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各時期窯址.窯口


江西
景德鎮(zhèn)青 湖田窯 七里鎮(zhèn)窯 永和窯 洪州窯 樞府窯吉州窯
景德鎮(zhèn)窯 楊梅亭窯 郎窯 白舍窯 石虎灣窯 樂平窯 柳家灣窯

湘湖窯 白滸窯 周公窯 小南窯 豐城窯 周窯 臨川窯 崔公窯盞窯
橫峰窯 弋陽窯 南豐窯 贛州窯 御土窯 壺公窯 新干窯 陶窯

浙江

余姚窯 龍泉窯系 哥窯 婺州窯 弟窯 蘭溪窯 越窯
德清窯 龍泉窯 云和窯 永康窯 江山窯 衢州窯 浦江窯 上虞小仙
甌窯 上虞窯 蕭山窯 紹興窯 西山窯 永嘉窯 黃巖窯 臨海窯
吳興窯 慈溪窯 泰順窯 金華窯 余杭窯 溫州窯 麗水窯 奉化窯
寧波窯 武義窯 龍游窯 樂清窯 東陽窯 鄞縣窯 象山窯  

福建

德化窯 漳州窯 安溪窯 建陽窯 同安窯 浦城窯 永春窯
磁灶窯 泉州窯 邵武窯 莆田窯 南安窯 光澤窯 寧德窯 寧化窯
泰寧窯 廈門窯 羅源窯 南平窯 建甌窯 漳浦窯 碗窯鄉(xiāng)窯 閩侯窯
建寧窯 仙游窯 閩清窯 福清窯 崇安窯 將口窯連江窯   
河南
新安窯 鶴壁窯 鈞窯 魯山窯 密縣窯 鞏縣窯 當陽峪窯
郟縣窯 登封窯 鈞窯系 安陽窯 修武窯 臨汝窯 扒村窯 內鄉(xiāng)窯
寶豐窯 汴京官窯 鄧窯 東窯 宜陽窯 淇縣窯    

廣東

石灣窯 西村窯 潮安窯 始興窯 廣窯 封開窯 饒平窯
??蹈G 遂溪窯 高州窯 韶關窯 潮州窯 興寧窯 惠陽窯 高明窯
惠州窯 揭陽窯 廉江窯 南海窯 博羅窯 梅縣窯 英德窯 新會窯

湖南

湘陰窯 岳州窯 銅官窯 長沙窯 醴陵窯 瓦渣坪窯常德窯
益陽窯 郴州窯 衡東窯 常寧窯 汝城窯 零陵窯 衡陽窯 衡山窯
汨羅窯 祁東窯 懷化窯 耒陽窯 衡南窯 邵陽窯 岳陽窯  

山西

懷仁窯 介休窯 西窯 平定窯 渾源窯 陽城窯 盂縣窯
長治窯 大同窯 彭窯 霍窯 愉次窯 臨汾窯 交城窯 蒲州窯

安徽
壽州窯 繁昌窯 蕭窯 淮南窯 休寧巖前 績溪霞間涇縣窯
霍山窯 宿州窯 蕭縣窯 泗州窯 歙縣竦口 蕪湖東門    

四川

琉璃廠窯 廣元窯 邛窯 邛崍窯 青羊宮窯 成都窯重慶窯
郫縣窯 新津窯 彭縣窯 華陽窯 灌縣窯     

廣西  

北流窯 柳城窯 永福窯 桂平窯 合浦窯 興安窯 邕寧窯
全州窯 容縣窯 藤縣窯 鐘山窯 賓陽窯     

河北

磁州窯 定窯 曲陽窯 定窯系 邢窯 磁州窯系 隆化窯
賈壁村窯            

山東

淄博窯 磁村窯 淄博寨里 曲阜窯泗水窯     
陜西
耀州窯系 耀州窯 白水窯旬邑窯     

內蒙

林東窯 赤峰窯 缸瓦窯       

江蘇

宜興窯 無錫窯 均山窯       

遼寧

江官屯窯 遼陽窯        

湖北  

武昌窯 鄂城窯        

云南

玉溪窯建水窯       

北京  
龍泉務窯         

甘肅  

安口窯         

寧夏

靈武窯        

安口窯在甘肅省的平?jīng)?,華亭的安口,因名。舊有“隴上窯”之稱。
始燒于唐代,宋元時期以燒制黑瓷“鐵銹花”和青瓷。至明清燒制黑陶與白陶,以粗缸,粗碗等日用器為主。

安溪窯
  古代瓷窯。在福建安溪縣。發(fā)現(xiàn)宋元青白瓷窯址二十余處,以垵園遺址面積最大,遺留標本也最豐富,有各式盤碗、瓶、壺、盒子、軍持等。裝飾有刻花、印花、堆貼花、釉上加醬褐彩繪等。
扒村窯
  古代瓷窯。在河南禹縣。始于唐,終于宋。屬磁州窯系。其白地釉下黑彩與磁州窯屬同一類型,黑彩濃而醇厚,筆調粗放簡練。有白、黃等釉色,釉面無光澤,似白釉。胎骨堅硬,胎色深灰或發(fā)米黃。主要器型有瓶、盆、罐、枕、盤等。
白舍窯
  宋、元瓷窯。窯址在江西南豐縣。《南豐縣志》:“白舍,宋時置官監(jiān)造瓷窯,窯數(shù)處,望之如山。”產品有白瓷和青白瓷,還有少量薄胎瓷。造型、釉色與景德鎮(zhèn)窯大體相似。白瓷精者胎質潔白細膩,釉汁晶瑩潤澤;粗者胎質較粗糙,色澤白中泛黃,呈蛋殼色。白舍窯產品主要是民用瓷,有碗、壺、瓶、杯、碟等器型。
白滸窯
  南朝至宋代青瓷窯。窯址在江西臨川縣。產品有碗、壺、罐、缸、缽等,以碗為主。器物多為平底,也有部分圈足器。大部胎骨粗糙、厚重,胎土灰色。釉多青綠、醬褐色,也有少量豆青色。器內施全釉,外施釉多不及底。釉面常開細冰裂紋。紋飾較簡單,多為葵花形紋樣,罐類器肩部,常以“輔首”為飾。
寶豐窯
  宋代陶瓷窯。窯址在河南寶豐縣大營。產品有白瓷、青瓷和低溫三彩陶器等。青瓷裝飾有印花、刻花等。印花纏枝菊紋較多,紋飾清晰,線條細而圓潤,與耀州窯風格相同??袒ㄆ骰y輪廓用刻花法,花筋葉脈用篦劃,也與耀州窯風格大致相同。
 
