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1
不
當我第一次在電視上看見你,竟心生一絲敬畏。你唯一的眼睛里,射出的是無所畏懼的光芒,是永不放下的信念?,旣悺た聽栁?,不知身在天堂的你,現(xiàn)在可否休息了?
然而無畏的你遇到了生命中的一道坎。你只身突破封鎖線,用雙眼、雙耳、雙手記錄下戰(zhàn)場中人性泯滅與光輝,見證了所有的罪惡與美好。或許是承載了太多,讓上帝也心生嫉妒,一枚手榴彈奪去了你敏銳的左眼,捂住了你的左耳?;氐阶鎳?,傷痕累累的你贏來了無數(shù)的獎勵、榮譽與贊揚,你卻無所適從,你說每接一份獎就增添給你一份罪惡感——這榮譽是以無數(shù)人的鮮血換來的??!當身體與心靈的傷口都痊愈后,你又義無反顧地奔往戰(zhàn)場。無需多言,我知道你是不會放下的。戰(zhàn)場上的鮮血與罪惡都在等著你為他們超度,無辜的居民,無助的眼神,都呼喚著你給他們保護。
親人的眼淚,友人的勸阻,旁人的冷眼,都阻擋不了你。榮譽、鮮花、名聲、金錢,都絆不住你。當你再一次以如同海盜般的獨眼出現(xiàn)于眾人面前時,他們都震驚了。他們納罕究竟是什么讓這樣一個女人在挫折、在誘惑前始終不放下事業(yè)。
點評:
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考場60分作文。
例文2
有人說:真正的智者,敢于辭讓整個天下。是怎樣的胸襟和氣度讓他面對天下紛繁萬家都舉重若輕,在心中放下名利,放下浮華,放下凡夫俗子割舍不下的羈絆,合心于淡,乘物以游心?
放下,不是一次輕率的舍棄,更非戲謔的逃避。恰恰相反,它是一次生命的負重。放下的是熙熙攘攘的身外之物,而在心靈之深處,“放下”二字讓人懂得何為生命的本初重量。
與天地精神共往來的莊子,無疑參透了“放下”二子真正的玄機。他拒絕了楚相的高位,要過“生將曳尾于涂中”的生活。妻子故去,他鼓盆而歌,歌的是“查其始而本無生”的樸素真理。名譽的煊赫,生死的大劫都縛不住這顆無所拘囿、不甘就范的心魄呀!我想,莊子是懂得放下的,他穿越了名利生死妄加于他的桎梏,當他以一襲白衣、衣袂飄飄地向逍遙走去時,身外的所謂重量已傷不得他分毫,他的豁達豪邁足以穿越世間一切坎坷,實現(xiàn)自我生命的圓滿成全。
我折服于這“放下”的魄力和氣度,這便是古人辭讓天下的力量,留一份寂寞的空間給生命,讓生命終可以開闊,讓心靈終得到游歷的長空。“放下”賦予了生命更充盈飽滿的空間,讓人感悟生命本初的質地,原始的歡欣。
然而生命當中可有那些無法逾越的障礙?可有那些戕人心魄,足以摧毀任何希望的苦難?這或許無法讓人輕易地超拔于其上,當生命本身成為自我的累贅,人該如何“放下”如影隨形的痛苦與不堪?
