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舞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戰(zhàn)前舞,即武舞?!蹲髠鳌份d3000年前“周武王伐紂,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故曰:武王伐紂前戈后舞。”這里對“巴師歌舞”并未命名,直到秦漢相爭時漢王朝再次將此舞用于戰(zhàn)斗之中,在沖鋒陷陣時“銳氣喜舞,武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舞也,乃令樂人習學之,今所謂巴渝舞也?!边@是“巴渝舞”之名在史書上正式提出。漢高祖為什么把這種戰(zhàn)前舞命名為“巴渝舞”?有關(guān)巴渝舞之源眾說紛紜。董其祥教授在《巴渝舞源流考》中,把“巴渝舞”之源結(jié)論為:“四川東部嘉陵江支流渝水(今名流江)一帶居住過一種少數(shù)民族 人(巴人的一支),或稱板木盾蠻,又稱獠人,創(chuàng)造了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它發(fā)源于巴郡渝水流域,故名為巴渝舞?!绷碛泻昊壬督庾x巴渝舞》認定“閬中市保寧鎮(zhèn)為巴渝舞之鄉(xiāng)。”晉人郭 注釋“巴渝”一辭說:“巴西閬中有渝水,獠人居其上,皆剛勇好舞,漢高祖之以平三秦,后使樂府習之因名巴渝舞也?!?/p>
東漢時,應邵在《風俗通》里說:“高祖為漢王時閬中人范目說高祖募 人:盧、濮、沓、鄂、度、夕、龔七姓不供租賦。……閬中有渝水, 人居左右,銳氣喜舞,高祖樂其猛銳,數(shù)觀其舞,令樂府習之。”晉人常璩在《華陽國志·巴志》里說:漢興,亦從高祖定秦有功,高祖因復之,專以射白虎為事,戶歲出 錢,口四十,故世號白虎復夷,一曰板木盾蠻?!瓭h高祖滅秦,為漢王,王巴蜀,閬中人范目有恩信方略,知帝必定天下,說帝為募發(fā) 民,要與其定秦,秦地既定,封目為長安建章鄉(xiāng)候,……徒封閬中茲鳧鄉(xiāng)候……。目復除民羅、樸、昝、鄂、度、夕、龔七姓不供租賦。閬中有渝水, 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陷陣,銳氣喜舞。武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舞也。”乃令樂人習學之,今所謂巴渝舞也。
“巴渝舞”為 人(板木盾蠻、獠人)之舞無疑。這巴人后裔的 人(板木盾蠻、獠人)移居到巴山以南、漢水以西、嘉陵江以東和長江以北的大片地區(qū)。而“閬中有渝水, 人多居左右……”,這“閬中渝水”又在何處,現(xiàn)為何水?據(jù)史書記載,中國古代除今“流江”為渝水之外,還有“嘉陵江閬中段”為渝水和今巴中市“南江河”為渝水。以水域而論,今渠縣流江(古宕渠縣渝水)發(fā)源于儀隴,流經(jīng)營山、渠縣入渠河(古潛水),并非直入嘉陵江。南江河當時也屬宕渠縣所轄,直到后漢和帝永元(公元89—105年)中劃宕渠之北(今巴中市所轄通江、南江、平昌、巴州區(qū)和達州之北、萬源之西南及宣漢之西北)置漢昌縣(治今巴中市巴州區(qū))仍屬巴郡(治江州今重慶)。建安六年后(公元201年)漢昌縣才屬益州巴西郡(治今閬中市)所轄。宕渠縣渝水(今流江)仍改益州巴郡所轄。若以巴郡之“巴”和渝水(流江)之“渝”為“巴渝舞”命名,則違背“巴西閬中有渝水,獠人居其上,皆剛勇好舞……因名巴渝舞也”之記載。因巴郡之渝水(今流江)從未由巴西郡所轄,把“巴渝舞”之源定為“巴郡、渝水流域(流江) 人之舞為誤?!?/p>
胡宏基先生在《解讀巴渝舞》中把閬中保寧鎮(zhèn)定為巴渝舞之鄉(xiāng)也不正確。首先,巴西郡轄區(qū)實有渝水兩處:即嘉陵江閬中段(古有“西漢水”、“渝水”、“閬江水”、“閬中”和“南津河”之稱)稱渝水(《閬中名勝古跡考釋》),漢昌縣南江河也稱渝水。“巴西閬中有渝水”又是指的這兩條渝水中的哪一條渝水?值得爭議。若以“高祖為漢王時,高祖募 人定三秦,封目為閬中茲鳧鄉(xiāng)候……”來認定巴渝舞之源為閬中保寧鎮(zhèn)仍不正確。范目雖為閬中人,但范目所帶之兵并不是保寧鎮(zhèn)人,所以“巴渝舞”之名也并非是以“巴西郡”之“巴”和嘉陵江閬中段“渝水”之“渝”為其命名。