潮安窯
  唐宋瓷窯。在廣東潮安縣。唐代所燒瓷器為白胎,淺青色玻璃釉,積釉處有白色窯變物,有并行狀長開片。宋代燒制青白瓷,以碗、盤等日用瓷為主,產量很大。此外,還兼燒黑瓷。
潮安窯
  唐宋瓷窯。在廣東潮安縣。唐代所燒瓷器為白胎,淺青色玻璃釉,積釉處有白色窯變物,有并行狀長開片。宋代燒制青白瓷,以碗、盤等日用瓷為主,產量很大。此外,還兼燒黑瓷。
潮安窯
  唐宋瓷窯。在廣東潮安縣。唐代所燒瓷器為白胎,淺青色玻璃釉,積釉處有白色窯變物,有并行狀長開片。宋代燒制青白瓷,以碗、盤等日用瓷為主,產量很大。此外,還兼燒黑瓷。
磁灶窯
  古代陶瓷窯。在福建泉州。始于南宋,終于元,南宋至元為其盛期。產品有青瓷、黑瓷和綠釉陶器等。胎體較粗,多為灰白色,也有泥黃色。裝飾有劃花、印花和堆花等。為適應外銷需要,裝飾花紋有的帶有異國風味。產品曾在海外許多國家出土。
磁灶窯
  古代陶瓷窯。在福建泉州。始于南宋,終于元,南宋至元為其盛期。產品有青瓷、黑瓷和綠釉陶器等。胎體較粗,多為灰白色,也有泥黃色。裝飾有劃花、印花和堆花等。為適應外銷需要,裝飾花紋有的帶有異國風味。產品曾在海外許多國家出土。
德化窯
  在福建德化縣。宋、元時已燒制青、白瓷。明代達到高峰,是當時著名民窯之一。以燒白瓷著稱,胎、釉渾然一體,光潤如白玉,被稱為“象牙白”、“豬油白”、“蔥根白”、“建白”、“中國白”等,為當時中國白瓷的代表作品。產品以人物塑象最為突出,如觀音、達摩等。其它如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銅香爐、花瓶、文具等,均名傳于世。清代德化窯繼續(xù)燒制白瓷,但產品以日用器皿為主,釉色不似明代的白中微微閃紅,而是白中透青。除白瓷外,明清德化窯還燒制青花和五彩器。建國以后,德化瓷塑繼承傳統(tǒng)手法,形象刻劃深入,衣紋飄灑自如,并把傳統(tǒng)的雕刻技法進一步運用于日用瓷和陳設瓷上,通體不加彩飾,素雅、恬淡。
德清窯
  東晉瓷窯。在浙江德清縣,故名。器物胎壁較薄,胎骨大多是黑褐色,也有灰白色和灰色。器內和器底多有支燒痕。青色釉普遍趨向均勻溫潤,也有黑褐色釉,這是我國最早的黑釉器。釉無剝落現(xiàn)象。掛釉不到底的作法,在這里逐漸減少,標志著制瓷技術的進一步提高。不用模印或刻劃作裝飾,耳和足簡單樸素。一般均為日常用品。碗底改變了小而內凹的原始作風,變?yōu)閷挻蟮钠阶?/font>
登封曲河窯
  宋代北方民間瓷窯。在河南登封曲河。始于晚唐,北宋為其繁盛期。珍珠地劃花裝飾為登封曲河窯的代表特征,器形有瓶、罐、洗和碗等。
鄧窯
  見“內鄉(xiāng)大窯店窯”。
弟窯
  亦稱章窯。一般所謂南宋龍泉窯即指弟窯。見“龍泉窯”。
定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河北曲陽縣澗磁村、燕山村,宋屬定州,故名。定窯在唐代已燒制白瓷,至宋代而著名。定窯瓷胎薄而堅致,白色微黃,釉呈米色,施釉極薄,可以見胎。產品以盤、碗為多,瓶、壺較少,瓷枕罕見。定窯以燒造白色素瓷為主。裝飾圖案常用印花、劃花和堆花手法,秀麗典雅。印花圖案,自然形態(tài)經(jīng)巧妙變形,構成嚴謹;刻劃花,較印花更活潑生動,別具一格。定窯裝飾技藝的精巧,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定窯除燒白瓷外,兼燒黑、醬、紫和綠釉瓷器。除曲陽縣外,山西平定窯、盂縣窯、陽城窯、介休窯,四川彭縣窯也燒制白瓷,風格與曲陽定窯相近,均屬定窯系。定窯白瓷后中斷生產。1982年開始恢復,所制孩兒枕、獅子枕、梅瓶、五足熏爐、云龍盤、雙鳳碗等,在瓷質、造型、裝飾上都具有宋代風格,同時還新創(chuàng)了瓷塑等產品。
定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河北曲陽縣澗磁村、燕山村,宋屬定州,故名。定窯在唐代已燒制白瓷,至宋代而著名。定窯瓷胎薄而堅致,白色微黃,釉呈米色,施釉極薄,可以見胎。產品以盤、碗為多,瓶、壺較少,瓷枕罕見。定窯以燒造白色素瓷為主。裝飾圖案常用印花、劃花和堆花手法,秀麗典雅。印花圖案,自然形態(tài)經(jīng)巧妙變形,構成嚴謹;刻劃花,較印花更活潑生動,別具一格。定窯裝飾技藝的精巧,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定窯除燒白瓷外,兼燒黑、醬、紫和綠釉瓷器。除曲陽縣外,山西平定窯、盂縣窯、陽城窯、介休窯,四川彭縣窯也燒制白瓷,風格與曲陽定窯相近,均屬定窯系。定窯白瓷后中斷生產。1982年開始恢復,所制孩兒枕、獅子枕、梅瓶、五足熏爐、云龍盤、雙鳳碗等,在瓷質、造型、裝飾上都具有宋代風格,同時還新創(chuàng)了瓷塑等產品。
缸瓦窯
  遼代官窯。在遼寧昭烏達盟赤峰市。燒造年代為遼太宗或世宗時。以燒白瓷為主,其它還有白瓷黑花器、三彩及單色釉陶器、茶葉末綠釉器和黑瓷等。白瓷和白瓷黑花器,胎質白而微黃,器皿多為杯、碗、盤、碟、壺、罐等。三彩釉為黃、綠、白三色,嬌艷光潔,可與唐三彩媲美。單色黃、綠釉器,釉調厚重雅致。除茶葉末綠釉器外,其余各釉色器,胎上均施化妝土。
鞏縣窯
  古代瓷窯。在河南鞏縣白冶河兩岸。1957年經(jīng)調查的有小黃冶、鐵匠爐村、白河鄉(xiāng)三處窯址。隋代燒制青瓷。唐代以白瓷為多,三彩次之,其它還有單色三彩、黑褐釉和綠釉器等。白瓷以碗、盤為多,還有罐、壺、枕等,碗有多種不同類型:敞口和四花瓣形等。胎骨都較厚,釉厚處碎處片微顯淺青色,也有呈淺黃色的。
廣窯
  宋代瓷窯。在廣東肇慶陽江。宋南渡后所建。胎質粗而色褐。器多天藍色,惟不甚勻,釉厚處或作靛藍色,釉薄處或作灰藍色,無釉處所現(xiàn)之色如黃醬色。
鶴壁集窯
  宋元時代北方民間瓷窯。在河南鶴壁市,故名。1963年發(fā)掘。器形有碗、盤、壺和罐等。也有玩具和瓷枕。以白釉為主,有白地黑花,加綠彩;也用繪畫、刻花和剔花技法,刻畫出花卉禽魚等紋飾。器內往往寫有趙、楊、張、劉等姓氏銘記。鶴壁窯唐末始創(chuàng),多白釉和黃釉,北宋中期以后是其盛期,元代除燒傳統(tǒng)品種外,還仿燒鈞窯瓷器。
洪山窯
  古代瓷窯。在山西介休洪山鎮(zhèn),故名。也叫“介休窯”。見“介休窯”。

