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釣魚者都知道粗線配大鉤,釣大魚;細(xì)線配小鉤,釣小魚,卻容易忽視使用腦線。
有些釣魚人圖省事,不用腦線,而是在主線上直接綁鉤。雖然不費(fèi)事,但此方法不可取。一是因為腦線同主線一樣粗,拴鉤掛餌的線太粗,在水中就容易被魚發(fā)覺,增強(qiáng)了魚的警惕性;二是若線斷了,即斷了主線,可能因線不夠長而使整條線報廢。用腦線綁鉤,就可以消除這些弊端。使用腦線應(yīng)注意以下問題:腦線應(yīng)該比主線細(xì),主線也有人叫母線。如主線用的是0.4號,腦線可用0.2號,兩線粗細(xì)的比差為2倍。
使用腦線時,有的用長腦線,也有的喜歡用短腦線。通常把15厘米以上的腦線稱為長腦線,而長度在10厘米以下的稱為短腦線。腦線過短不好,因為會使魚鉤靠近鉛墜,魚在咬鉤時容易觸及鉛墜。而且,由于鉛墜的體積大,在水中的目標(biāo)大,容易被魚發(fā)現(xiàn).影響魚前來吞食餌料。尤其是使用雙鉤時,腦線更應(yīng)長一點(diǎn)。鉤線保管不當(dāng),呈卷曲狀,即使用兩手使勁拉拽也伸不直。由于魚線彎曲,會造成鉤子不能垂直于水底,而呈歪斜狀,即使是魚咬鉤,也會降低中鉤率。彎曲的線還會使伍咬鉤的信息不能及時向浮漂傳遞,傳遞的信號往往不準(zhǔn)確。因此,不要用卷曲不直的線,一旦有卷曲部分就應(yīng)剪掉,或換新線。卷曲的線在水中呈下面的狀態(tài)。(圖13)
腦線稍長,傳遞魚咬鉤的信息會較短線慢一些,但準(zhǔn)確一些。因為魚在試探餌料時,會觸動魚鉤,腦線也會動。這時魚咬鉤的力度很小,所以在浮漂上的反應(yīng)就小。只有當(dāng)魚大膽咬鉤,鉤掛住魚唇后掙扎時,浮漂才有明顯的反應(yīng)。有了這種或上浮或卜沉的反應(yīng),釣魚人才判斷出鉤上有魚了,這時提竿才有把握。特別是有小魚鬧窩時,使用長腦線更有優(yōu)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