史鐵生會給我們一個珍貴的答案。他所承受的那些難以想象的苦痛,我無意再重復提及。但我無數(shù)次地在這些從容溫暖的話語中獲得篤念。他說:這就是你不能從中單單拿掉苦難的整個世界。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亡,是一個必將會降臨的節(jié)日。
我悲慟于他的遭遇,而深深敬重于他對不幸的寬恕,對悲劇的放下。在他的文字中,我讀不到絲毫的頹唐與戾氣,讀不到他對世界的尖刻與敵意。只有一個寬厚的智者放下苦難,擁抱生命的贊歌。
只有真正對不幸的“放下”,人類才能在愛與幸福的路途上迎候解放。若緊緊懷揣著命運的不公,那生命只得沉淪在無邊的黑暗際遇之中。
“放下”一詞的厚重,我們將會用漫長的生命去體味。愿我們有勇氣“放下”并有能力“放下”,執(zhí)此一念,我們的生命將會是一個盛大而永恒的節(jié)日。
點評:
例文3
握緊拳頭,你抓住的只有空氣;張開手掌,你便擁有了一切。
很小的時候,我們總會伸手抓住面前的一切,漸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要抓住的太多,手卻只有一對,要想擁有,必先放手??墒侨缃?,我們仍未學會放下,我們會放不下流逝的時間、緣盡的感情和曾經(jīng)的愛。它們,如同指觸的流沙,指間的輕風和手心的雨絲,你放下,便收獲釋然;你放不下,卻也留不下,只剩下無盡的痛苦與哀婉給你作無用的慰藉。
朋友,學會放下吧。放過它,也放過你自己;安慰自己,也成全了它。
放下,有三境界。
痛后放下乃第一境界。水蛭吸血,你越拔得用勁,它越痛卻吸得更緊,最終只能在火中蜷縮自己熾熱難熬的身軀,化作一陣云煙,漸遠漸散。倘若水蛭痛而后放下,想必不會落得如斯結局吧。痛覺與生俱來,它不是對你的折磨而是對你的保護。也許它不是你的,有更好的值得你追逐。堅持是中性詞,當你堅持應放下的,你就是固執(zhí)的。痛了就放,是對自己的保護,是對時間的珍惜,是為更好的到來而準備。有人問佛:“大師,我放不下。”佛拿了一杯熱水倒在他的手上。他手一燙,杯子墜地。佛曰:“痛了你就會放手。”燙傷很快恢復,放不下而荒廢的青春卻一去不復返。
主動放下乃第二境界。低姿態(tài)的高貴遠比高姿態(tài)的高貴美麗,圓潤而不刺眼。放下姿態(tài),收獲高貴,低微到塵埃里,然后開出花來。痛了才放是被動的,主動放下是有意識的,覺悟自然更高。倉央嘉措既恐損梵行又恐負傾城,留下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后,從此入山終成高僧。李嘉誠之子李澤楷并無仰仗父親敵國之財,而是放下“華人首富之子”的身份艱苦打拼,最終一手開創(chuàng)“電訊盈科”的王國,人稱“小超人”。路易威登從匠師愛徒到御用捆箱師,再到創(chuàng)業(yè),一路放下一路成功,留下“LV”讓萬千女性為之瘋狂追逐。主動放下,你會收獲更多。
放下的第三境界是從不抓緊。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帶一物而來,不帶一物而去,緣至則來,緣盡則去。這是一種“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瀟灑,一種“漫看天際云卷云舒”的恬然,一種“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的睿智。它不是“放下吧,是你的會回來,不回來是因為你值得更好的”的自我安慰,是“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豁達與大氣。這樣的人,才是擁有一切。他不需放下,因為他一無所有;他可以放不下,因為放下后還是他的。
梭羅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狈畔掳?,你會是最富有的。
點評:
例文4
放
有人以為放下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梭羅說,放下越多,就越富有。但對有的人來說,放下是一種無奈。他們放下的,比任何人都多,但他們,卻不比任何人富有……
他們生活在繁華城市的角落,默默地流著汗,沒有他們,道路或許不再整潔,城市或許再無高樓。他們,就是卑微的農民工,我們的兄弟姐妹。
家鄉(xiāng)貧窮,為了改善生活,他們放下子女,放下農具來到城市工作,從年頭到年尾,勞作不息,被他們放下的子女,或許變得封閉,自卑,缺乏父愛,母愛的滋潤,他們無法像城里的孩子一樣茁壯成長。為了生計,農民工放下的是自己最大的財富,自己的骨肉,自己的將來。但誰,又能補償他們這如此無奈,如此痛苦的放下?