洪州窯
  唐代名窯之一。在江西豐城縣贛江西岸的羅湖。始于南朝末,終于晚唐。以燒青瓷為主,釉色一般較淡,青中泛黃;色調較深沉的發(fā)褐色。也有黃褐釉瓷,胎體加工不細,與陸羽《茶經(jīng)》:“洪州瓷褐”相符。另還有一種青綠釉瓷,色調較深,灰青明亮。洪州窯講究裝飾,多刻印朵花、圖案形花葉,沿器物周壁對稱排列。
洪武窯
  明景德鎮(zhèn)最早官窯。洪武三十五年(一說洪武二年),明朝廷于景德鎮(zhèn)珠山創(chuàng)設御窯廠,燒造官窯器解京供用,開設官窯之先例。洪武窯器胎骨細膩堅致、體薄;釉質勻凈,有青、黑二色,以純素為佳;另有戧金壺盞,也很著名。裝飾花紋以云龍最為常見,龍五爪,不似元瓷龍紋的兇猛,流云云腳粗短。
弘治窯
  明弘治(1488—1505)時景德鎮(zhèn)官窯。多素白器。色釉以澆黃為最著。其它如茄皮紫、青金藍、火石紅紋飾、剔花綠云龍紋也均很出色。弘治間,由于御廠停燒達十八年,故傳世器很少。
壺公窯
  明代景德鎮(zhèn)著名民窯之一。萬歷年間浮梁人吳昊十九所燒,故名。善仿永樂、宣德和成化瓷器,精美逼真。所作卵幕杯和流霞盞等,最為著名。故宮博物院有他作的嬌黃釉凸雕九龍流霞小方盂盞,精致美觀。
湖田窯
景德鎮(zhèn)著名古窯場。在景德鎮(zhèn)市東南竟成鄉(xiāng)湖田村。《陶記》、《南窯筆記》、《景德鎮(zhèn)陶錄》等古文獻均有記載。始于五代,終于明。五代時燒制灰胎青瓷和白胎白瓷。宋代創(chuàng)燒了著名的青白瓷,俗稱“影青”。青白瓷釉層透明度高,光澤度強,釉中氣泡大而疏,多用刻花裝飾,線流暢、靈活;刻線深處釉厚,呈青色,釉層薄處色淡泛白,釉色和紋樣互相烘托,藝術效果極佳,為湖田窯青白瓷獨特成功之處。元代創(chuàng)制了釉里紅和卵白釉器(樞府器)等著名品種,并是青花的重要產地。明代只見青花和白瓷兩種。青花多以“蘇麻離青”為彩料,早期器皿多大盤,紋飾繁縟華麗,多為藍地白花;晚期紋飾簡潔、疏朗,器皿有高足杯、折腰碗等。
淮南窯
  隋代青瓷窯。在安徽淮南市上窯鎮(zhèn)。器皿種類有四系瓶、高足盤、小口罐等。胎質堅硬、細膩。胎壁較厚,有大小不同的氣孔和鐵質斑點。青色釉為透明玻璃質,光澤好。釉層厚薄不均,有些釉色青中帶綠或青中帶黃。器物一般只施半釉。釉面常有小開片,積釉處往往產生一種紫翠色的窯變釉。瓶和罐上有裝飾紋樣,裝飾方法有印花、劃花、貼花三種。
淮南窯
  隋代青瓷窯。在安徽淮南市上窯鎮(zhèn)。器皿種類有四系瓶、高足盤、小口罐等。胎質堅硬、細膩。胎壁較厚,有大小不同的氣孔和鐵質斑點。青色釉為透明玻璃質,光澤好。釉層厚薄不均,有些釉色青中帶綠或青中帶黃。器物一般只施半釉。釉面常有小開片,積釉處往往產生一種紫翠色的窯變釉。瓶和罐上有裝飾紋樣,裝飾方法有印花、劃花、貼花三種。
渾源窯
  唐代瓷窯。在山西渾源?!洞竺饕唤y(tǒng)志》和《渾源州志》中提到的渾源瓷窯有青磁窯、大磁窯、磁窯口和磁窯峽等。產品以白瓷為主,有許多外施黑褐釉、里為白釉的碗;此外還燒制黃褐釉席紋小罐。
吉州窯
  宋代南方著名民間瓷窯。窯址在江西吉安永和鎮(zhèn)。隋至宋,吉安稱吉州,故名。又因燒造地點在永和鎮(zhèn),也稱“永和窯”。始于五代,盛于宋代,至元代衰落。有青釉、綠釉、白釉、黑釉和彩繪等。白釉相傳以舒翁及其女兒舒嬌所制的最佳。黑釉花色較多,有滴珠、鷓鴣斑、玳瑁斑,有繪龍鳳紋的。技法應用灑釉、貼花、剔花和印花等。新創(chuàng)的木葉貼花和剪紙貼印手法,具有民間藝術的獨特風格,是吉州窯的代表產品。同時燒造出了萌芽狀態(tài)的青花器和玩具及人物瓷雕等。
東窯
  宋代北方著名民窯。亦稱“董窯”。在汴京(今河南開封)以東的陳留縣,故名。但未發(fā)現(xiàn)窯址。以東青器見著,與官窯、哥窯并列。盛于北宋。東青器亦稱“青東器”、“青冬器”。胎骨細致,釉色淡青,有深淺兩種,近似“汝器”,但無蟹爪紋,多紫口鐵足。
哥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紋片著稱?!陡窆乓摗穼Ω绺G產品作了描述。其特征可歸納為:黑胎厚釉,紫口鐵足,釉面開大小紋片。在浙江龍泉的溪口、瓦窯墻等地發(fā)現(xiàn)有符合上述特征的窯址。產品造型及釉色與南宋郊壇下官窯相近?!陡窆乓摗氛J為是仿官窯的作品,并定名為烏泥窯。與官窯區(qū)別在于:不用支釘式托具支燒,釉面略現(xiàn)浮光,另有一種珍貴的傳世哥窯瓷器,流傳在世界各地,也具有上述特征。這種瓷器厚胎;釉的乳濁性較好,色調淡雅,多為米色或粉青色;紋片用人工著色,有“金絲鐵線”之稱;用支釘式托具支燒。文獻記載的哥窯窯址至今未找到

崔公窯
  明代景德鎮(zhèn)著名民窯之一。據(jù)記載,明代隆慶、萬歷年間崔國懋,善仿宣德、成化年間瓷器,著名一時。他所仿的宣、成器物,盞式較宣、成窯為大,頗為精美。其它青花和彩色也一樣。為當時民窯之冠。世稱“崔公窯”。
柴窯
  古代著名瓷窯。窯址傳幫帶在今河南鄭州一帶,但迄今未發(fā)現(xiàn)。傳為周世宗(柴榮)時所燒造,故名。據(jù)文獻記載,所燒瓷器有“雨過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贊譽。
柴窯
  古代著名瓷窯。窯址傳幫帶在今河南鄭州一帶,但迄今未發(fā)現(xiàn)。傳為周世宗(柴榮)時所燒造,故名。據(jù)文獻記載,所燒瓷器有“雨過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贊譽。
柴窯
  古代著名瓷窯。窯址傳幫帶在今河南鄭州一帶,但迄今未發(fā)現(xiàn)。傳為周世宗(柴榮)時所燒造,故名。據(jù)文獻記載,所燒瓷器有“雨過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贊譽。
建安窯
  見“建窯”。

建窯
  宋代名窯之一。亦稱“建安窯”、“烏泥窯”。窯址在福建建陽縣水吉鎮(zhèn)。以燒黑釉瓷聞名于世。小碗最多,胎骨烏泥色,釉面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也有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致美觀。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
江官屯窯
  遼、金民窯。在遼寧遼陽市江官屯。始于遼晚期,盛于金。窯場很大。以燒白釉粗瓷為主,也燒制白釉黑花器、黑釉器和三彩器等,所燒器物,均施化妝土。白釉色白而微黃,多杯、碗、盤、碟、瓶、罐等;黑釉色純黑,多粗糙大器
階級窯
  陶瓷窯爐的一種。以福建德化地區(qū)出現(xiàn)最早,也最著名。日本瓷窯受德化階級窯影響很大,并把其“估計為串窯的始祖”。階級窯依山按10~20°傾斜砌筑,長15~20米。最初形式為宋代的分室龍窯,至明代演變?yōu)橐粋€個單獨的窯室。一窯約有五至七室,后室窯底高于前室窯底,隔墻下部有通火孔。燒前室時,火焰自窯頂?shù)瓜蚋G底,經(jīng)通火孔依次通過后面各室,最后自窯尾排走。所以全窯就是一個大龍窯,而每一室又是一個個半倒饅頭窯,它既有龍窯的優(yōu)點,又比單個饅頭窯優(yōu)越。
介休窯
  古代瓷窯。窯址在山西介休洪山鎮(zhèn)。亦稱“洪山窯”。創(chuàng)燒于宋初,歷金、元、明、清數(shù)代,燒瓷歷史達千年之久,為北方瓷窯所少見。宋代燒瓷品種較豐富,除白釉瓷外,還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瓷等。裝飾技法有印花、劃花、剔花、釉下彩繪和鏤雕等。白釉印花大都受定窯影響,紋飾布局完整,線條清晰,但不講求均衡對稱。褐釉盤、碗、洗等器物也大量運用印花裝飾,盤洗器飾以嬰戲蕩船紋,為介休窯獨出。介休窯還受磁州窯影響,燒制白釉劃花、剔花、釉下黑彩劃花、釉下褐彩器和白釉釉下褐彩器等。另有一種白地紅花器,色彩異常美麗,為介休窯絕精之作。
介休窯
  古代瓷窯。窯址在山西介休洪山鎮(zhèn)。亦稱“洪山窯”。創(chuàng)燒于宋初,歷金、元、明、清數(shù)代,燒瓷歷史達千年之久,為北方瓷窯所少見。宋代燒瓷品種較豐富,除白釉瓷外,還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瓷等。裝飾技法有印花、劃花、剔花、釉下彩繪和鏤雕等。白釉印花大都受定窯影響,紋飾布局完整,線條清晰,但不講求均衡對稱。褐釉盤、碗、洗等器物也大量運用印花裝飾,盤洗器飾以嬰戲蕩船紋,為介休窯獨出。介休窯還受磁州窯影響,燒制白釉劃花、剔花、釉下黑彩劃花、釉下褐彩器和白釉釉下褐彩器等。另有一種白地紅花器,色彩異常美麗,為介休窯絕精之作。
景德鎮(zhèn)窯
  陶瓷窯爐的一種。亦稱“蛋形窯”??赡苁菑凝埜G和參考北方饅頭窯,又根據(jù)燒松柴的特點發(fā)展起來的。窯身如半個甕俯覆,又似半個蛋形覆置,也象一個前高后低的隧道。全長15~20米。窯底前端略低,傾斜度3°左右。窯頭有火箱,火焰經(jīng)窯體至窯尾,廢氣由蛋形截面的煙囪排出。容積大,約150~200立方米。窯墻與護墻之間填以砂土作隔熱層,熱利用率較好。在同一窯內,根據(jù)各部位溫度的不同,可以同時裝燒品種不同的制品。適應景德鎮(zhèn)附近制瓷原料的特性和瓷器的傳統(tǒng)風格。在控制燒成氣氛和瓷器質量以及燃料消耗等方面,均較龍窯、階級窯和饅頭窯等為優(yōu)。明清以來景德鎮(zhèn)制瓷所取得的成就,是和這種窯的采用分不開的。
均山窯
  古代青瓷窯。在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燒造年代為東吳后期至西晉。是在漢釉陶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常見青瓷品種有缽、碗、盞、洗、壺、罐等。青釉常作豆綠色,微泛黃,器里滿釉,器外施釉多不到底。裝飾花紋有弦紋、水波紋、斜方格網(wǎng)紋、聯(lián)珠紋和鋪首,耳面常印有人字紋。
均山窯
鈞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亦稱“均窯”、“鈞州窯”。在河南禹縣古鈞臺和神垕鎮(zhèn)一帶,古稱鈞州,故名。胎質細、性堅,體較重,釉具五色,渾厚濃潤。釉色分兩種,一曰細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燒制色釉“窯變”為其特色?;居陨峭w天青與紫紅斑塊相間。有綠中微顯藍色光澤的,也有呈紫紅色彩的;藍呈月白、或是蔚藍一色;紫呈玫瑰般紫紅,或似晚霞一片;有的斑斑點點,青藍與紫紅相間,錯綜復雜,絢爛多彩,非常艷麗。這是利用氧化銅、鐵呈色不同這一特性所燒成。其中佳品,底部刻有數(shù)目字(一說系北宋末為宮廷所燒)。鈞窯為北宋初期創(chuàng)建,金、元繼續(xù)燒造,除禹縣外,鄰近的臨汝、郟縣、登封、新安、湯陰、安陽和河北磁縣等瓷窯,都仿燒鈞窯瓷器,形成了一個鈞窯體系。1955年,禹縣陶瓷廠開始研制、探索湮沒已久的鈞瓷胎釉的基本配方與燒成技術,不僅燒制出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等傳統(tǒng)色釉,還發(fā)展了十多種花釉,并增加了現(xiàn)代日用器皿、藝術陳設瓷等新品種。
樂平窯
  明代瓷窯。在江西樂平縣。燒造年代在嘉靖前后。所燒青花器分粗細兩種,粗者胎質厚重,釉汁呈藍灰色,青花較淡;細者胎質白而薄,釉色晶瑩,青花色調清新明晰。器物多為碗、盤、碟、盅之類,而以碗為大宗。
麗水窯
  古代瓷窯。在浙江麗水縣。舊屬處州。元代燒龍泉釉,碗里印八思巴文字。屬龍泉窯系統(tǒng)。

