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
劉克莊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
開頭以“梅謝了”三字說明季節(jié)正當(dāng)柳垂金絲的早春。春梅謝去,引起作者一系列的聯(lián)想。他想起這時中原大地宋、金邊界地區(qū),該也在凍解冰融、逐漸轉(zhuǎn)暖了吧?宋、金自“紹興和議”之后,兩國邊境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guān)為界,所謂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鴻歸早”也暗示著國境線的南移。另外鴻歸本來早于燕歸,晁沖之在《漢宮春》一詞中寫道:“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準(zhǔn)是有、南來歸雁,年年長見開時?!兵櫻銕е嗌偃说墓蕠?,越過那冰雪初溶的“塞垣”,飛往淪陷已久的中原。
接下去“鴻歸早”三句,要借鴻雁帶訊問候故都父老。大梁,是戰(zhàn)國時魏國首都名,即北宋汴京。范成大曾于孝宗乾道六年為“祈請國信使”去金國索取河南“陵寢”,一路有詩,其中《州橋》詩寫他在汴京州橋看到父老們切盼恢復(fù)中原的心情,“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而楊萬里則用不同的寫法道出中原百姓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只能忍淚吞聲,“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保ā冻跞牖春铀慕^句》)好不容易看到宋朝派來的使臣,遺民父老才能傾吐亡國之痛。鴻雁雖然每年都要回到江南,但又無法為他們傾訴苦情。本詞作者將希望寄托于鴻雁,想象它能作為來自南方的問候使者,使遺民父老見雁猶如見到江南故人,從而得到慰安。
下片進(jìn)一層表達(dá)了對故土、故都的深切懷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鎮(zhèn)江一帶已經(jīng)接近前線,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沖要之地?!斑吢暻摹保高@一帶平靜無戰(zhàn)事:寧宗曾于開禧二年(1206)發(fā)動北伐,戰(zhàn)敗求和。而金國也因受到蒙古南侵,國勢日益衰微,無力攻宋。這里流露出作者痛感朝廷懦弱腐敗,只圖屈服茍安,一再失去恢復(fù)中原的時機(jī)。
“淮河”句,是說淮河一帶,本來是人煙稠密、運(yùn)輸繁忙之地,自從靖康之亂、金兵南侵,一路燒殺擄掠,“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yáng)州路?!保ㄐ翖壖病队烙鰳贰罚?,如今淮河已成為宋、金兩國的國界,淮河以北就是敵國土地,令人不勝感慨,“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yuǎn),中流以北即天涯?!保钊f里《初入淮河四絕句》)而在這片瘡痍滿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艱苦,呈現(xiàn)出殘破荒涼的景象,這里就以“炊煙少”三個字以概括之。
末尾兩句與上片結(jié)句相呼應(yīng)。前面是說早春北歸的鴻雁問候故都遺老,末尾點(diǎn)出故都宮殿(宣和是徽宗年號)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當(dāng)年是何等巍峨宏麗,如今只余下冷煙衰草。遺民憑吊之余,不僅暗傷亡國,“惟有御溝聲斷,似知人嗚咽。”(韓元吉《好事近》)恐怕也在切盼著王師能如鴻歸一般,早日北上恢復(fù)中原,而這也是作者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