤,或嘔惡,或?yàn)a利,或手掐眉、目、鼻面等較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2片,薄荷葉3-5片,水煎服。

  【摘錄】《證治準(zhǔn)繩·幼科》卷六

23、感冒清熱沖劑

  【處方】荊芥穗200g,薄荷60g,防風(fēng)100g,柴胡100g,紫蘇葉60g,葛根100g,桔梗60g,苦杏仁80g,白芷60g,苦地丁200g,蘆根160g。

  【制法】上取荊芥穗、薄荷、紫蘇葉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其余8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次水溶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35~1.38(50~6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3份,糊精1份及適量的乙醇制成顆粒,干燥,加入上述荊芥穗等揮發(fā)油混勻即得,每袋12g。

  【功能主治】疏風(fēng)散寒,解表清熱。主風(fēng)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每次1g,開水沖服,1日2次。

  【摘錄】《中國藥典》一部

24、白石英湯

  【處方】白石英半兩,細(xì)辛(洗去土)半兩,五味子半兩,陳皮(去白)半兩,鐘乳粉半兩,阿膠(銼,蛤粉炒)半兩,桂心(不見火)半兩,人參半兩,甘草(炙)半兩,紫菀(洗)1兩。

  【功能主治】肺氣虛弱,惡寒咳嗽,鼻流清涕。喘息氣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濟(jì)生》卷二

25、蒼耳散

  【處方】蒼耳、薄荷、白芷、細(xì)辛、南星、半夏、酒芩、荊芥。

  【功能主治】鼻淵,鼻流清涕而臭。

  【摘錄】《證治寶鑒》卷十

26、保壽散

  【處方】白茯苓1兩,新羅參1兩,川雄黃1兩,牙消1兩,甘草(炙)1兩,片腦少許,麝香少許,牛黃少許(無亦得)。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錫合內(nèi)收之。

  【功能主治】嬰孩驚熱、潮熱、風(fēng)熱、虛熱,頭額溫壯,白日夜間多啼,傷濕鼻流清涕,喉咽時時有清涕,夜多睡臥不穩(wěn),或手足口舌生小熱毒瘡,或因吃著、喜怒、乳食,胸膈不快,時復(fù)吐嘔乳,忽因人物所驚,日夜間手足心熱,痰壅咳嗽,兼患天吊急驚風(fēng)。

  【用法用量】1歲兒半錢,2-3歲兒1錢,并薄荷湯調(diào)下;金銀薄荷湯尤好。

  【摘錄】《嬰童百問》卷十

27、參蘇理肺糖漿

  【處方】浙貝母8公斤,桔梗4公斤,北沙參8公斤,桔紅16公斤,厚樸(鹽制)4公斤,前胡16公斤,黃芩8公斤,葛根8公斤,天花粉8公斤,生半夏16公斤,紫蘇葉16公斤,杏仁8公斤。

  【制法】浙貝母、桔梗、北沙參、桔紅、前胡、厚樸、黃芩、葛根、天花粉、按浸漬法提出浸液。生半夏用水泡透心,加入生姜同煎。紫蘇葉提取揮發(fā)油,殘余藥渣略加濃縮。杏仁先加熱榨油,然后水解蒸餾,得杏仁水24升,將第三次滓液及第二次回收液放在容器中,加入杏仁水,再加沙參等浸液,最后兌入蘇葉油,再加入單糖漿攪拌均勻,靜置7天即得。

  【功能主治】散風(fēng)解熱,止咳化痰。主四時感冒,風(fēng)寒咳嗽,頭痛無汗,鼻塞聲重,畏風(fēng)惡寒,鼻流清涕,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2毫升(1-2湯匙)1日2次,蘇葉每公斤折合蘇葉油1.6毫升。

  【摘錄】《天津市中成藥規(guī)范》(附本)

28、白術(shù)散

  【處方】白術(shù)1兩,丁香3分,訶黎勒3分(煨,用皮),桂心3分,細(xì)辛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虛寒,心膈壅滯,頭目不利,鼻流清涕,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后以溫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七

29、保嬰丸

  【處方】麻黃16兩,連翹4兩,生石膏8兩,滑石8兩,羌活6兩,天麻4兩,梔子(炒)2兩,細(xì)辛4兩,防風(fēng)4兩,獨(dú)活4兩,甘草4兩,全蝎2兩,薄荷2兩,白芍2兩,大黃2兩,荊芥2兩,黃芩2兩,川芎2兩,桔梗2兩,菊花2兩,當(dāng)歸2兩,白術(shù)(炒)2兩,砂仁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每16兩細(xì)末兌百草霜2兩,合勻,煉蜜為丸,每丸重1錢。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發(fā)散風(fēng)寒。主小兒感冒風(fēng)寒,頭疼發(fā)熱,鼻流清涕,身燒體倦。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1日2次。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30、蒼耳散

  【處方】蒼耳、薄荷、白芷、細(xì)辛、南星、半夏、酒芩、荊芥。

  【功能主治】鼻淵,鼻流清涕而臭。

  【摘錄】《證治寶鑒》卷十

31、參蘇飲

  【處方】人參、蘇梗、桔梗、前胡、半夏、干葛、陳皮、枳殼、杏仁、木香、甘草、茯苓。

  【功能主治】中風(fēng),鼻流清涕,惡風(fēng)喘嗽。

  【用法用量】生姜引。

  【摘錄】《幼科發(fā)揮·附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重舌、木舌、紫舌。黃連瀉心湯 處方黃連 山梔 荊芥 黃芩 連翹 木通 薄荷 牛子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心瀉火。治大人、小兒心火妄動,結(jié)成重舌、木舌、紫舌,脹腫堅(jiān)硬,語言不利。
每日一方:撥云退翳丸
荊防敗毒散2
敗毒散
加味甘桔湯的功效與作用
系列方70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