  
兩宋官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敦撽央s錄·窯器》:“宣、政年間,京師自置燒造,名曰官窯?!边@是有關“官窯”的最早記載。南宋時置窯于修內司,在今浙江杭州鳳凰山,沿襲舊制仿燒,稱“修內司官窯”。這兩個窯址迄今未發(fā)現(xiàn)。后于郊壇另設新窯,在今杭州烏龜山,叫“郊壇下官窯”,窯址范圍很大。1956年作了部分發(fā)掘。郊壇下官窯燒造的青瓷:胎薄,呈灰、褐、黑三色;施釉厚,以粉青色釉最佳,晶瑩潤澤,猶如美玉;釉面多有紋片;器口及底部露胎處,呈灰或鐵色,稱“紫口鐵足”。造型優(yōu)美,是南宋瓷器中的優(yōu)秀作品。
遼上京窯
  遼代晚期官窯。在遼寧昭烏達盟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的遼上京臨潢府故城的皇城內。窯場規(guī)模小,但所燒瓷器較精。遺存瓷片,瓷胎很細,純白,不上化妝土,瓷化程度高,無吸水性。色釉多純白,偶有淡青和閃青色,也有黑釉和低溫的綠釉器。器皿有杯口長頸瓶、長把執(zhí)壺器、海棠花式長盤和方盤等。也有仿定窯器,有盤、碗、瓶、罐、盂、盒等,都極精細。
臨汝窯
  宋、元民間瓷窯。在河南臨汝縣。燒制耀州窯系青瓷列號以盤碗為多,有的光素無紋飾,有的飾以印花,另有少數(shù)刻花器。印花中的海水紋具有臨汝窯獨特的風格。所燒鈞窯系青瓷,既有汝窯特征,又有鈞窯特色。釉色有玫瑰紫。青綠月白、天藍等;另有一種淡月白釉中帶紅色斑點的,為其它鈞窯系瓷窯所沒有,很是名貴。
琉璃窯
  唐代景德鎮(zhèn)瓷窯之一。盛氏燒制。瓷多綠色,有綠玉之稱。

龍泉窯
  宋代名窯之一。在浙江龍泉縣,故名。南宋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龍泉設窯廠,生一所燒的窯名“琉田窯”,又名“哥窯”;生二所燒的窯名“龍泉窯”,又名“弟窯”。龍泉窯特點是胎薄如紙,釉色以翠青、梅子青和粉青最佳?,摑櫱宄?,色澤柔和,似玉一般。器形復雜,除一般日用器皿外,還燒制各種文具和仿古瓶、觚、鼎、爐等。裝飾有堆塑和貼花,別具一格。哥窯利用胎坯和釉料膨脹系數(shù)的不同,以釉質“開片”的疏密和粗細,形成“百圾碎”和“魚子紋”等花紋,產生不同的裝飾效果。龍泉窯始于五代燒制青瓷。南宋時達盛期,除在今龍泉縣境內有眾多窯場外,并旁及鄰境的慶元、遂昌、云和等縣,形成繼越窯之后的一個新的青瓷窯系。元代,瓷窯范圍擴大至麗水和永嘉等地,瓷器大量運銷海外。明代繼續(xù)燒造,清中期逐漸衰落。1959年后恢復生產,創(chuàng)造了青白結合、青瓷堆花、印花、點彩等新工藝,試制成功一批高檔餐具、茶具、文具、案具、陳設瓷、藝術瓷、特大花瓶等新品種。
柳空灣窯
  宋代景德鎮(zhèn)窯場之一。制品胎骨堅致細密。釉色多呈淡青,也有湖綠、粉青、淺綠、米黃等色。也有的釉面作開片,均勻細密,多為素色器。裝飾以劃花為主。
龍窯
  陶瓷窯爐的一種。最早出現(xiàn)于商代。明代以前,南方各產瓷區(qū),如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江西和湖南等地均廣泛采用。多依山坡或土堆傾斜建造成一長隧道形窯爐,約與地平線構成10~20°角。窯頭角度較大,約20°,中部約15°,后部約11°。窯頭有預熱室,窯尾一般不設煙囪,因龍窯本身就起著煙囪的作用。窯長約20~80米,寬約1.5~2.5米,高約1.6~2米。橫斷面積以窯頭最小,中部最大,窯尾大于窯頭而小于中部。頂部有投燃料的孔。龍窯最大優(yōu)點是升溫快,降溫也快;可以快燒,也可以維持燒造青瓷的還原焰。故有說龍窯是青瓷搖籃。影青、黑釉瓷等大都是在龍窯里燒成的。

  
民窯
  我國歷代民間經(jīng)營的瓷窯,系對官窯而言。如宋代著名民窯有磁州窯、哥窯、龍泉窯、耀州窯等。民窯在設備和技術條件等方面不及官窯,但著名的民窯都有其樸實、健康、清新的藝術風格,為廣大人民所喜愛。



饅頭窯
  陶瓷窯爐的一種。始于戰(zhàn)國,宋代以后燒煤,為最早以煤為爐料的陶瓷窯。古代北方廣泛使用饅頭窯,尤以河北的峰峰等地較多。一般長約2.7米,寬約4.2米,高約5米以上,火膛和窯室合為一個饅頭形,故名。點火后,火焰自火膛先噴至窯頂,再倒向窯底,流經(jīng)坯體,煙氣從后墻底部的吸火孔入后墻內的煙囪排出。由于饅頭窯窯墻較厚,限制了瓷坯的快燒的速冷,相應地便減低了瓷器的半透明度和白度;為減少坯體變形,又使坯體加厚,因而便形成了古代北方瓷器渾厚凝重的特色。
 
