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就要到了,這是一個祭拜祖先、修墳立碑的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也是已經(jīng)流傳了幾千年,我們中國人的講究,不忘祖先,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tǒng)。清明是一個節(jié)日,同時也是一個節(jié)氣,是唯一個有雙重身份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上墳是一種祭奠先祖,同時也是體現(xiàn)孝心的很好的形式。我們平時很少有時間去上墳,借清明節(jié)去看一看,在墳頭上加點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補一補,的確是件好事情。
那么我們在祭祖的時候,是先修墳還是先燒紙錢呢?這個是有講究的,因為我們祖先的墳地,在野外,并不經(jīng)常去整理,肯定是長滿了野草,如果就這樣直接就去燒紙錢,那肯定是不行的,顯得沒有孝道,自己的祖墳都不去整理,就直接燒紙錢,也是對祖先的不敬。所以,在祭祖的時候,一定要提前一兩天到墳地上整理墳地。
也就是在清明節(jié)前兩天就應該去修好墳地,因為,有一些墳地,日久失修,會有坍塌,墳上的土也會流失,所以必須把這些都修理好,還要把雜草也除去,把墓地平整一下,看起來也舒服,也顯得對祖先的敬畏。我們在修祖墳的時候,切記不要亂動墳上的石頭,不能因為它不好看而換掉,而是只能,從外邊再找別的石頭加進去,讓其更穩(wěn)固就好。墳上的土也一樣,不能因為多而鏟掉,總之是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現(xiàn)在有很多人,總是把祖墳修理得富麗堂煌,這樣做并不是好事,墳地主要是在野外,要有草有樹木,如果把墳地整得一棵草都沒有,那就失去了墳地的意義,也可能因此,把興旺的家庭敗落下來。當把墳地整理好之后,最好也是等到了清明節(jié)那天的早上,帶上祭品、香火、紙錢等等去拜祭。
拜祭的時候,也是等你上香,擺好祭品了再燒紙錢,可以放鞭炮的地方,就放一些鞭炮。如果,附近有森林或草木太多則一定要注意防火,也不要放鞭炮。當然,有一點必須注意,一定要做好降火意識,燒完紙錢,祭拜完成,必須看好燒紙的火要完全滅掉才能離開,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