來到城市,他們放下的更多。
他們放下自尊,做城市人不愿做的,最臟的,最累的工作。工作量大,回報少,起早摸黑,甚少休息,在城市哪個角落,你看不到正在努力工作默默奉出的他們。而你是否曾嫌他們臟、他們臭而避開他們?這簡直就是對他們的踐踏。沒有他們的付出,沒有他們的放下,我們哪有越來越高的大廈,哪來筆直通暢的馬路,哪里潔凈整齊的大街。
他們放下身體健康,為了盡早攢夠錢,他們吃的隨便,穿的單薄,住的簡陋,甚至是生病了,也可能不敢邁進昂貴但正規(guī)的醫(yī)院,只愿去那些簡陋的小診所,草草解決,甚至不休息,第二天就繼續(xù)工作。然而,卻仍有老板狠心地拖欠他們的工資,克扣他們工錢,讓他們更窘迫,以致他們不得不放下生命,去奪回屬于自己的勞動成果,這樣的放下,是著急更是無奈,更是那些冷血至極的老板,雇主的最真實的寫照。
農民工們放下的還有更多,放下對子女的教育,他們應有的權利……他們放下這么多,不應就像梭羅所說,他們就越富有,那什么在深入研究城市中的農民工后,梭羅的話仿佛更像是謊言?
誰又能給我們默默奉獻的農民工一次機會,說說他們放下子女的痛苦,放下自尊的無奈,放下健康的窘困呢?誰又能真正全心全意地,去補償農民工所放下的一切,作為他們默默建設我們生活環(huán)境的回報呢?
點評:
這是一篇優(yōu)秀議論文,考場55分作文。
這篇文章,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真情實感,突顯出“探究”的特色、能力與水平。全文就農民工的“放下”發(fā)表獨到見解,嚴肅而深沉地關注著這一群人的生活現(xiàn)狀與命運出路;給出了自己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對梭羅的說法提出疑問,同時也對這個社會進行了良知的拷問!
這篇文章,論證滲透,層次清晰,議論文文體特征突出。
這篇文章,語言簡明有力。
這篇文章,有些看法不夠嚴密。有個別語言還可推敲。
例文5
放
他無法忘記,在那個下午他是如何的嚴厲,又是如何的悔恨。那時的兒子早出晚歸,讓他這個有著極強原則感的父親氣憤異常?!澳悴缓煤迷诩覍W習,又出去玩什么?”等到一次兒子又一次晚飯遲到了,他大發(fā)雷霆。兒子也并未回答什么,只是一味的低著頭,冷得通紅的雙手不住的揉來揉去?!翱煺f,去哪了?” “不放下”的堅定原則又在作怪。“不說是吧?出去,在陽臺站一個晚上再告訴我?!倍斓谋狈綗o疑寒冷得刺骨,而兒子那單薄的身子蜷縮在一起,更顯得心寒。當然,那“不放下”的教子原則早已讓他學會了鐵石心腸。
那日,兒子大病一場,而他,卻是在幾天后在兒子的包里,發(fā)現(xiàn)了一架郵購而來的模型飛機。當然,更讓他震驚的是,這架飛機竟是兒子作了一個月的洗碗工為他買來的,那是父親節(jié)禮物。
回憶仿佛是一場電影,真實卻又迷幻。他放下手中的飛機,想起兒子畢業(yè)后自己的一番作為,又有何是出自他手?氣憤,也悄悄在心中釋然。
生活還在繼續(xù),老張卻也多了一份歡笑。又是一個午后,同事又來吹捧老張養(yǎng)兒有方,老張也毫不謙虛,看著身邊人,自豪地說:“看!這就是“放下”的好處啊……”
點評:
這是一篇比較優(yōu)秀的記敘文,考場52分作文。
這篇記敘文講了一個父親管教兒子的故事,證明了懂得“放下”是教育兒女的大智慧。切合題意。
好的記敘文要有故事、有情節(jié)、有細節(jié)、有意義。這篇記敘文具有鮮明的記敘文文體特征。
這篇記敘文,還是未能重構為“原創(chuàng)文”。“冬天的北方”這一細節(jié)露了馬腳;父親由“不放下”到感悟“放下”這一情節(jié),詳略不當,“放下”的思想表達得不夠具體。
這篇記敘文,語言欠簡潔,用詞欠準確。
例文6
放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痹囍畔滦闹幸恢狈挪幌碌拿?、榮辱和失敗,不要再糾結于過去的成與敗,放下壓在心中的石頭,我們才能尋找另一片開闊的天地。