賈壁村窯
  隋代北方有代表性的青瓷窯場。在河北磁縣賈壁村。所燒青瓷質可分兩類:一類胎質細膩,瓷化良好,顏色灰白,胎面施透明青綠色釉,流釉現(xiàn)象不甚顯著;另一類胎色青灰,顆粒較粗,有黑色斑點,瓷化較差,胎面施青褐色釉,常有流釉現(xiàn)象。品種以碗、高足盤為多。器物特征是胎體厚重,件大而不變形,器內施全釉,外部施釉不到底。裝飾上除缽形器內劃有花瓣紋和波浪紋外,其它均光素無紋。器物成形主要用輪制法。
郎窯
  清代康熙后期景德鎮(zhèn)官窯??滴跛氖哪甑轿迨荒辏?705—1712),江西巡撫郎廷極在景德鎮(zhèn)督造瓷器,故名。釉色以寶石紅、寶石藍、寶石綠最佳,寶石紅有“郎窯紅”之稱。法國人稱“牛血紅”。在紅釉中最杰出。灑藍和霽藍瓷,再上一道極薄釉子,然后加繪金花金彩,華麗靜穆,匠心獨運。素三彩創(chuàng)于此時。青花和斗彩也很有名。
隆慶窯
  明隆慶(1567—1572)時景德鎮(zhèn)官窯。制瓷日益繁巧。瓷胎有厚有薄。青花和五彩都有,五彩繪瓷更趨華縟。器形以碗、盤為主,其它有各種形式的蓋盒,有方勝式、多角式、銀錠式和和長方式等,這是隆慶時期創(chuàng)造的新品種。提梁壺也是這時期新創(chuàng)。紋飾仍沿用龍鳳、魚藻、花鳥和團螭等題材。
南安窯
  宋代瓷窯。在福建南安縣。有窯址近五十處。燒制青瓷及青白瓷。以盤碗器皿最多。青白瓷碗里多刻花和篦劃紋飾,胎較細潔致密。
南山窯
  遼代晚期民窯。在遼寧昭烏達盟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以燒三彩釉陶器為主,另有少量單色和低溫的白釉陶器。胎質細軟,淡紅色。胎上皆掛化妝土。有的白釉和黃釉器上,還加少許綠彩,頗為美觀。窯場規(guī)模很大,專燒茶葉末綠釉和黑釉大型粗瓷器。胎質粗黃厚重,硬度高而堅致。茶葉末綠釉器以雞腿瓶為最多;黑釉器則多甕、罐,其中以雙耳小罐最多。
內鄉(xiāng)大窯店窯
  古代瓷窯。文獻中稱“鄧窯”。在河南內鄉(xiāng)縣大窯店。始于唐,盛于宋,金元時繼續(xù)燒造。宋代以燒青瓷為主,器皿多盤碗。裝飾以印花居多,另有極少數(shù)刻花、劃花器。部分青瓷光素無紋飾,施釉較厚,垂釉處如透明玻璃珠,釉色介于禹縣、臨汝窯之間。
年窯
  清雍正年間,景德鎮(zhèn)燒造的官窯瓷器。雍正四年(1726),年希堯以督理淮安板閘關,兼管景德鎮(zhèn)御窯廠甸,世稱年窯。雍正六年后,由唐英任駐廠協(xié)理官。選料及精,琢器多卵色,或瑩素如銀,皆兼青彩;或描堆暗花,工巧玲瓏。這時釉色發(fā)明很多,以胭脂水釉為最著,胎骨甚薄,里釉極白,被外釉所映照,呈粉紅色,嬌嫩欲滴。另有油綠釉,美如碧玉,俗稱“碧玉釉”。粉彩成熟于此時,所繪花卉,似惲南田、鄒一桂和蔣廷錫畫風,艷麗逼真,生動活潑。
魯山窯
  古代陶瓷窯。在河南魯山縣段店村。唐代以生產花瓷著名。宋、金、元時期燒制白瓷、白釉黑花瓷、黑瓷、青瓷和三彩陶器。
彭縣窯
  宋代瓷窯。在四川彭縣磁峰鄉(xiāng)。是現(xiàn)今在四川境內發(fā)現(xiàn)的唯一的白瓷古窯址。所燒白瓷,釉色潔白。裝飾有刻花、印花、劃花三種??袒ㄒ噪p魚紋最多,常刻、劃并用,與定窯有共同風格;印花紋飾以花鳥為主。
彭窯
  古代瓷窯。亦稱“霍窯”、“霍縣窯”。在山西霍縣陳村。始于金,盛于元。產品主要是白瓷和少數(shù)白地黑花器。白瓷胎土細膩,釉色潔白,制作規(guī)整。器型有仿定折腰盤、洗、盞托、高足杯、蓋罐等。光素無紋者多,也有少量印花裝飾。由于胎中含鋁量高,燒成溫度不足,因此器質極脆。彭窯在古文獻中也有記載,《博物要覽》:“元時,彭君寶仿定窯于霍州者,名曰彭窯,又名霍窯?!?/font>
蒲州窯
  元代北方著名瓷窯。在山西永濟,舊屬蒲州,故名。但未發(fā)現(xiàn)窯址。以法花器見著,胎兒骨為土定,釉色鮮艷,藍如深寶石,紫如深色紫晶(葡萄紫),黃似透亮的金箔,而孔雀綠一色,尤為艷麗?;y多為生物花草,也用開光法作八仙或人物故事。
七里鎮(zhèn)窯
  古代瓷窯。始燒于晚唐,盛于兩宋,終于元。窯址在江西贛州市東郊。是迄今為止,在江西南部發(fā)現(xiàn)的一處規(guī)模最大、燒造歷史最長的宋元古窯場。產品器體厚重、大多為實圈足,施釉不及底。器型有碗、盞、盤、罐、壺等。產品中還有部分外銷瓷。主要品種有青釉、白釉、影青釉和黑釉等。青釉類胎質堅細,釉呈蟹殼青,也有呈暗褐色的。白釉和影青釉胎質細膩,釉質肥厚,呈乳白色。黑瓷有黑釉、醬褐釉、醬紅釉、茶青釉和黑釉窯變等。
青羊宮窯
  唐、五代青瓷窯。在四川成都青羊宮。器皿有碗、杯、盤、罐等。唐代除燒青瓷外,還燒制黃釉褐綠彩圓點紋瓷器。
丘州窯
  唐代窯場。在湖南湘陰鐵罐嘴窯頭山一帶,唐屬岳州,故名。釉色以米黃、紅棕和靛青三色為主。和湖南長沙市郊解放以來唐墓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的帶青(俗稱蟹殼青)、帶黃的器物一致。器物造型極多,有壺、罐、碗和盤等,大小不一。胎土較粗松,故較輕。早期胎多紅色或米黃色;晚期多灰白色。拉坯草率,旋削痕清晰可見。滿釉支燒。
饒窯
  指景德鎮(zhèn)窯。景德鎮(zhèn)舊屬饒州府浮梁縣,故舊時又有“饒窯”之稱,亦稱“饒州窯”。詳見“景德鎮(zhèn)窯”。
榮昌窯
  在四川榮昌縣。清時為著名陶窯之一??滴跄觊g,由甑子窯發(fā)展為長窯,最盛時達二十多座窯場。由粗陶到細陶,以細陶為著,胎骨泥色分紅、白兩種,土質優(yōu)良;釉色有黃、綠、藍、白、黑、黃丹、朱砂等,以釉應用最廣,以紅丹、錫配成的朱砂和以銅砂、黃丹、玻璃渣配成的西綠釉最著。建國后,榮昌陶器繼續(xù)發(fā)展。產品以日用陶為主,泡菜壇珠整體比例協(xié)調,形式美觀,造型結構符合泡菜需要,具有良好功能,是最著名的榮昌陶器產品。其它品種還有罐、壇、壺、瓶等。裝飾以化妝土刻花為特點,有刻線和剔花兩種,紋飾質樸自然。
汝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河南臨汝縣,古稱汝州,因名。北宋時創(chuàng)設。胎土細潤,體有厚薄,釉色近于雨過天青,釉水瑩潤,厚若堆脂,以淡青為主,也有豆青、蝦青、天青和茶葉末等色,尤以燒造的粉青色釉瓷,全身釉水更為勻凈,燒造技術已完全掌握了鐵還原。裝飾技法,一般在釉下印花為多,刻花較少。圖案內容以花鳥為主,纏枝花是汝窯最富特色的一種花紋。布局謹嚴,構圖完美。宋元祐年初曾繼定窯之后為宮廷燒造瓷器,燒瓷時間短,但質量很精。在臨汝南鄉(xiāng)和東北鄉(xiāng),發(fā)現(xiàn)另一種青瓷,專燒民用瓷器,燒制時間長,生產數(shù)量大,稱“臨汝窯”。1955年,汝瓷恢復生產,1962年產出了胎質細膩、釉厚如脂、其聲如磬、晶瑩潤澤的汝窯產品,并取得了歷史上有過的“梨皮”、“蟹爪”、“青麻花”等藝術效果。1973年新建汝瓷廠,又新增粉青、蝦青、茶青、天藍等釉色,生產了各種日用陶瓷器皿。
上虞窯
  古代窯場。在浙江上虞縣。已發(fā)現(xiàn)從西周至宋代的窯址七百多處,是浙江青瓷的重要產地。
勝梅亭窯
  景德鎮(zhèn)古窯場之一。亦稱“楊梅亭窯”。始于五代,燒制青瓷和白瓷,特點與石虎灣窯同。入宋后,改燒青白瓷。
石虎灣窯
  五代景德鎮(zhèn)瓷窯之一。燒制青瓷和白瓷。青瓷胎灰色,釉色青中帶黃,器皿多為盤碗。白瓷器皿有壺盆、水盂、盤、碗等。青瓷、白瓷均用支燒法。
石灣窯
  明清著名民窯之一。在廣東佛山市石灣鎮(zhèn)。始于宋。以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稱。從傳世器看,器體厚重,胎骨暗灰或灰白。釉飾善于仿鈞窯而有所創(chuàng)造,厚而滋潤,彩翠披離,俗稱“泥均”,又稱“廣均”。以藍、玫瑰紫、黑彩、翠毛釉等色最佳。產品品種很多,有日用器皿、文具和陳設器具,瓦脊是其有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品種,而以漁、樵、耕、讀為主題的陶塑則是石灣窯具有典型性的品種。建國以后,傳統(tǒng)品種和技藝得到繼承和發(fā)展,除生產大量日用陶器外,陳設性陶器,尤其是具有獨特風格的陶塑,在國內外受到好評。陶塑題材廣泛,除傳統(tǒng)人物外,還有現(xiàn)代人物和動物。釉色豐富,流動自然,不僅在陶塑上有優(yōu)美的藝術效果,而且在花瓶、燈座、文具、花盆等陳設性陶器上也有豐富表現(xiàn)力。著名陶塑藝術家有劉傳、莊稼等。
壽州窯
  唐代瓷窯。窯址在安徽淮南市上窯鎮(zhèn)、觀家崗、余家溝、外窯等地。唐代屬壽州,故名。隋時為淮南窯所在地,燒制青瓷。入唐后改燒黃釉瓷,《茶經(jīng)》:“壽州瓷黃、茶色紫”。釉下施用化妝土,釉層透明,釉面光潤,開小片紋。釉色有蠟黃、鱔魚黃、黃綠等。器皿有碗、盞、杯、缽、注子、玩具等。胎體厚重,器多平底。坯體制作有輪制、模制、手制三種。
樞府窯
  樞府窯宋代已開始燒制,當時景德鎮(zhèn)人稱為“御土窯”,色青,深淺不一,淡者號月下白,有花紋者地白花青。元代樞府窯器,亦稱“樞府器”、“卵白釉器”。為景德鎮(zhèn)民燒供御瓷器。胎體厚重,釉呈失透狀,色白微青,似鵝蛋色,故稱卵白,純正的卵白釉,實為明永樂甜白釉的前身。常見器皿有盤、碗、高足碗等,式多小足。裝飾以印花為主,盤、碗等器皿采用壓模印花。
唐山窯
  在河北唐山。始于明永樂年間,燒制粗陶。清末有發(fā)展,制作粗瓷。解放前略產細瓷。唐山盛產礬土、粘土和長石等制瓷原料,又有豐富的煤碳資源,解放后飛速發(fā)展成為全國著名的產瓷區(qū)。著名產品有細白瓷、骨灰瓷等,釉色溫潤,造型細長秀麗。裝飾上使用噴彩方法較早,以滿地噴彩為主要特色。并在繼承傳統(tǒng)的戧金、描金、彩繪加金等裝飾方法基礎上,制作成功雕金噴彩、腐蝕金、炙金等品種。尤其新彩一種,使用極廣,繪制亦精。1982年,又和清華大學聯(lián)合研制成功鐵紅金圈結晶釉,藝術水平很高。
唐窯
  清代乾隆元年至十四年(1736—1749)、十七年于二十一年(1752—1756)九江關監(jiān)督唐英掌管景德鎮(zhèn)窯務時燒制的官窯瓷器。仿古采今,造型設計,制瓷技術,裝飾方法等,工細逼真。據(jù)文獻記載,高溫及低溫顏色釉有五十七種之多,集中了歷代名窯釉色之大成。為乾隆朝代的瓷器代表。
同安窯
  唐代瓷窯。在福建同安縣。所燒瓷器淺黃白沙胎,淺綠玻璃釉,多大開片。碗多葵口,壁形足。

