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家自然觀對中國書法的影響(一)
前言 以老莊思想為核心的道家哲學,是中國哲學文化之魂,在中國文化史和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們常說,儒家重禮樂,道家貴自然??梢?,“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老子云“道法自然”,“道”“自然”是同一的。“自然”具有“道”本體的品格,“道”的本性是“自然”,“白然”就是天然、白成、自然而然。道家在哲學上以“自然”為理法,表現在審美觀上,便是對自然美的崇慕和追求,以及對浮華矯飾的反對。 崇尚“自然”、順應“自然”是老子美學意蘊的主要源泉。在“自然”的基礎上,老子又生發(fā)出'素'、“樸”、“淡”、“拙”等兒個重要的美學范疇,并把它們歸結為“道”的品格。這些美學范疇反映到卜法審美上,便形成了后世追求真樸自然和反對雕飾、姿媚書風的精神依據。宋代以“平淡”為美的審美觀、黃庭堅“偉要拙多于巧”的創(chuàng)作觀以及傅山“丑”、“拙”、“直率”的書學觀,于此都不無關系。 莊子在繼承了老子美學觀的基礎上,對道家的美學理論作出了重要的發(fā)展。從道家崇尚自然真美的思想出發(fā),他提出了“大美”和“貴真”等重要的審美范疇?!按竺馈彪m是“不言”的,但它卻表現出“白”、“無為”、“天成”的特點。因而,在莊子看來,自然、天真就是美的最高標準和尺度,這也是歷代二書論在進行書法品評時,為何把“自然”作為最高藝術品位的依據。而要實現“大美”、“至美”,“貴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只有真實的才是自然的,書法貴天成自然,貴在寫出真情性。否則,就難免流于做作和安排。受莊子“貴真”論的影響,歷代書家都以真性情的抒發(fā)為尚,盛唐草書家,宋代蘇、黃、米,晚明的徐渭等,無不在其作品中一任真情性的抒發(fā)。而真情性的抒發(fā),則需要書者不受外物的干擾,實現對主體的超越,以虛靜空明的心懷去觀照藝術形象之本源,使其與“道”融合為一,這種境界即莊子所說的“心齋”和“坐忘”。 莊子從道家“法自然”的理論出發(fā),認為宇宙本體的“道”是自然的、無為的,因此,在“道”統(tǒng)攝下的“天、地、人”系統(tǒng)中的“人”也應當是自然的。而儒家和統(tǒng)治階級所提倡的名教禮樂則是對個體自然“本性”的損害。所以,他反對以仁義禮樂束縛“人性”,要求“任其性命之情”的人性自然,這一思想在后世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一些反名教和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家,都曾以此為依據,作為向封建名教挑戰(zhàn)的武器,先有晉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后有晚明的李贊、公安三袁提出的“自然人性論”和“獨抒性靈”說。前者突破了荒誕經學的禁錮而走向率性自然,后者則興起了晚明思想解放的思潮。值得注意的是率性自然的魏晉人創(chuàng)造了韻高千古的魏晉書法,后者則以轟轟烈烈的晚明浪漫主義書風打破了明中前期書壇死氣沉沉的局面。 “自然”作為道家思想的最高范疇,一直是歷代學者和哲人關注的重點,現當代的諸多學人也分別對此作了頗為系統(tǒng)的論述。但所論大多局限于文學、哲學和美學。綜觀整個書法史,不難發(fā)現,道家自然觀對兩千多年來書法藝術的審美和創(chuàng)作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自然美一直是書法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歷代書家書論對此都有涉及,但大都散見于眾多的古代書論中,鮮有系統(tǒng)的論述。從我目前對這個問題的了解來看,陳方既先生是當代書家中對此給予較多關注的一個。他在《中國書法精神》一書中,以其豐富的學識,對書法與道家的美學思想作了較為精辟的論述。但他的論述涵蓋了道家思想的方方面面,并沒有就道家自然觀作專題研究,且他的論述僅是圍繞老莊二人的經典著述來展開論述的。本文在研究這個問題時,試圖從道自然觀是一個開放的、發(fā)展的思想體系出發(fā),考察道家自然觀在各個歷史時期對人們審美觀點的影響,同時通過分析歷代書家書論對自然美追求的文獻資料,來考察道家自然觀對書法審美的影響。 由于影響書法審美的不光是道家思想,還有儒家、禪宗等眾多學說,故在研究過程中,為了避免所論主題出現混亂,通過分析比較,只選取了有關道家的觀點而較少兼顧其它諸家學說。另外,文章中涉及了較多的古代哲學、美學方面的觀點和眾多的書家書論,故而較多地采用了引證的方法。 通過研究發(fā)現,歷代書家書論都以自然為尚?!白匀弧保侵袊鴷▊鹘y(tǒng)的審美理想,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