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為天子“受命于天”。由于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jīng)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
故宮規(guī)模宏大,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后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fā)號施令、象征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nèi)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宮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寧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心,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yǎng)殿,其后即為嬪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出于防御的需要,這些宮殿筑的外圍筑有高達10米的宮墻,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午門 故宮的正門,游人可由天安門向北進入午門。古以北為子,南為午,午門正處于故宮中軸線之南的向陽位置,故稱“午門”。午門平面呈凹形,正樓面闊九間,重檐廡殿式,東西兩觀對峙,這種形制的門有天子才可以用,所以它是皇帝宮殿的標志。當然這種建筑也有利于防衛(wèi),因為它組成了一個交叉火力網(wǎng)。午門是皇帝每年冬至頒發(fā)來年歷書的地方,如遇有戰(zhàn)爭獲勝,則要在此舉行凱旋“獻俘”儀式。因古時奏凱獻俘首先要祭廟社,而午門去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及社稷壇(今中山公園)最近。此外,午門前廣場院也是受廷杖的地方,官員如觸犯“龍顏”將在此受廷杖之刑。1519年武宗朱厚照要去江南選美,由于眾大臣勸阻,惹惱了武宗,結果竟有130名官員在午門受廷杖,一次就打死了11人?! √偷?也叫“金鑾殿”,故宮中最巍峨、最壯麗的建筑,面闊11間,進深5間,重檐廡殿式,黃色琉璃瓦,聳立在三層漢白玉須彌座臺基(高35.05米)之上。大殿面積2377平方米,是我國現(xiàn)存、也是世界現(xiàn)有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筑。太和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布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jié)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太和殿 內(nèi)外擺有大量特殊的陳設,殿前月臺上擺的銅鼎、銅龜、銅鶴是大典時用來焚香的,它含有江山水固之意。月臺上擺的日晷和嘉量,用來象征皇權。三層漢白玉臺基每個欄桿下都設有排水的龍頭,暴雨時可形成千龍噴水壯觀景象,用來顯示皇威。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務使國中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雙龍下面的山海圖案乃象征江山水永固。殿內(nèi)金色的九龍寶座和屏風安置在高約2米的金色臺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盤龍金柱之間,以突出帝王唯我獨尊之地位。藻井正中的蟠龍口中倒垂下一個大圓球,謂之“軒轅鏡”,此乃辟邪之物,也寓有明鏡高懸的含意。
中和殿 這是皇帝臨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員信行禮的地方。
保和殿 保和殿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九間,是舉行冊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時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以后,殿試也改在保和殿舉行。清朝時,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皇帝常在此殿宴請各少數(shù)民簇王公和大臣。
游人在游三大殿時,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后面的一塊為最大、最宏偉,它用整塊艾葉青雕成,長16.07米,寬3.07米,厚1.70米,重達200噸,九龍飛騰在大海和流云之中,象征著真命天子一統(tǒng)山河。
乾清門 是帝后寢宮以及嬪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區(qū)域的正門。清代御門聽政即在乾清門進行。
乾清宮 是皇帝的寢宮,順治、康熙年間也兼作聽政、召見大臣之處。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陽、冬至、萬壽等節(jié)日,皇帝在這里舉行朝禮和賜宴。
交泰殿 在清代,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節(jié)日接受大臣朝賀的地方,后來又在這里存放皇帝行使權力的25方寶璽。此外,這里還有銅壺滴漏裝置和清代造的自鳴鐘。
坤寧宮 在明清,坤寧宮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滿族的習俗,將其改為祭神的場所,把東曖閣作為皇帝大婚的洞房。
御花園 出坤寧宮北行就是御花園,它有門與東西六宮相通。園東西長130米,南北寬90米,主要建筑欽安殿正處在中軸線上,明時這里供秋季大享及祭祀玄武大帝之用,清代改為寺廟。園之東北部疊石堆秀山,是帝后嬪妃“重陽登高”之處。御花園是一座以建筑為主體的宮廷花園,亭臺樓閣結構精巧,山石樹木安排有序,奇花異木怪石競奇爭艷,五色石子甬道四通八達,游人都愿在此盡情觀賞,拍照留影。
東西六宮 這是嬪妃居住的地方,俗稱“三宮六院”。現(xiàn)在東六宮大都改為古代藝術品陳列館,其中有明清工藝美術館、陶瓷館、青銅器館、鐘表館、繪畫館、珍寶館。以參觀珍寶館和鐘表館的人數(shù)最多,鐘表館設在奉先殿,珍寶館設在故宮東北角的養(yǎng)性殿、樂壽堂、頤和軒這在座堂里。玩具陳列館設在坤寧宮以東的聯(lián)房叫東板房里。西六宮基本上未動,仍按原來面貌布置。
養(yǎng)心殿 乾清門內(nèi)的養(yǎng)心殿,從雍正清末近200年間,清朝皇帝大多住在這里。在同治、光緒兩朝,養(yǎng)心殿東曖閣是慈禧與慈安“垂簾聽政”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