同安窯
  宋代瓷窯。在福建同安縣。以燒青瓷為主,兼燒青白瓷。器皿以碗為多,碗里外細線條劃花及篦劃紋飾。
銅官窯
  唐代名窯。在湖南長沙銅官鎮(zhèn)瓦渣坪。亦稱“長沙窯”、“瓦渣坪窯”。釉色有青、黃、白等色。并首創(chuàng)釉下彩器和在瓷器上彩繪的裝飾技法,即在青釉下用褐色或綠色斑點組成幾何圖案,在白釉或青黃釉下用筆繪云彩和幾何紋。此外,還有模塑貼花、印花、刻花、堆花等裝飾。造型有壺、瓶、杯、盤、碗、燈和生動可愛的鳥、獅、豬、魚、青蛙等玩具。明代以后,銅官窯所產有大缸、酒甕和廣缽、茶壺等日用陶器。建國初期,以產綠釉、黃釉陶器為主,有水罐、壺等。以印坯和拉坯法成形,印坯模上刻有花紋,成型和印花一次完成。1966年后,發(fā)展較快,新增棗紅、黑紅等色釉。1976年,創(chuàng)制了炻瓷成套餐、茶具,胎質細膩,釉面光滑,機械強度高,有咖啡、谷黃、米白、紫金、淺藍等釉色,飾以各種花邊,亦有絲網(wǎng)貼花、印花、釉下復色彩繪等。

瓦渣坪窯
  見“銅官窯”。
銅官窯
  唐代名窯。在湖南長沙銅官鎮(zhèn)瓦渣坪。亦稱“長沙窯”、“瓦渣坪窯”。釉色有青、黃、白等色。并首創(chuàng)釉下彩器和在瓷器上彩繪的裝飾技法,即在青釉下用褐色或綠色斑點組成幾何圖案,在白釉或青黃釉下用筆繪云彩和幾何紋。此外,還有模塑貼花、印花、刻花、堆花等裝飾。造型有壺、瓶、杯、盤、碗、燈和生動可愛的鳥、獅、豬、魚、青蛙等玩具。明代以后,銅官窯所產有大缸、酒甕和廣缽、茶壺等日用陶器。建國初期,以產綠釉、黃釉陶器為主,有水罐、壺等。以印坯和拉坯法成形,印坯模上刻有花紋,成型和印花一次完成。1966年后,發(fā)展較快,新增棗紅、黑紅等色釉。1976年,創(chuàng)制了炻瓷成套餐、茶具,胎質細膩,釉面光滑,機械強度高,有咖啡、谷黃、米白、紫金、淺藍等釉色,飾以各種花邊,亦有絲網(wǎng)貼花、印花、釉下復色彩繪等。
碗窯鄉(xiāng)窯
  古代瓷窯。在福建泉州。始于宋,終于元。產品以青白瓷為主,并有少量青釉器。

萬歷窯
  明萬歷(1573—1620)時景德鎮(zhèn)官窯。萬歷明代歷時最久的一朝。出品優(yōu)良,青花器都按嘉靖青花瓷形式燒制,象雙耳活環(huán)瓶、出戟尊和圓捧盒等。五彩瓷的發(fā)展,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鮮艷可愛,用筆雖簡率,卻很自然。五彩花朵中常捧回、蒙、藏等文字,以應廟宇供器的需要,俗稱“真言字”和“喇嘛字”。兩面夾彩也很多。器形眾多,除了普通用具碗、碟、杯、盤、盞、盒外,如酒海、爐、半邊葫蘆瓶、花缸、醋注、花尊、水滴、筆筒和扇匣……之類,無一不備。多層套盒是這時所新創(chuàng),幾層疊套,每層一屜,每屜數(shù)格組成不同形式花紋。紋飾方面,不論取材和表現(xiàn),比嘉靖窯更加擴大和發(fā)展?;ɑ苌绞\用較多,其間常點綴有蜻蜓、蚱螞、蜜蜂和蝴蝶。
烏泥窯
  見“建窯”。

吳興窯
  東晉瓷窯。在浙江吳興,故名。瓷胎色灰白。器多平底。青釉,釉色內呈黃色,有的在釉上加褐彩,釉有開片。
西村窯
  古代瓷窯。在廣州西村。始于晚唐,盛于五代和北宋。胎色白。釉色以青釉為主,也有米黃、黑、醬色和褐色等。施釉均勻,釉不過器足。紋飾有印花和刻劃花,印花紋風格與耀州窯極其相似,也有在釉上或釉下用墨綠等色繪云紋和花卉等圖案的。器型有盤、碗、罐、壺和枕等,也有玩具和文具類。
西山窯
  古代瓷窯。在浙江溫州西山。東晉時燒制青瓷,胎為灰色和淡土黃色,質較松。釉肥厚,以淡青為主,少細開片。裝飾上多在器物內外刻劃蓮瓣紋,也有青褐加褐彩的。深口寬底高碗為其典型作品。西山窯在唐、五代和宋時,繼續(xù)燒造青瓷
西窯
  見“平定窯”。