古代人們一直視“功名利祿”為一生最大的追求,因為它意味著升官發(fā)財,意味著權勢和名利,于是弄得讀書大為科舉考試而局限于《四書》、《五經(jīng)》,寒窗苦讀十年,換來的卻是其他人借錢財賄賂的“高中”,而自己有才卻落榜的不公,不僅白白浪費了美好的青春,又腐蝕自己的思想,于是有“范進中舉后瘋瘋顛顛”之說。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放不開對功名的追求,陶淵明就能拋開世俗的囂張煩擾而陶醉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閑的自然生活。他早已厭倦你爭我斗的黑暗官場生活,如今“復得返自然”正是他所向往的。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也正體現(xiàn)了他對榮辱名譽的放下與淡然視之,又有王維放下對功名的追求而在輞川莊里觀賞“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自然景象。放下,是一種不為功名利祿所束縛而追求自由的境界,是內心的釋放,為了尋求一種不為世俗所污染的自然逸致。
放下,還需懂得放下自己過去的成就與失敗,不要只是感嘆“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盛唐時期是如此繁榮昌盛,至今外國人都贊嘆不已。但在清末時,仍放不下自己過去的成就,不敢承認已比西方先進國家弱,已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乃至閉關鎖國,最終被西方帝國所侵略。但縱觀中國近代史,中國經(jīng)過幾次侵略戰(zhàn)爭的失敗后,最終還是戰(zhàn)勝了日本,而在1978年的改革開放中,以新面貌呈現(xiàn)在世界中,開始放下過去的成與敗,重新進行改革,并以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接受先進的技術和制度,重新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鄧亞萍作為乒乓球界的衛(wèi)冕冠軍,在建造自己網(wǎng)絡公司后,放下自己“明星”的身份向各界成功人士請教,就如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7畔伦约旱纳矸菖c地位,虛心向他人請教,才能不斷完善自我。
當你在乘船時,背載著太多的東西的話,你會沉下去。人生之旅有如乘船,而金錢、名譽、成敗就是你所背載的東西,放下其中的一些,你會走得更輕快。
例文7
放
每個人都是一個挑山工,擔負著大大小小的包裹,攀爬在人生這座高山上。有的人被各種包裹壓得氣喘吁吁,寸步難行,而有的人聰明地選擇了放下一些包裹,輕裝上陣。放下,也是一種智慧。
“不要叫我美人了,當美人很累唉?!碑敺既A不再的美人林青霞放下電影明星的光環(huán),放下“不老美人”的美譽,她靜靜地坐在北大學堂師生面前,坐在大眾面前,與他們面對面平等地交流,歲月的痕跡不露聲色地刻在這位美人的臉上,當被人問到“你害怕變老嗎”時,林青霞淡淡笑了,“誰人不怕但誰人能阻止呢?”面對歲月的無情,林青霞選擇了從容地變老,她放下與時光無謂的斗爭,讓自己的心靈永遠年輕。放下,也是一種智慧。
面對橫亙在人生面前無法逾越的時光河流,我們只能放下所謂“長生不老”的幻想,沿著時光河流過好我們的生老病死的人生。面對苦樂相伴的生活,我們也要智慧地選擇放下苦難。
民國元老于佑任被人問及到他的長壽秘訣時,他說“那就是一幅對聯(lián)‘只思一二,不想八九’,橫批‘如意’”。于老的意思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若我們不懂得放下只顧著那些讓人痛苦的事情,自己是不能健康快樂地生活的。于老是個懂得放下,會“以一當十”的睿智老人,他放下苦難而放大了快樂。
