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茶店工作的女孩戀愛了,男友是一個攝影師。
戀愛期間,女孩看到男友對攝影深深的熱愛,偷偷幫男孩申請了他心儀已久的皇家攝影學院。
又在男友出國前努力工作存錢,買下了他最愛的相機,送男友離開。
都9012了,怎么還有這種對愛上癮的圣母病患者。 這就是一場直男的意淫,男人最喜歡的,永遠是沒有自我,天真爛漫地支持他的女人。 這不就是純粹的傻白甜嗎,愛到忘乎所以,到最后,看她能得到什么。
02.
拒絕付出,只是害怕失望
人們變得越來越計較,關系成了一場博弈:
吵架了,主動放下姿態(tài)求和,就是卑微;
選擇做家庭主婦,那就意味著伸手要錢,看人臉色,隨時被掃地出門,太危險了。
出去吃飯,他付一次錢,那下一次,我一定會堅持付錢;
做家務,我做飯,他一定要負責洗碗;我洗了衣服,他一定要負責晾;
哪怕是一起去超市,我也要堅持拎一半東西。
關系像是在比賽,充斥著各種計較。
后來,有一天,在袁詠儀的一段采訪中,我被一句話戳中,她說:我很獨立的,獨立到只花老公的錢。
想要就要,是不是獨立,都是別人的看法,她根本不在乎。
這背后,是對自己,對關系有多大的安全感啊。
而很多不愿意付出的人,他們的隱藏邏輯是:我怕付出了之后,得不到回報,最后一無所有。
因為害怕背叛,不敢依賴,自然也就不愿意付出。要知道,信任別人,也需要勇氣,冒著受傷的風險。
可,你不愿意付出的同時,也是在放棄更深度的親密,你會活得很強大,也很孤獨。
03.
你的心態(tài),決定關系的樣子
婚前,兩個人條件旗鼓相當?;楹?,有了孩子,男方賺的錢足夠養(yǎng)家,一句“我養(yǎng)你”就感動的女方回歸了家庭。
慢慢的孩子大了,這時,男方的第三者也浮出了水面。
女方想離婚,卻脫離社會太久,喪失了經(jīng)濟能力,眼看著男方越來越放肆,也只能在婚姻里忍氣吞聲。
這種案例,是一些文章的典型套路,“你看,付出到最后是什么下場?”
可一段婚姻出現(xiàn)問題,是一個千絲萬縷的過程,這其中,有關男方人品,有關夫妻間的溝通質(zhì)量,有關你的價值感。
如果這就是你的婚姻現(xiàn)狀,那你就要衡量一下自己是不是打破了平衡,你可能要花一些時間去自我關懷。
但這也并不意味著,進入婚姻時,就得各種防備。
有心理學家說,經(jīng)營婚姻好比經(jīng)營企業(yè),熱情是一部分,更多的是要有合作共贏的精神,而夫妻作為婚姻的共同責任人,唯有榮辱與共,共同進退,才能經(jīng)營出好婚姻。
冉瑩穎是北大碩士,曾是CCTV證券資訊頻道主持人,事業(yè)也是前途大好。
那,怎么知道婚姻好不好呢?
很簡單,看你在關系里有沒有被滋養(yǎng)就知道了。
但是袁弘果斷站在了老婆這邊。
袁弘說:
“孩子需要爸爸媽媽輪流陪,不然他就只跟一個人親?!?/span>
“身邊那些一個人顧事業(yè),一個人照顧孩子的,最后都離婚了。”
我相信此時張歆藝心里應該超級暖。
霍思燕懷孕時,很擔心長妊娠紋,杜江沒有像大多人一樣,安慰她:“不管你成了什么樣,我都不會嫌棄你”。
他說的是:“你放心,我絕對不會讓你長一條妊娠紋”。之后,他每天給霍思燕按摩,用行動去體恤老婆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