湘湖窯
  宋代景德鎮(zhèn)窯場之一。有兩處:1、在窯前山,制品胎骨堅致,釉作灰青色;2、在窯欄山,制品有胎骨細膩潔白、施釉勻凈的白瓷及青瓷等。
湘陰窯
  隋代瓷窯。在湖南湘陰。唐時為岳州窯所在地。器皿有碗、盤、缽、高足盤、四系罐、盤口壺等。胎壁較厚。釉色有青、黃、褐、醬色等,局部釉因窯變呈紫、藍色。青釉瑩潔閃光,呈透明或半透明狀,釉面多開片。器物均施半釉,釉層較薄。
蕭山窯
  東晉瓷窯。在浙江杭州蕭山,故名。1954年7月發(fā)現(xiàn)。以燒青瓷為主。胎灰色,盤碗為平底足,下有大塊支燒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為多,此外有天雞壺、四耳雙鋪百銜環(huán)壺、燈和盞等。特征是在盆、碗、盂等口沿上,有排列整齊的褐色斑點;有的在器物內壁或外壁釉內瓷坯上,刻劃著粗健有力的蓮瓣圖案,線條細而有力。
蕭窯
  古代瓷窯。創(chuàng)燒于唐,終于金。窯址在安徽蕭縣白土鎮(zhèn)。唐代除燒黃瓷外,兼燒白瓷和黑瓷。黃瓷產品均為平底碗,胎體厚重,胎質不純,釉色黃中閃綠。入宋后以燒白瓷為主。金代所燒白瓷,胎質較細;釉面不平,有起泡、崩釉現(xiàn)象。器皿除碗外,還有枕、雙耳罐等,其中底足寬而邊淺、口徑大而壁侈的碗,是當時一種較特殊造型。金代蕭窯燒瓷除白釉外,,還有黑釉、白釉黑花、黃釉等品種。
小南窯
  明代景德鎮(zhèn)著名民窯之一?!毒暗骆?zhèn)陶錄》:“鎮(zhèn)有小南窯,明末燒造,窯獨小,制如蛙伏,當時呼蝦蟆窯。器粗整,土埴黃,體頗薄而堅。惟小碗一式,色白帶青,有青花,花止蘭朵、竹葉兩種。其不畫花,惟碗口周描一二青圈者,稱白飯碗。又有撇坦而淺,全白者仿宋碗,皆盛行一時?!?/font>
小仙壇窯
  東漢晚期瓷窯場。在浙江上虞縣上浦鄉(xiāng),所產青瓷通體施釉,釉層比原始青瓷顯著增厚,釉層透明,有較強光澤度。燒成溫度達1310±20℃,顯氣孔率為0.62%,吸水率為0.28%,抗彎強度達710公斤/厘米2,三氧化二鐵和二氧化鈦含量分別為1.64%和0.97%。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它已具備了成熟瓷器的各種條件。除青瓷外,小仙壇窯還燒造印紋陶。
新安城關窯
  宋代瓷窯。1980年前后發(fā)現(xiàn)。在河南新安城關。產品品種較多,制作工藝水平也較高。其中青瓷以印花裝飾為多??袒ㄆ鞑欢啵谱骶?。裝飾上受耀州窯影響較大。
邢窯
  唐代最著名白瓷窯場。所燒白瓷,胎質細潔,色純白而極堅硬。釉色白潤,有的微微閃黃,帶些乳白色。胎與釉之間,有一層護胎釉(化妝土)。器內施滿釉,器外釉不到足。碗多折邊,圈足厚而底平。作風樸素,不帶紋飾。前人以“皎潔如玉”比邢窯之白。傳窯址在河北內丘,當時屬邢州,故稱“邢窯”。但內丘窯址迄今尚未找到。1980年在鄰近內丘的臨城縣祁村,發(fā)現(xiàn)唐白瓷窯址,證實了邢窯的存在。
修內司官窯
  見“兩宋官窯”。

宣德窯
  明宣德(1426—1435)時景德鎮(zhèn)官窯。是明代官窯最盛時期。燒制最優(yōu)秀的是青花、祭紅、甜白和霽青。青花器,瓷胎潔白細膩,青花原料用南洋輸入的“蘇泥勃青”,應用這種青料施于釉內,燒成后色料深入釉里,清晰明麗,具有渾然莊重的藝術效果。祭紅,又名霽紅、寶石紅,因其為祭郊壇用器所創(chuàng)之色,故名;其色如雨后霽色,故又稱霽紅;據(jù)傳用西洋紅寶石入釉,所以也叫寶石紅。瓷器造型多樣,鏤空器也很多。選料、制樣、畫器、題款和燒制,無一不精,所以明代瓷器以宣德窯為第一。
楊梅亭窯
  見“勝梅亭窯”。

陽城窯
  古代瓷窯。文獻有不少記載。1980年前后在山西陽城縣東關外的窯畔間發(fā)現(xiàn)一處窯址。以燒制白瓷為主,多為盤、碗等器,有折腰盤,顯系仿定作品;定窯大量生產的蓋缸等,窯址也有發(fā)現(xiàn)。胎色較灰,為增加白度,均敷一層白化妝土。
耀州窯
  宋代名窯之一。窯址在陜西銅川市黃堡鎮(zhèn)附近,宋屬耀州,故名。是宋代北方民間青瓷的主要產區(qū)之一。唐代已開始燒造白、黑釉瓷。北宋開始燒造青瓷,北宋末為盛期。器型以碗、盤、碟、罐、盒、瓶為主,胎質灰白而薄,釉色勻凈,有的青如橄欖,有的稍綠,也有的微微閃黃?;y多為自由流暢的刻劃花和結構嚴謹豐滿的印花。內容有牡丹、菊花、蓮花、魚、鴨、龍和鳳等,其中以蓮花最多,風格粗放健美,筆觸生動有力。同時或稍晚仿燒耀州窯青瓷的有河南臨汝窯、宜陽窯、寶豐窯、新安城關窯、禹縣鈞臺窯、內鄉(xiāng)大窯店窯等。從而形成一個與越窯風格有別的北方青瓷窯系。金、元時期,耀州窯繼續(xù)燒造,但質量已不如宋代,胎釉較粗厚,花紋也較前簡單。建國以后,在恢復宋耀州窯產品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宜興窯
  在江蘇宜興,故名。燒造陶瓷歷史悠久,秦漢時宜興地區(qū)陶窯密布;兩晉時在均山燒青瓷,唐初在歸徑等地大量燒制,至晚唐、五代成為南方民間著名青瓷窯;宋、元時期,丁蜀與西渚一帶大規(guī)模燒造日用陶和早期紫砂。明清時成為當時的燒陶中心,窯場主要在丁山、蜀山和湯度(今丁蜀鎮(zhèn))等外,蜀山窯以紫砂為主(參見“宜興紫砂陶”),并大量燒造黑貨。丁山窯以日用陶為主,而以均陶見著(參見“均陶”)。日用陶有粗、溪、黑、黃、白、綠貨等細別。粗貨指大中小缸壇產品,形美、質堅、價廉;溪貨指湯度的甕頭,是腌菜的重要容器;黑、黃貨為小件盆罐類;白、綠貨是與缸壇套燒的小件,以方斗和砂鍋為著。建國后,宜興除傳統(tǒng)的紫砂陶、均陶有很大發(fā)展外,還恢復了青瓷生產,新創(chuàng)了花釉陶和精陶等產品,是我國重點陶瓷產區(qū)之一。
宜陽窯
  宋代瓷窯。在河南宜陽三里廟等處。以燒青釉為主,兼燒白釉、白釉黑花及黑釉等品種。青瓷施釉稍厚,色較多樣。裝飾有印花、刻花等。青瓷刻花先刻出花葉輪廓線,花筋葉脈以篦狀工具劃刻,風格與耀州窯完全相同,碗里滿刻菊瓣紋、罐蓋面刻百折紋等也均與耀州窯風格相近。
永福窯
  宋代瓷窯。在廣西永福。產品以燒青瓷為主。有刻花和印花兩種裝飾。器皿有盤、碗、碟、壺、罐等。釉色以青黃、翠綠具有代表性,尤以翠綠釉色為美,翠綠釉碗中還印有耀州窯風格的纏枝菊紋。
永和窯
  見“吉州窯”。永嘉窯
  古代瓷窯。在浙江永嘉縣。始于東晉,經(jīng)唐代迄于宋初。出產青瓷,屬甌窯系統(tǒng)。
永樂窯
  明永樂(1403—1424)時景德鎮(zhèn)官窯。制瓷工藝在元瓷基礎上有很多創(chuàng)新。胎質細膩潤滑,色潔白。厚胎較多,而以脫胎素白器名傳于世。器物造型以優(yōu)美俊秀、厚薄適度為特點。大件器皿較少,圈足較低矮。著名典型器物有壓手杯、僧帽壺等。壓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畫雙獅滾球,球內有“大明永樂制”或“永樂年制”小篆。色釉以甜白、鮮紅、翠青等最著名。甜白釉質潔白、溫潤如玉、肥厚如脂;翠青釉薄而勻,色澤近于粉青,可與龍泉上品媲美。另有“影青”器,胎極薄,暗刻龍紋,表里均可映見,花紋微現(xiàn)青色,成就也很大。永樂窯裝飾手法多樣,有刻花、印花、劃花、青花、青花加金彩、里印外刻等,并新創(chuàng)彩錐拱樣。
玉溪窯
  明代景德鎮(zhèn)窯以外生產青花瓷的重要窯場。在云南玉溪縣。所燒青花瓷胎質較松,釉色灰青,紋飾簡單粗壯,以魚藻、折枝花及四佛杵等花紋居多。器型有大碗、大盤等。此外還燒造青瓷。
越窯
  唐、五代時最著名的青瓷窯場和青瓷系統(tǒng)。所燒青瓷代表了當時青瓷的最高水平。中心窯址在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帶,越窯青瓷系統(tǒng)則包括紹興、上虞、余姚、寧波、諸暨、鎮(zhèn)海等地的青瓷窯。這一帶自東漢開始,就是我國瓷器生產的主要窯場之一。唐時屬越州,故名。越窯青瓷胎質堅硬、釉色瑩潤、純凈如翠。裝飾上多為刻花和印花,紋樣活潑優(yōu)美,富有濃郁的詩歌情趣。唐代詩人陸羽贊越窯青瓷“類冰”、“似玉”、“越州第一”,陸龜蒙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詩句贊美它的“巧奪天工”。五代時設官監(jiān)造越窯青瓷,專供宮廷使用。北宋后,越窯逐漸衰落。越窯青瓷曾大量出口,在亞、非、歐各地均有遺物發(fā)現(xiàn)。
正德窯
  明正德(1506—1521)時景德鎮(zhèn)官窯。彩器多黃地綠龍;五彩碗以淡青淺綠為地,釉色厚實透徹,顏色鮮艷。青花較宣德為淡,佳者古菁可賞。霽紅也頗突出。在供器中有用回族文字構成的圖案,稱“回回花”,這種裝飾前所未見。在外銷瓷中,也有畫西洋圖案的。
周公窯
  明代景德鎮(zhèn)著名民窯之一。據(jù)記載,隆慶、萬歷年間,蘇州人周丹泉為當時著名燒瓷高手,在景德鎮(zhèn)燒造瓷器,人長“周公窯”和“周窯”。善仿古瓷,所仿宋代定窯非常逼真。又能燒制陶印、文具、辟邪和瓦鈕等,都用火范,成色如“白定”,文體古雅,很受歡迎。
邛窯
  古代名窯。亦稱“邛崍窯”。窯址在今四川邛崍四方堂,古代屬邛州,故名。燒造年代延續(xù)較長,上起隋代,下至宋代,以唐代最為著名。以燒制青、褐、綠釉和彩繪等器物為主,器形有盤、碗等,還生產各種瓷塑玩具。胎色甚多,有灰色、土黃色、醬黃色、黃中帶褐等。胎中都有分布均勻的細砂料,胎較厚,份量較重。唐邛窯器彩繪裝飾與長沙窯的許多共同之處,青釉褐綠斑和釉下彩繪品種較多。