今天,有太多人抱怨生活的艱苦與辛酸,那是因為他們讓自己背負了太多的包袱,而不是愿意放下。他們或許正壓在自己所設的大山之下,為名忙,為權忙,為錢忙;他們或許正掙扎在自己造的苦海之下,為情累,為勢累,為自己所累。男的糾結于房子、車子、位子、票子,女的糾心是要在“寶馬車里哭”還是要在“自行車上笑”,他們把名利世俗都背在了身上,也壓垮了自己。
莊子釣于濮水,身后是名利財富,眼前卻是一汪不見魚影的清潭,他放下名利財富,要釣的是人生清閑。人生如何才能清閑?放下無謂的爭斗,放下沉重的苦難,放下紛擾人心的世俗利益吧。放下,也是一種智慧。
“一呼一放還一笑,一人獨釣一江春?!?/span>
例文8
放
一張陳舊的照片在手中微微顫抖,伴隨著一種難以言說的傷痛,如同悔恨與悲傷在心中糾纏、碰撞,那輕微的抖動似乎有著令人絕望而沉寂的頻率……
照片上,透過一滴清冷的淚珠,一張布滿皺紋的臉上,有著讓歲月折服的幸福,那動人的弧度仿佛就在按下相機的瞬間在幸福與滿足中浮現(xiàn)在嘴邊,老人幸福地抱著一個稚嫩的孩童,臉上的笑容仿佛已將歲月的刻痕抹去。他是幸福的,我看著照片,沉默無語,只是悔恨與悲傷卻似淚水洶涌而出,爺爺……我的聲音沙啞而沉痛。
父親一臉嚴肅地在身旁坐下,打斷了我做題的思路,我不禁有幾分惱意地問道:“怎么了?”父親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想回老家嗎?”我愣了一下,接著立馬說道:“不了,都快大考了,我沒時間?!备赣H的臉色有幾分難看,猶豫片刻,“那,我回去就行了。”父親說完轉身靜靜地離開,背影十分沉重。我沉默著,低頭又投身學習之中,好似并未知道有珍物將離我而去,那天是去年五一節(jié)第一天,我想我以后永遠也不會忘記。
父親再次坐在我面前時,同樣的嚴肅,同樣的沉重,同樣的沉默,不同的不過是我那平靜的內心早已經(jīng)便成了洶涌的海浪,海是悲傷的,浪是悔恨的浪,手中爺爺?shù)恼掌?,爺爺?shù)男δ樂路鹨桓饫尼槪⑵鸫┻^我的心臟,痛!痛得令人難以呼吸?;?!悔得讓人痛不欲生。淚水布滿我的臉龐。透過模糊的雙眼,我仿佛又看見了爺爺,看見爺爺用他溫暖而粗糙的大手將我托在他膝上,聽見爺爺用他滄桑而又慈祥的聲音呼喚我的乳名,看見我在爺爺膝上對著相機綻放幸福而滿足的微笑。只是這些畫面卻如同輕紗,如同玻璃,在我手觸到的瞬間化為一片片碎片,隨風飄向遠方,那我永遠到不了的遠方……
爺爺走后,我意志消沉了許久,我想過如果我答應了父親后,當我看到爺爺最后一個笑臉后,我是否就真的將悔恨、悲傷放下了。其實我錯了,爺爺早在我們的相片中給了我最好的答案,他早知終有一日我將離他遠去,他也知終有一日他將離我而逝,所以他便用他幸福而滄桑的笑容告訴我,不必悔恨,不必悲傷,放下悔恨,放下悲傷,幸福與快樂才是他給我最好的啟示。
我放下照片,綻顏而笑,那笑如照片中那么燦爛,那么幸?!?/span>
例文9
不放 下
走在廣州的街道上,放眼望去,盡是水泥鋼筋,高樓大廈。難道那廊腰檐牙,紅磚綠瓦只能于夢里尋找?靜心聆聽,盡是搖滾快歌,流行樂曲,難道京劇精粹,臉譜模板只能往公園尋找?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不放下,不放下中國的傳統(tǒng),中國的文化。
外國的教育與家庭的確民主自由,但在我們過于向往的時候,是否已忘記古訓之“尊師孝道”。看著報紙上的教師下跪,青年人弒父殺母的新聞,我不禁心寒。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是否已被我們放下。2011年,于廣東實驗中學的初中部,全體初二的學子于操場跪領家書。盡管有人批其“做秀”、“模式化”,但這是否也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不應放下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呢?尊師孝親本是我們的本分,但在逐漸西化的時代,多少人已將這本分放下。公務員廖員毆打父母是否會成為社會的縮影呢?
