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蘇軾雖自身才華橫溢,但從年少時起,一直到人生的晚年,對屈原的崇拜如陳年的老酒愈久愈烈。他在《與謝民師推官書》中,贊嘆屈原的《離騷》。蘇軾說“《離騷》價值極高,足與日月爭光可也”。
最能體現蘇軾對偶像“狂熱”贊美的,要算明人蔣之翹在《七十二家評楚辭》中所引的一段話,蘇軾曰:“楚辭前無古,后無今。”又曰:“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蘇軾認為楚辭是空前絕后的杰作,在亙古以來萬千作家中,只有屈原一人令自己感到絕對無法相比。蘇軾的一生教過許多學生,他經常說:只要熟讀《詩經》和《離騷》,作詩的一切技巧和精神就都掌握了。不僅要求學生熟讀《離騷》,他自己在暮年之際仍常讀《離騷》,忘情其中。此時的老人是在用一生的感悟來品味先哲,追尋境界,崇拜偶像。 國學大[微博]師王國維說,“天才者,或數十年而一出,或數百年而一出,而又須濟之以學問,帥之以德性,始能產真正之大文學。此屈子(屈原)、淵明(陶潛)、子美(杜甫)、子瞻(蘇軾)等所以曠世而不一遇也?!钡拇_,不論東坡如何自愧弗如,在后人眼中,他這個“粉絲”已達到了和偶像同樣的高度。他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使詞具有“曠”的精髓。而東坡平生最大的功業(yè),并非他自嘲的“黃州、惠州、儋州”,而是無論境遇如何,都不曾迷失自我。所以,在學問和德性上,“粉絲”與偶像皆為后人景仰的對象,這是否可以成為當代“粉絲”學**的榜樣? “泛粉絲”時代,對“腕兒”的追星無可厚非,只想強調一點:“粉絲”是否應躍升自己的檔次,多注重精神的向往,多增加思想的交流,多探尋知音的境界,多積淀文化的品格。穿越時空與古賢對話,“對接”精神讓理想傳承,生命進程成為崇拜過程,這一點,蘇軾做得夠鐵桿、夠酷炫,堪稱“粉絲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