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整個人類世界的貢獻,很難用哪個民族來衡量的。特別是古往今來全球東西發(fā)展一直不平衡,在古代社會也是類似。而且在古代,不同文明區(qū)域長期以來都不怎么交流,直到近代的初步全球化才有了全球共有的世界的概念。在此背景下,談某個民族對整個人類文明的貢獻,顯得有點牽強。
不過木叔可以就自己的了解,說說對西方文明貢獻比較大的民族。所謂的西方也就是地中海區(qū)域外加歐洲為主的區(qū)域。從某個民族和文明而言,這片小區(qū)域確實有一些文明顯得比較出類拔萃,而且影響西方文明至今不衰。
(圖為古代文明地圖)
文明的歷史其實某種程度上要從文字出現(xiàn)開始。我國說的三皇五帝以及西方人說的上帝造人都沒有確切的根據(jù),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沒有當時的文字記錄。為什么商朝是一個確確實實的文明存在,而夏朝存在被很多人質(zhì)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商朝有甲骨文,夏朝文字目前并沒確切的考古證據(jù)。
那么考古學界認定的西方世界的古典文字,就可以看作是文明的曙光。公認的三大古典文字是希臘文、希伯來文和拉丁文。木叔由此認為古希臘人和猶太人對西方文明的貢獻是最大的。這在一些歷史學家稱為“兩希文明”。
(圖為希伯來文明地圖)
木叔在以色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該國很多城市都有本·耶胡達大街,無論耶路撒冷還是特拉維夫都有。了解了之后發(fā)現(xiàn),街名以人名命名,這個人就是以色列希伯來語之父的名字。100多年前的猶太人沒人會說希伯來語,或者說這個語言在幾千年來隨著猶太人全球驅(qū)趕和流散,已經(jīng)沒有口頭語言了,只是書面記錄了。
但正是本·耶胡達硬生生將語言發(fā)音表征出來,加以推廣,甚至強迫自己和家人在家里只說希伯來語,以此帶動猶太社區(qū)說。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后成為全國法定語言。換句話說,如今你要是回到2000多年前,見到耶穌,和他對話基本沒什么理解的困難。這是現(xiàn)代任何文字很難具備的條件。
一個民族能把死去的語言復活,可見這個民族的韌性和力量。這也是猶太民族對西方文明的重要影響之一。除了語言和圣經(jīng)之外,猶太民族的諾貝爾獎獲得率占全球的22%。而猶太人口只有全球的0.3%。愛因斯坦是猶太人的代表,他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貢獻毋庸置疑了。
因此無論在宗教文化上,還是在科技文化上,猶太人對西方文明的貢獻確實很突出。
希臘文明對西方文明的貢獻更大的還是其政治制度和行為準則的制定。這個木叔就不用多說了吧。希臘文明本質(zhì)上是西方文明、文化、藝術(shù)與哲學的基石。當如今的英國德國法國的古人們可能還在茹毛飲血的時候,希臘就發(fā)展出了高度城邦化的國家,出現(xiàn)了荷馬史詩、柏拉圖這樣的偉大著作和知名思想家、哲學家。
(古希臘文明的代表,神廟建筑)
比如著名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發(fā)源于古希臘文明。這個運動會對西方社會人類精神的塑造和影響,直到今天還生生不息。也是希臘人對西方文明貢獻的最好例子。
木叔介紹的只是西方文明的發(fā)展源頭。至于東方和其他文明,有機會再另作介紹。
各位網(wǎng)友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有興趣可以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