同樣,十八路人漠視女孩的死亡亦使人震驚。面對生命,他們竟采取莫視的態(tài)度。可有多少人曾捫心自問,若自己經(jīng)過會否成為那第十九個路人呢?助人為樂不應是中國的傳統(tǒng)嗎?更何況這是生命的呼喚!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大家是否已放下了良知,放下了這份傳統(tǒng),只管事不關已,能不管則不管呢?
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不可放下,它們應是我們做人的規(guī)條。中國的傳統(tǒng)精粹我們是否也應注重及繼承發(fā)揚呢?
仍記得初中時的外教問我的第一個問題,為什么中國看起來與外國一樣呢?不是有那些四合院,那些樓閣嗎?我無言以對。是?。∥覀冎袊奶厣??為何放眼望去竟與外國如此相似呢?嶺南特色的騎樓,北京的四合院,高門大宅,亭臺樓閣,現(xiàn)在還剩多少呢?因為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放下了這些“不必要”“沒價值”的傳統(tǒng),如同劉老根博物館竟成為最低消費為十八萬的高級會所。有多少人能像那位一個人守在四大文明的交匯處的大叔一樣守護我國的傳統(tǒng)呢?
即使社會日益發(fā)展,即使西化之風越吹越強。我們也不應放下中國的傳統(tǒng)與文化。中國何必穿上統(tǒng)一的西服呢?放下或許是種智慧,我們有時需要放下,但不放下更是一種堅守,堅守中國的傳統(tǒng)與文化,堅守中國的特色,我們不放下!
例文10
不
鳥兒敢雷電搏斗,是不放下藍天自由與寥廊,星星勇于與黑夜斗爭,是不放下本身光明與正義,帆船敢于與海浪抗衡,是不放下彼岸到達與迎接。
不放下是一種堅守,是種精神。自然界如此,人類社會亦如此。
不放下,是對職責的堅守。不放下職責,張騫出使西域駝鈴陣陣,蘇武邊區(qū)牧羊忠誠剛烈,衛(wèi)青迎向大敵旗鼓陣陣,鄭和下西洋風雨漫漫……不放下,是職責的體現(xiàn)。不放下如一團火,照亮“在其政,謀其位”的職責,不放下如一泓清泉,澆灌出負責任、為人民、保國家的生命之花。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朱光亞,是我國核領域的領導者、組織者,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研究中國核武器,以保國家。他一生不放下對核領域的研究,頒獎詞這樣評價他:“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伴此生?!边b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是他,他的確是一顆最亮的星,對職責的不放下,讓他的光輝灑向神州大地。
不放下,是對信念的堅定。心中懷有的信念,驅使人們不放下?!坝薰粕健惫适录矣鲬魰?,“年且九十”愚公為何如此致力于移山,究其根源,是因為他不放下心中的信念——為子孫謀永福。正因為他不放下,才有了“愚公移山”這一被世人傳頌的精神。杰斐遜不放下對自由民主、平等的追求,所以力透低背地在《獨立宣言》中寫下第一句話:“人人生而平等”;屈子不放下忠烈報國的信念,投身汩羅江,呤頌著“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也皆濁我獨清”,端午節(jié)是對他最好的紀念;耶穌不放下對宗教信仰的執(zhí)著追求,背著十字架上山崗,成為“基督教之父”、“上帝之子”。
不放下是一種,是一種精神,是堅守職責的體現(xiàn),是堅定信念的表現(xiàn)。在物欲橫流、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盛行的今天,不放下顯得尤為重要。一些政府官員不堅守其職責,只圖政績,不作為,尸位素餐引起民憤,導致眾多監(jiān)管,執(zhí)行部門,環(huán)節(jié)漏洞百出,因此,更需要值得反思,更要懂得不放下。
我們青少年更要在個性張揚的21世紀,不放下,做好祖國建設的接班人。
例文11
不放下
例文12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