“巴渝舞”之命名,既不是以巴郡、巴西郡之“巴”和渝水之“渝”為其命名,也不是以族名為其命名。若以渝水左右聚居 人為其命名,巴渝舞應命名為“ 渝舞”也?!吨袊幕倏啤吩凇栋陀逦琛忿o條中認定“由于 人居住在巴渝地區(qū),所以叫巴渝舞”。那么秦漢時的“巴渝地區(qū)”又在何處?據(jù)考:古“巴渝”之地應是東漢時漢昌縣轄地,前屬梁州(治今陜西南鄭回軍壩天池梁),后屬益州巴西郡(治今閬中)直至民國時期,即今四川巴中市所轄的巴州區(qū)、南江、通江、平昌的巴水、渝水流域。“在四川東北部有東西兩源,出自陜西南鄭、鎮(zhèn)巴境內(nèi)米倉山,南流至通江縣南會合,西南流至平昌注入渠江”(《水經(jīng)注》)?!栋椭葜尽ぐ徒翟戳鲌D》考:“州水有三派,其自蟒潭河入者北水,即古渝水也(今巴河,發(fā)源陜西南鄭,經(jīng)米倉山、南江入巴中);……自通巴河入者,巴水也(今通江河,發(fā)源于陜西南鄭、鎮(zhèn)巴)。三水會于江口鎮(zhèn)(今平昌縣城)合而為巴江,眾流皆附之,以達于渠河(古潛水)”《漢志》云“……而巴、渝二水自古并稱,地必相近(巴渝二水實為一山之隔)……”《三巴記》云:“閬中有渝水。南江在漢時屬閬中境內(nèi),此水為 民所居,故稱'巴 ’、'巴渝’也”,這是史書上首次提及“巴渝”之地。化成縣(治今巴州區(qū))北水一名巴嶺水,一名渝川水,一名宕渠水。自集州(今南江)難江(今南江河)界流入北水,即今巴州外之正流。從前未有巴水之稱,自《九域志》始言化成縣有巴江后,遂與南江派出水巴嶺者當之,其實則古之渝水也(巴州志)?!坝逅?,古水名,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游渠江,古有 族聚居水濱善歌舞,漢'巴渝舞’即出于此……”(《辭海》地理分冊)。從以上分析所知,“閬中有渝水, 人多居水左右……”是指在秦漢時巴西郡所轄漢昌縣的渝水《巴中民國志》。明楊瞻《四忠祠記》“正德辛未(正德六年,1512年)以來,鄢藍(鄢本恕、藍延瑞)倡亂、旗幟千里,三省煸動,巴渝之民死亡過半矣?!边@里所指“巴渝之民”,即今巴中市(巴州區(qū)、南江、通江、平昌)、達州市西北及南充市轄區(qū)和劍閣、梓潼等川東北地區(qū)之民。這里再次提到巴渝地區(qū),以巴渝地域之名為巴渝舞命名,那是順其自然,俗以為常。
若以高祖為漢王時,“閬中人范目說高祖募 人定三秦,封目為閬中茲鳧鄉(xiāng)之候,并復除目所發(fā) 人……七姓不供租賦?!眮泶_認“巴渝舞”之源,那么應弄清楚范目所發(fā)何處 人以定三秦?因漢昌“板木盾蠻( 人、獠人),以善于使用武器板木盾故名,善弩射,長于狩獵,勇敢善戰(zhàn),號為神兵,故自商周至三國以來,歷代王朝均愛征板木盾蠻入伍征戰(zhàn)。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張魯據(jù)漢中降曹操,其部眾多在巴西(閬中)亦有附曹……,因軍事需要招漢昌 民入伍”(《巴州志》)。范曄在《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指出“板木盾蠻夷者……高祖為漢王,發(fā)夷人還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遺還巴 ,復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余戶乃歲入 錢,口四十,世號板木盾蠻夷?!薄伴佒杏杏逅?, 人居左右,銳氣喜舞,高祖樂其猛銳,數(shù)觀其舞,令樂府習之(《風俗通》)。在這段記載中更證實高祖觀之的舞為巴(中) 人所表演,而且伐三秦后將這批人遣還了巴 ?!薄妒穸假x》云:“高祖初為漢王,得巴渝人,并敏捷,與之滅楚,因存其武樂。巴渝之樂,自從始也?!卑图唇裰椭?。
“巴渝舞”民間稱之為“渝兒舞”。此名在唐太宗大歷年間仍在漢昌境地(巴州)廣為流傳。梁州刺史李勉募中任職的唐代詩人韓弘(河南沁陽縣人)在千山口所寫《送巴州楊使君》詩中留下“萬里歌鐘相慶時,巴童聲節(jié)渝兒舞”之詩句(《巴州志·藝文上》)。詩中“萬里歌鐘”指遼闊的巴州(古稱野巴州)人民唱歌擊鑼鼓?!坝鍍何琛奔础鞍陀逦琛薄T娨鉃闂钍咕桨椭菡喎绖杖〉贸煽兒?,巴州人民定會載歌載舞為其慶賀。說明“巴渝舞”在唐代時仍在巴州(今巴中市)廣為流傳。
《薅草鑼鼓》是流傳于大巴山南麓巴中市米倉山區(qū)的一種在薅包谷草時演唱的大型連套體山歌,所用鑼鼓伴奏源于“巴渝舞”的伴奏樂器鑼和鼓,即古代的鼓和鉦(一種長柄鐘的軍樂)。此種民間文藝至今仍在“巴渝地區(qū)”流傳?!栋椭葜尽わL俗篇》有“春田插秧,選歌郎二人擊鼓鳴鉦于隴上,曼聲而歌,更唱迭合,麗麗可聽,使耕者忘其疲,以齊功力”之記載,實為古代集體勞作時的“戰(zhàn)地歌舞”。其目的與古戰(zhàn)舞“巴渝舞”實為一致。
巴渝舞是流傳在川東北土著人( 人)中之原始歌舞,按其命名來講,它的具體流傳出處應是東漢時漢昌縣巴渝地區(qū),即今巴中市兩千年前的地方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