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鄭曼青《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頁12。
36.鄭曼青《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頁54。
37.劉煥東《溫縣陳品三太極拳譜后敘》,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頁432。
38.《太極拳名義說》,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頁127。
39.《太極拳纏絲精論》,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頁74。
40.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頁159。
41.孫祿堂《太極拳學》,《序》,頁1。
42.《老子》原文為“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43.陳曾則《太極拳學序》,孫祿堂《太極拳學》,頁1。
44.因此陳微明以“專氣致柔”解釋太極拳之事,亦可能自民國六年即開始,未必是受孫祿堂書序的影響。事見孫紹濂《序》,陳微明《太極拳術》。
45.陳微明《太極拳答問》,民國十八年上海致柔拳社出版,臺北:逸文,二○○二年重印。頁5。
46.陳微明《太極拳答問》,頁13。
47.由此更可見陳家太極拳未必接受《十三勢行功心解》等太極拳經(jīng)論的論點。
48.鄭曼青《序》,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頁3。另,陳微明對不用氣的解釋為:“此氣言后天之氣也。蓋養(yǎng)氣之氣為先天之氣,運氣之氣為后天之氣。后天之氣有盡,先天之氣無窮。”亦可參看。見《太極拳術》,頁68。
49.于近三十年后撰寫的《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中,則曰:“所謂內(nèi)家拳者,乃基于黃老之哲理?!庇衷跁辛ⅰ豆?jié)錄前哲要言之與太極拳運動有關合者》專章,此章共四節(jié),分別為摘錄《易經(jīng)》《老子》《易系辭傳》《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與太極拳有關合者。
50.鄭曼青《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頁2。
51.據(jù)鄭曼青所說,楊澄甫對這些要訣十分珍密,曾曰:“余如不言,汝雖學三世,不易得也。”見鄭曼青《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頁45。
52.鄭曼青《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頁45。
53.鄭曼青《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頁22。
54.鄭曼青《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頁55。
55.《太極拳體用全書》之《例言》,頁11。
56.鄭曼青《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頁22。
57.鄭曼青《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頁2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