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養(yǎng)生學上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它在十二辟卦中屬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一陽來復,象征陽氣的初生,故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在中醫(yī)養(yǎng)生學中,保護初生的陽氣是養(yǎng)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而冬至的養(yǎng)生保健異常重要,必須保護好初生的陽氣,并使其逐漸壯大,才會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精神調養(yǎng)
冬至時節(jié)精神調攝仍以靜養(yǎng)為主,保持心境清靜,寧神定志,清心寡欲以順養(yǎng)初生的陽氣,保持良好的修養(yǎng),做到豁達寬宏、謙讓和善,熱愛生活,生活知足無嗜欲,精神暢達樂觀,真正做到“恬淡虛無”。
起居調養(yǎng)
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覺”在養(yǎng)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冬至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冬至時節(jié)睡好“子午覺”不但有助于一天之中陰陽之氣的更替,更有助于一年之中陽氣的生長,以期下一年的陽氣充足,少生疾病。另外,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冬至到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民間有冬至過后開始“數(shù)九”的習俗,從冬至就開始“入九”了,此時天氣較冷,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更應如此。
飲食調養(yǎng)
冬至時陽氣初動,火力方微,此時天氣進一步轉冷,陽性閉藏,飲食調養(yǎng)宜減辛苦二味,以養(yǎng)腎氣。可吃溫潤益腎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腰果、枸杞、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黑木耳、黑芝麻、黑豆、桑葚、黃精等。
木形人:冬蟲夏草調養(yǎng)肝腎
飲食調養(yǎng):多吃疏肝健脾、益氣補腎的食物,枸杞子、冬蟲夏草、牛肉、羊肉、酸棗仁、桑葚等都不錯。
藥膳可選擇“熟地黃黃精陳皮粥”:
熟地黃30克、黃精30克、陳皮6克、粳米150克、冰糖適量。將熟地黃、黃精、陳皮洗凈,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米爛粥稠時,調入冰糖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滋養(yǎng)精血。
金形人:沙參玉竹養(yǎng)陰益肺
飲食調養(yǎng):多吃具有養(yǎng)陰益肺、補肝腎功效的食物,如沙參、玉竹、冬蟲夏草、牛肉、豬肉、蜂蜜、枸杞子、百合、黑木耳、銀耳、五味子等。
藥膳可選擇“百合黑芝麻粳米粥”:
百合30克、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白糖10克。將黑芝麻揀去雜質,淘洗干凈、曬干,入鍋炒香,壓成碎末。百合、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燒開后改小火熬煮至米爛粥稠,加入黑芝麻末,再煮沸,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養(yǎng)陰益肺、滋補肝腎。
火形人:酸棗仁、枸杞子益氣養(yǎng)陰
飲食調養(yǎng):多吃有益氣養(yǎng)陰、補肝益腎功效的食物,如酸棗仁、枸杞子、麥冬、芝麻等。
藥膳可選擇“酸棗仁粥”:
酸棗仁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150克、冰糖適量。將酸棗仁、枸杞子、粳米共同洗凈,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至米爛粥稠,調入冰糖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寧心安神。
水形人:豬肝糯米溫腎養(yǎng)肝
飲食調養(yǎng):多吃糯米、豬肝、豬腰、核桃、蓮子、牛肉、肉蓯蓉、茴香、骨碎補等有溫腎養(yǎng)肝功效的食物。
藥膳可選擇“杜仲牛膝湯”:
牛膝10克、黑豆100克、杜仲20克、大棗6枚、雞腿2~4只(約400克)、雞翅膀2只(約200克)、生姜、蔥、精鹽、米酒各適量。將牛膝、杜仲洗凈入鍋,加適量清水煮成藥汁,去渣留汁備用。雞腿、雞翅膀洗凈,剁成塊,和蔥、生姜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米酒,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煮,熬成澄清的濃湯,放入洗凈的黑豆,待黑豆煮軟有香氣后,加入大棗及藥汁,再熬煮片刻,調入鹽后即成。
功效:補肝益腎、強腰壯膝。
土形人:羊肉腰果健脾溫中
飲食調養(yǎng):多吃羊肉、牛肉、腰果、芡實、山藥、栗子、核桃、黑豆健脾溫中功效的食物。
藥膳可選擇“大棗羊骨湯”:
羊脛骨1根、大棗20枚、姜、蔥、精鹽、味精各適量。將羊脛骨洗凈、敲碎,與大棗、生姜、蔥共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改慢火煮3~4小時,調入精鹽、味精,再略煮即成。
功效:補腎壯陽、補脾益氣。
運動調養(yǎng)
宜進行適當運動,加強身體鍛煉,但要做到勞而勿過,避免損傷陽氣。而導引方面則可選擇《遵生八箋》中的十一月中坐功,具體方法:每晚睡前,平坐,伸開兩腳,雙手握拳,按在雙膝之上。向左右方向用力扭動身體,直到扭不動為止,反復做二至五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
本周推薦穴位:關元穴
關元穴:古人稱為人身元陰元陽交關之處;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冬至一陽來復,保護好初生的陽氣,并使其逐漸壯大,就能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時按揉和震顫關元穴,通過調節(jié)內分泌,可以達到增強免疫、強身長壽的效果。
取穴:在臍下3寸,腹中線上。(四指橫放即為三寸)。
更多節(jié)氣養(yǎng)生知識,可參閱專著《順著節(jié)氣養(yǎng)自己》(池曉玲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