邛崍窯
  見“邛窯”。
郟縣窯
  唐代瓷窯。在河南郟縣黑虎洞和黃道。產品以白瓷為主,黃瓷次之,此外還有黑瓷。
婺州窯
  浙江境內越窯以外著名瓷窯。窯址在浙江金華。唐陸羽《茶經(jīng)》列其為青瓷窯第三。始于三國,唐宋時窯場遍于金華、蘭溪、東陽、永康、武義等縣,至元代仍有窯場繼續(xù)燒造。婺州窯西晉晚期開始使用紅色粘土做坯料,燒成后胎呈深紫或深灰色。由于使用白色化妝土,釉層滋潤柔和,釉色在青灰或青黃中微泛褐色。釉面開裂,并有奶黃或奶白色晶體析出,是婺州窯青瓷特有現(xiàn)象。宋婺州窯精品中,還有青翠、豆青、草青、粉綠等色,并有光澤感。婺州窯歷代制品屬民間用瓷,器類少于越窯,主要是盤口壺、罐、盆、碗、瓶等日用器皿,多數(shù)制作較為粗糙。三國西晉時曾生產豬圈、水井等明器,唐以后生產過多角瓶、堆紋瓶等明器。瓷器造型類似越窯、甌窯,風格在樸實大方;裝飾簡樸,均為刻劃花紋。
臧窯
  清代沿明制,在景德鎮(zhèn)設御廠,經(jīng)辦官窯器,但實行“官搭民燒”制。且習慣上以督窯官命官窯名,著名者均在清前期。臧窯即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1680—1688),臧應選在景德鎮(zhèn)督造的官窯。單色釉成就最大,以鮮紅(豇豆紅)為最著。其余諸色俱備,有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四種尤佳。其澆黃、澆紫、澆綠、吹紅、吹青者亦美。青花和五彩瓷,雖出于宣德、成化窯作法,而更超越宣、成。
甌窯
  古代瓷窯。在浙江溫州、永嘉、瑞安一帶。浙江境內僅次于越窯的制瓷業(yè)集中地。始于東漢,終于宋。晉杜毓《荈賦》:“器擇陶揀,出自東甌”,潘岳《笙賦》:“披黃苞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醽”。甌窯瓷胎呈色較白,胎質細膩,釉色淡青,透明度較高,時稱“縹瓷”。晚唐前后,釉色純青或青黃,滋潤如玉。甌窯品種,大多與越窯相同,且注重藝術造型。晚唐時碗、盤、壺、盞托等仿花果造型,活潑秀麗。
醴陵窯
  在湖南醴陵。清代為南方著名瓷窯之一。以白瓷和釉下彩瓷見著,青花亦頗盛行。白瓷胎質細潤,釉面光潔,與景德鎮(zhèn)窯、德化窯鼎足而立。二十世紀初,創(chuàng)造釉下五彩瓷,胎薄膩、釉潔白,花紋晶瑩潤澤,不易磨損,經(jīng)久不褪色,清末曾先后參加過幾次博覽會,均獲得一等金牌獎。建國后,醴陵瓷器有了很大發(fā)展和提高。釉上色料由五種發(fā)展到二十余種,通過調配還可變成上百種復色;并發(fā)展了釉下貼花、印花、噴花等裝飾新工藝。六十年代初成立了專燒釉下五彩瓷的群力瓷廠。1979年,醴陵釉下五彩餐、茶具獲國有金質獎。除日用瓷外,陳設瓷品種也很豐富,有大型瓷板畫屏風、大型花瓶、大小掛盤、薄胎瓷等。另外還有瓷塑人物和動物。
盞窯
  南宋民間瓷窯。在江西鉛山縣新安鄉(xiāng)盞窯里?!氨K窯里”應是古代沿用下來的鄉(xiāng)里名稱。盛產黑釉茶碗,古代稱茶盞,故名盞窯。除茶盞外,也燒制一些與茶具有關的器具,如茶罐、湯壺和儲水壇等。
盂縣窯
  古代瓷窯。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元一統(tǒng)志》:“石甘有窯十處在盂州?!薄队罉反蟮洹罚骸坝劭h磁窯一座,在縣東南三十里?!?977年在山西盂縣磁窯坡發(fā)現(xiàn)窯址。產品以白瓷為主。裝飾有印花、刻花等,也有的以鏤空裝飾器足。
鐵店窯遺址

鐵店窯遺址位于浙江省金華縣瑯琊鎮(zhèn)鐵店村及其周圍的山坡上,其年代上起北宋(公元960年),下至元代(公元1271年)。
鐵店窯燒造的瓷器品種有青釉瓷器和乳濁釉瓷器,以乳濁釉瓷器為主。乳濁瓷器是鐵店窯最具特色的產品,種類不但有碗、盤等日常生活用器,還有三足鼓釘洗、鬲式爐和花盆等。乳濁釉是一種二液相分相釉,燒成后,呈天青、天藍、月白色,均具有繭光般幽雅的藍色光澤,沒有帶銅紅斑彩的,藝術效果頗佳。器物紋飾以素面為主。
鐵店窯乳濁釉瓷器與北方同時期的乳濁釉瓷器有明顯的區(qū)別,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中元代燒制的乳濁釉瓷器曾遠銷海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