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草價格已超越黃金,令黃金這一硬通貨汗顏。其實,除了蟲草,其它中藥材也接棒漲價風潮,刮起一陣“通脹”之風。而由于中藥材的資源屬性及受多重因素影響,其價格上漲或許還將成為常態(tài)。那么,就相關上市公司而言,在這一“通脹”格局之下,其生產經營將不可避免的受到沖擊。不過,分析指出,處于中藥上游的飲片類企業(yè),或將為受益者;而這也是昨日相關個股成為市場中耀眼的明星主要原因。
10月以來的中藥原材料價格漲價潮,其波及面繼續(xù)擴大。記者獲悉,目前,冬蟲夏草的價格區(qū)間基本處在每斤3萬到11.5萬元之間,銷售均價為每斤5萬元左右;而據中國中藥協(xié)會中藥材信息中心的統(tǒng)計數據,對今年9月份市場537種中藥材價格的監(jiān)測表明,84%的品種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其中漲幅在半成到一成的占28%,升幅超過一成的占27%。那么,誰是中藥價格上漲的背后推手?對A股中藥上市公司而言,又將意味著什么?
藥材暴漲:兩大因素推動
目前藥材價格到底是怎樣一個情況?在成都經營了二十多年中藥材生意的林先生對此很有感觸:“目前市場上80%的中藥材都在漲價,不要說蟲草、三七這樣的名貴藥材了,就連中醫(yī)里最普通的草藥,價格也有翻倍的。”林先生稱,“往年也有藥價上漲的時候,但像今年這樣集體漲價的火爆局面已經很多年沒有發(fā)生了。”
至于漲價的原因,林先生認為,首先氣候是重要的原因。“很多藥材對氣候要求很高,比如喜陰的藥材,遇到持續(xù)干旱年份,很可能顆粒無收。”事實上,在林先生的記憶里,2007年也出現過這樣的情況,“當年白術的漲價就是一個典型”,林先生介紹到,“白術作為常用藥材,每年全國的需求量在萬噸以上,作為三年生的菊科植物,白術收獲期較長,它喜涼爽氣候,怕高溫高濕,采收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但2007年的水災致使白術苗損失較重,致使當年11月采收期來臨時候白術價格一漲再漲。而2010年夏季極端的天氣,導致目前大量白術苗種后無收,漲價前白術每公斤在20到30元,現在差不多接近50元一公斤了。”
另據了解,近一個月以來,除蟲草和白術外,價格上漲幅度超過50%的還有三七、金銀花、枸杞、太子參等藥材,而黃連、連翹、桔梗、百合、麥冬、玉竹、甘草等常用中藥材,以及紅參、桂圓肉、黃芪、當歸等滋補性中藥材的價格上漲幅度亦在三成以上。
此外,林先生也認為,今年大量外來資金的涌入,亦是推高藥材上漲的原因。“做藥材是門學問,一般都是家族企業(yè),以前市場情況好的時候,藥材商最多選擇囤貨的方式來提高售價,不過漲價的往往是當年采收較少的品種,并不會造成藥材價格的大面積上漲。但今年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很多原來炒房資金來炒藥材,盲目收購也是目前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上市公司:多種手段應對
面對來勢洶洶的原材料漲價潮,中藥類上市公司目前的生存狀態(tài)到底如何?
記者首先聯(lián)系到了太極集團(600129,股吧)證券部相關人士。據悉,太極集團于2003年在四川康定投建了一個蟲草種植基地,已經于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由此太極集團成為了A股中少數幾家涉及蟲草種植概念的上市公司。“我們確實有一個蟲草種植基地在康定,不過目前并沒有形成規(guī)模效益。”上述證券部相關人士講到,“而且這個種植基地產出的蟲草都是公司自用的,并不對外銷售,因此也談不上會因蟲草的漲價而獲取經濟效益。”不過,在記者的采訪中,上述人士也承認三七等藥材的漲價,會影響到公司成品藥材的成本問題,但對今年業(yè)績影響幅度并不大。
同仁堂(600085,股吧)作為國內中藥行業(yè)的龍頭,目前年產中成藥約26個劑型、1000余種,其中烏雞白鳳丸、感冒清熱顆粒、牛黃清心丸、牛黃解毒片、安宮牛黃丸、大活絡丸銷售額都在1億元以上,其證券代表李泉琳談到:“公司大部分銷售收入都來自成品藥的銷售,目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會提高生產成本,而由于藥材銷售在公司所在比例不大,因此目前還看不出收益。”
東阿阿膠(000423,股吧)作為全國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yè),阿膠年產量、出口量分別占全國的75%和95%以上。面對近期阿膠價格的持續(xù)走高,公司證券代表王鵬告訴記者,目前已經將阿膠塊產品的出廠價上調了10%左右,并表示在未來有可能將繼續(xù)上調該產品的價格。不過,將生產成本向下游轉移并非是東阿阿膠應對此次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唯一方法。“復方阿膠漿作為我們公司的中端產品,我們目前主要采取的是擴大銷量的方式,因此目前還沒有提價的決定,不過這樣的舉措會影響到該產品的毛利率。”
在天士力(600535,股吧)的主打產品——復方丹參滴丸中,10%的生產成本來自于三七,面對目前該藥材價格的迅速上漲,天士力證券部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對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采取了應對措施,比如三七我們就有五年左右的貯備量,以保證生產成本不會受短期內市場巨幅波動的影響。”此外,上述人士亦認為,“往后看,中藥材的資源屬性將越來越大,價格上漲或許將成為常態(tài)”。
受益公司:飲片企業(yè)有戲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大部分中藥公司都在喊“苦”。不過,分析人士表示,處于中藥上游的飲片類企業(yè),或將成為少數受益的企業(yè)。如中藥飲片的龍頭康美藥業(yè)(600518,股吧),其今年一季度和中期凈利潤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就是三七等中藥材價格上漲導致公司中藥材貿易業(yè)務利潤大幅增加。據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為廣東中藥飲片龍頭,且地處以交易珍稀藥材為特色的普寧市,具備一定的定價和提價能力,目前已占到具有30億元廣東市場10%份額。
不僅如此,在面對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的四季度,投資者亦可從更多的方面挖掘到投資機會。英大證券行業(yè)分析師宋文昭表示,建議關注四季度產品價格有望上漲的公司,如康美藥業(yè)、東阿阿膠進入銷售旺季,阿膠塊可能提價、云南白藥(000538,股吧)牙膏和透皮已經占凈利比重很大,明年牙膏增速可能達到60%、馬應龍(600993,股吧)基本藥物出廠價有提價基礎、江中藥業(yè)(600750,股吧)健胃消食片價格有提升空間、片仔癀(600436,股吧)片仔癀有漲價預期。
而國泰君安認為,在目前三季報的密集披露期,可關注三季報預期良好,且估值較低的品種:科倫藥業(yè)(002422,股吧)、康緣藥業(yè)(600557,股吧)、眾生藥業(yè)(002317,股吧)、益佰制藥(600594,股吧)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