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2018年高考拉開帷幕,萬眾矚目中,語文試題新鮮出爐。“縱觀整張試卷,難度中等,基本是考生熟悉的題型,個別處的改變也會給考生帶來新鮮的體驗和綿長的回味?!睆堅萍讶缡钦f。
6月7日,大河網記者特邀河南省實驗中學語文教師、河南省骨干教師張云佳,對今年的河南高考語文卷進行細致解析。
一、和去年相比,基本題型未變,整體“意料之中”的熟悉和親切。
論述類文本依然是兩道內容理解題和一道“論證手法”題,尤其是對“論證手法”的考查,和2017年高考題緊密相承,再次考查考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思維品質,所以,考生應在這方面增強訓練,提升論證判斷能力。
文學類文本整體題型未變,依然是一道四選一的選擇題和兩道主觀題。選擇題考查的依然是對“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主觀題考查點和題型有所變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第六題是對“敘述方式”的考查,這是這兩年文學類文本關注度較高的一種題型。還要特別提出:比之去年,今年文學類文本分值有所增加,由去年的14分變?yōu)?5,第5題由5分變?yōu)?分,所以考生需要更加重視對文學類文本類型題的訓練。
實用類文本依然是非連續(xù)性組合材料模式,材料形式和去年略有變化的是今年的材料組合減少了圖表材料,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考試難度,有利于考生答題。而且,一個特別的變化是去年五選二的多選題今年都變?yōu)樗倪x一的單選題(詩歌鑒賞也是如此)。這樣就提高了主觀題的分值,更便于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實用類文本的主觀題依然考查考生的梳理歸納能力,而且和去年驚人神似的是依然重在考查材料之間的比較。所以,考生在平時的訓練中要重視自身歸納比較能力的培養(yǎng)。
文言文和詩歌鑒賞是相對比較穩(wěn)定的題型,與去年相比,除了詩歌鑒賞選擇題變?yōu)閱芜x外,其他基本未變。只是主觀題由去年考查名句賞析改為今年考查句子內容理解。名句默寫依然是情景式默寫,只是由原來的兩道題變?yōu)槿李},分值由5分變?yōu)?分,而且有4分都是高中背誦篇目。由此可見,高中期間加大古詩文名句的背默應是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
二、材料類型有細微變化,個別處的“意料之外”帶來的新鮮感。
在材料類型上論述類文本由去年的偏重于自然科學研究“氣候正義”改為今年的傳統(tǒng)文化類“諸子之學”。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也由此可見一斑。
文學類文本的材料更富創(chuàng)新,文本《趙一曼》本是一篇小說,但又帶有傳記的特點,更像是一篇史傳類小說,所以第6題考查“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這種敘述方式的表達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當然,今年的最大創(chuàng)新依然體現(xiàn)在語言運用上。語言運用類題型一直是高考試題創(chuàng)新的“試驗田”。今年依然有較大變化。首先,命題者將病句、補寫、成語全部糅合在一個材料中, 這種方式可謂創(chuàng)新,也更進一步考查了考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其次,今年語言運用的主觀題再次回到曾經的傳統(tǒng)題型——語言得體題的判斷、修改和流程圖題。由此可見,語言運用的題型基本每年都處在變化中,所以考生應在備考語用題上盡量注意題型的豐富性。
三、作文:“大我”“小我”的融合與情境性的任務驅動式
和去年的作文命題理念相承接,今年依然在審題立意上沒有難為考生,并且命題的目標依然重在“立德樹人”。作文材料給出了2000年到2035年七個不同的時間點的國家大事,體現(xiàn)出我國從2000年到2035年的時代進程和發(fā)展目標。在這一點上,基本上承繼了2017年全國卷一高考作文的時代精神,緊扣時代脈搏,體現(xiàn)出“大我”的情懷。這就需要考生凸顯出愛國的精神,責任擔當意識和“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精神。
其次,作文還特別關注考生這個“小我”,應該展現(xiàn)個人的成長發(fā)展與精神風貌,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講好“個人的小故事”。即在新時代下,作為“世紀寶寶”的考生有怎樣的感受、思考、憧憬,展現(xiàn)個人的所思所感所想,所以,考生可以選擇自己成長中的比較典型的片段,自己有感觸的、典型的時間點與國家的典型的時間點和發(fā)展進程相結合,并貫穿一個主題:國家的變化、發(fā)展與個人的成長、追求的融合,中國夢的實現(xiàn)過程與個人追夢、圓夢的融合過程,體現(xiàn)出時代的發(fā)展對個人成長的積極影響。
再者,今年的作文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即寫一篇文章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這既是情景式任務驅動性的體現(xiàn),也啟發(fā)考生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要和十八歲的年輕人進行“跨時空對話”,要強化代際身份感,有一定的對象感。從這個角度說,考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寫出創(chuàng)新的文體,除了常見的議論文、記敘文,還可以寫成書信體,給未來的年輕人寫一封信,描述自己所經歷的時代變化,自己成長中的感悟與思考,自己對未來的憧憬與自信,自己對他們的指導與告誡等。
所以,今年的高考語文,學生在“確認過眼神后”,應該是既感到親切和熟悉,不至于緊張,也能體會到一些新鮮和“意料之外”。這也正是命題者的意圖所在。