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關于世界上的現(xiàn)行軍銜

關于世界上的現(xiàn)行軍銜

目前世界上有四大類軍銜,分別是東方型、西方(西歐)型、東亞型和中國型。最后一種是中國獨有的。

1.蘇聯(lián)的軍銜體系被稱為東方型軍銜,與美國的西方型軍銜及日本的東亞型軍銜相對應,隨著1991年12月25日蘇聯(lián)解體,沿用了56年的蘇聯(lián)軍銜被俄羅斯等前加盟共和國不同程度地繼承下來。

蘇聯(lián)陸空軍 蘇聯(lián)海軍
蘇聯(lián)大元帥 蘇聯(lián)大元帥

高級軍官 蘇聯(lián)元帥 蘇聯(lián)海軍元帥
軍兵種主帥

大將/軍兵種元帥 海軍元帥
上將 海軍上將
中將 海軍中將
少將 海軍少將
校官 上校 海軍上校
中校 海軍中校
少校 海軍少校
尉官 大尉 海軍大尉

上尉 海軍上尉
中尉 海軍中尉
少尉 海軍少尉
準尉 高級準尉 海軍高級準尉
準尉 海軍準尉
軍士 大士 海軍大士
上士 海軍上士
中士 海軍中士
下士 海軍下士
兵 上等兵 上等水兵
列兵 水兵

以蘇聯(lián)為首的原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均實行這種軍銜制度,如蒙古、朝鮮、越南等;蘇聯(lián)解體后,其原各加盟共和國基本上沿襲蘇聯(lián)的軍銜制,如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東方型"軍銜制的特點是:設大將、大尉,有些國家設元帥,個別國家設大校;不設準將;兵的等級別較少,一般為上等兵、列兵兩極。

2.西歐型

以美國軍銜為代表

美國軍銜設6等25級:五星上將(戰(zhàn)時或戰(zhàn)后對有特殊貢獻的軍官才授予) 、上將 、中將、少將、準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級準尉、二級準尉、三級準尉、四級準尉、五級準尉;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美軍軍官的職務-軍銜對應關系如下:
1、戰(zhàn)時參聯(lián)會主席、軍種參謀長、集團軍群司令——特級上將(即五星上將)
1、軍種參謀長、集團軍司令:上將
2、軍種副參謀長、軍長:中將
3、師長:少將
4、副師長、獨立旅長:準將
5、團長:上校
6、營長:中校
7、副營長:少校
8、連長:上尉
9、副連長:中尉
10、排長:少尉、中尉

以歐洲傳統(tǒng)軍銜制為模式的"西方型"軍銜。分英式和美式兩種。

"西方型"軍銜的特點是:設準將,不設大將、大尉,有些國家設元帥,兵的銜級較多。英式軍銜和美式軍銜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準將這一級位置,英軍"準將"這一級是列入校官等級中的,翻譯成"大校"似乎更合理;而美國準將為一顆"將軍星",是列入將官等級的。

3.東亞型

主要是日本。分戰(zhàn)前舊軍銜和戰(zhàn)后新軍銜。

舊日本陸軍軍銜分為將宮、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和兵,計6等16級。佐官相當于校官,準士官相當于準尉,下士官相當于軍士。

按照日本的稱謂,16級次序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準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根據(jù)1906年頒布的《海軍軍人之名稱及階級表》,日本海軍的軍銜分為將官、上長官(校官)、士官(尉官)、準士官(準尉)、下士(軍士)和卒,計6等18級。下士官以上的等級與陸軍相同,兵的等級比陸軍多兩級,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水兵。

新日軍軍銜等級

1950年,日本重建軍隊,至1954年建成陸上自衛(wèi)隊、海上自衛(wèi)隊、航空自衛(wèi)隊。重建的日軍軍銜分干部、曹士兩大類。干部軍銜包括將、佐、尉官3等。將官分為將一、將二、將補。將一相當于上將,將二相當于中將,將補相當于少將。佐官稱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尉官稱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稱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長(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

新日軍1970年增設了準尉,1980年又增設了曹長(即軍士長)。

目前,日軍官兵的軍銜共有6等18級。

以日本為代表的軍銜類型,既不同于"東方型",也不同于"西方型"。日本于19世紀60~70年代"明治維新"時實行軍銜制,為亞洲較早實行軍銜制的國家。日本作為"列強"之一,其軍制成為東亞國家競相仿效的重要內(nèi)容。中國晚清和民國時期的軍銜制在很大程度上受日本的影響。至今臺灣軍隊的軍銜制還保留著這種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時,日本軍隊被解散。1950年,日本重建軍隊,沿襲了舊日軍銜等級,只是名稱有所變化。這類軍銜的特點是:軍官銜級較少,設3等級,不設大將、準將、大尉。 實行這類軍銜制的亞洲國家目前還有泰國。韓國、菲律賓也曾實行這種軍銜制。

4.中國型

我國1955年軍銜主要是仿照了蘇聯(lián)軍銜。而現(xiàn)在使用的新軍銜則不同于其他國家,有鮮明的本國特色。

195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發(fā)布“關于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guī)定了解放軍采用國際通用的軍銜體制。這次軍銜等級設置是在中國傳統(tǒng)軍銜等級體系的基礎上,參照了蘇聯(lián)、朝鮮等國的軍銜制而設定的。

    軍官軍銜設4等14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大元帥實際未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準尉。

士兵設: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1988年7月1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予以公布施行。士兵軍銜制度同時立法。

    新公布的軍銜制度不設元帥、大將和大尉,而以一級上將為最高軍銜。軍官軍銜設3等11級,將官: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海軍、空軍軍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專業(yè)技術(shù)軍官,在軍銜前冠以“專業(yè)技術(shù)”。

    士兵軍銜按等級分為:士官:軍士長、專業(yè)軍士;軍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列兵。

    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決定。修改后的軍銜條例設3等10級,

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軍隊軍銜發(fā)展史
奧匈帝國軍銜
大將[國家將級軍官中的軍銜稱號]
中華民國軍銜簡介
各國軍銜一覽
[資料]各國軍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